《琅琊榜》:一部拯救历史剧的偶像剧

2015年10月12日14:54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独舌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影视独舌 李星文

  由侯鸿亮任制片人,孔笙、李雪联合导演,海晏编剧的《琅琊榜》正在北京和东方两星播出。剧中的夺嫡之战渐趋白热化,剧外的收视率和网播量高居榜首。离播出结束还有两三天,但大局已定:网台双红,口碑鼎盛,“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的判语得到广泛认可,“2015年迄今为止最好的电视剧”非它莫属。就终评了吧。

  1.《琅琊榜》的三张脸和一口气

  《琅琊榜》是古装剧,但它更接近于历史剧。《琅琊榜》是朝斗剧,但它绝不缺乏宫斗戏份。《琅琊榜》是权谋剧,但又充斥着江湖斗。没错,《琅琊榜》很难用现成的类型去归类,很难用某部成品去比拟。正色说,这是创新型的古装剧。嘻哈说,这就是一四不像。

  如果一定要用已有的剧集去描述它,我觉得《琅琊榜》是《雍正王朝》《甄嬛传》《多情剑客无情剑》。我不是说这一部剧涵盖了那三部剧的全部造诣和优长,而是说那三部剧最鲜明的特色在它身上都有体现。

  首先,《琅琊榜》的主线是“三王夺嫡”,跟《雍正王朝》的人设相似,靖王、誉王和太子对应的分别是胤禛、胤禩和胤礽。能力相若,性格相近。争斗的过程当然不一样,《琅琊榜》原创了全新的刀光剑影和你死我活,而它运用权谋和设局诱敌的功力跟《雍正王朝》也有一拼。对男性观众来说,在政局中斗个兔起鹘落、人仰马翻,才算过瘾。

  其二,《琅琊榜》的夺嫡之战不光是由男人主导的,后宫女性也举足轻重。誉王的干妈是皇后,表面雍容,内心虎狼。太子的亲妈是越贵妃,伶俐歹毒,花样百出。靖王的亲妈是静妃,化骨绵掌,以柔克刚。外头的长公主也没闲着。霓凰郡主一会儿是筹码,一会儿是干将,分分钟加入战团。《甄嬛传》里的女性斗的是位分和宠爱,《琅琊榜》里的贵妇们斗的是皇位和后福。朝斗和宫斗叠加,招法狠辣、阴毒、无留手。

  那么《琅琊榜》和《多情剑客无情剑》有何相似之处?《琅琊榜》里有琅琊阁主和琅琊榜,《多情剑客》里有百晓生和兵器谱。《琅琊榜》朝堂的背面是一座江湖,《多情剑客》本身就是江湖。《琅琊榜》里有天泉山庄,《多情剑客》里有藏剑山庄。更关键的是,《琅琊榜》里有个病歪歪的梅长苏,为天下第一才子,而《多情剑客》里有个病歪歪的李寻欢,实为天下第一高手。梅长苏有个小兄弟叫飞流,李寻欢有个小兄弟叫阿飞。梅长苏阔别京师12年,回来一心翻案,李寻欢离开家乡20年,回来了却情债.。。

  所有的比拟都是拙劣的。除了对二月河小说的借鉴是显性的,我想《琅琊榜》并没受过《甄嬛传》和《多情剑客》的影响。做这样的对照只是为了说明,这部剧里具备多重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或者说它前所未有地把原本认为“冰炭不能同炉”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独特的地貌和气象。在它之前,朝斗便朝斗,宫斗便宫斗,大家的目标和手段迥异。在它之前,江湖便江湖,朝堂便朝堂,即使偶尔互相串个门,也仅仅是串个门,不会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其实这三个加起来也仍然无法覆盖《琅琊榜》最重要的那口气。术的层面,有这三部剧也就说明问题了。关键是道的层面全然不同,《雍正王朝》虽然主题歌唱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唐国强也竭力把雍正塑造成千古圣君,可我们知道他不是,大家看的也不是拔高以后的光辉形象,而是朝堂之上的智力角逐。《甄嬛传》说的是“白莲花黑化”的故事,雍正还是那个雍正,却成了暴戾寡恩、众叛亲离之君,甄嬛忍辱负重,一路砍人,不过是为自己出气,为情哥哥复仇。《琅琊榜》里是真的涌动着一股浩然之气,靖王同学天真炽热得不像个朝堂中人,更不像个夺嫡的王子,他就是执念于是非公道、天理人心,他就是信奉书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完全走向了脸厚心黑的父皇的反面,他喊出的最强音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在一部以权谋名世的小说和电视剧里,最后的胜利者居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样的安排匪夷所思,不落俗套!

  本来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政治是肮脏的,政客是狡猾的,这是公共认知。但正因为有了梅长苏这个干脏活的聪明人,靖王殿下保住了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兵不血刃地直抵王位。坐到了天下最不好坐的椅子上,他的性情会不会变?这个我们不知道。好皇帝似乎也是有的,但不玩权术的皇帝是没有的。悬念留给续集。

  融不同类型小说于榜中,始终被天真正气的光芒笼罩,这是内容部分的创新。从阵容配置来说,用公认的偶像剧演员来驾驭一板一眼的正剧,用考究的着装和礼仪来对应一个虚设的时代,这些也都是创新。创新总是会带来不适,创新必须要承担风险,事实上《琅琊榜》走到今天,也经历了收视的艰难爬坡和媒体的质疑审视。它并非天生的爆款,有一度甚至“岌岌可危”。有些观察者为此写下了“南山南,北海北,北京东方齐息鼓,梅郎收视有墓碑”的仿歌词句子。

  2.《伪装者》和《琅琊榜》的孽缘

 

  收视率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今年以来,对“收视污染”的指斥和诅咒空前地繁盛。电视剧市场和电影市场的区别在于,电视剧产业链条上的不可知空间大,远不像电影那样由分散的观众主导,丁是丁卯是卯。那位说了,电影也有偷票房和买票房,可是偷票房毕竟只有少数大鳄能干,买票房现在已经被“票房补贴”合法化了。电视剧仍然是B2B,电视台替观众做选择,最重要的参照系收视率一笔糊涂账,有人说“家家都得交保护费”,也有人说“不像传得那么离谱”。谁知道呢?

  我们姑且认为《琅琊榜》播出期间的收视排行榜都是真实收视情况的反映,这样才能讨论问题。如果上来就认定收视率是假凤虚凰,那谈论其数据和曲线就成了笑话。

  以50城收视统计来看,《琅琊榜》在北京(0.574)和东方(0.482)两台起步都不高,分列卫视排行榜第六和第十。接下来的几天两台都在0.5到0.6的区域徘徊了几天,后来才逐渐爬升,直到10月7日北京台收视破1,8日东方台收视破1,9日两台双双破1,这才正式稳住阵脚。

  从9月19日到整个国庆长假期间,喜欢《琅琊榜》的人是压抑的,两台的相关工作人员更是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因为看过剧的人知道它的品质,都曾寄望于它上来就显出王者之气,收视率一路高奏凯歌。所以,当收视在1点以下上攻无力时,当有些急性子唱响悲观的论调时,整个舆论场呈现出狐疑、凝噎的尴尬气氛。

 

  收视破1,满天乌云风吹散。《琅琊榜》为什么走出这么一条先抑后扬的“诡谲”曲线?独舌深入各方做了些探访。有意思的是,人们在谈论《琅琊榜》时,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伪装者》。

  《伪装者》和《琅琊榜》都是山影基因,正午阳光制造,同样的制作和演员班底。《伪装者》由小说《谍战上海滩》改编而来,《琅琊榜》由网络大IP转化而成,张勇和海晏都是编剧界的新扎师妹。所不同者,《伪装者》由李雪导演,并未追求大谍战剧的烧脑和悬疑,而是将创作重心放在了人物情感上,《琅琊榜》由孔笙和李雪师徒二人共同执导,在架空的地基上上演的是大历史剧的权力游戏和家国情怀。两部剧的戏剧分量不同,制作成本不同,播出平台也不同,但档期接近。《伪装者》选择了湖南卫视金鹰剧场,8月31日开播。《琅琊榜》落定北京和东方卫视,9月19日开播。

  一般来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看到荧屏上“自己打自己”。可是发行是一件诸多因素交杂的工作,并不完全以片方的意志为转移。你选到了好的平台,就要听从平台的安排,而平台之间不一定互通声气,“师兄弟”剧目同期互殴是常有的。

  这次的事态发展大致是这样的:《伪装者》开播之后,台网双线告捷,收视破2,单日点击量破亿,剧中的男男CP引发YY狂潮,明家三兄弟眉目传情激起了网友们的二次元畅想,“云台”“台丽”“台风”谁是官配的话题也吵得不亦乐乎.。。一时间,“萌CP”成了这部剧主流的打开方式,基于此而生的种种段子、漫画、动图遮天蔽日。尽管编剧、导演、制片人都说创作时没有往CP的方向想,但亚文化就是“我说你有,你就是有,作品一出来就不是你们的而是我们的了”。于是,《伪装者》异军突起,火了。

  本来,按照正常的播出进度,《伪装者》40集左右的篇幅在《琅琊榜》开播时也就接近尾声了。可是芒果台一向就是如果一部剧收视和影响超好,是不舍得让它如期下档的,通过前情回放、后事预告、局部填料,总能让它比片方交片时的集数更多,篇幅更长。《伪装者》的最终长度是48集,直到28日才以2.737的超高数据收官。《伪装者》和《琅琊榜》的交集有10天之久,它的存在于后者而言成了一柄双刃剑。

  前面说了,《伪装者》和《琅琊榜》一母同胞,自然会有数量庞大的共同观众。都在黄金档播出,前者享有先发优势,观众欲罢不能,自然是优先选择看《伪装者》。《琅琊榜》怎么办?只能是先放着不看,完了再通过电视回放或视频网站补课。这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琅琊榜》开播前期收视率一直不高,而网络播放量却在第二天就破亿,一直紧咬《伪装者》,后来甚至反超。不管芒果台是否成心压制北京和东方卫视,客观上《伪装者》的存在阻滞了《琅琊榜》收视的爬升速度,这个判断大致错不了。

  当然,万事有弊皆有利。《伪装者》也不仅仅是《琅琊榜》的“绊脚石”,它还是最大的先遣队和预告片。正因为《伪装者》让胡歌、靳东、王凯的声势直上云霄,“王天风”“汪曼春”“明镜大姐”也跟着沾光,观众对他们的追捧和记挂自然而然就延续到了同一班底的《琅琊榜》里,前者一下档,他们就驰援后者,为收视率的增长做贡献:《琅琊榜》28日两台的收视率都是0.6,到29日就跳升到0.833和0.727,从此稳步上扬。换句话说,《伪装者》为《琅琊榜》做了很好的预热。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祸福之道,真的很难说。

  3.CP党和戏剧党的会师

  《琅琊榜》本身的戏剧特性和情感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收视慢热。“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不像网上追剧人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和期待,会自行搜索相关信息,自行脑补,甚至自行创作,他们还是要跟着戏剧节奏一步步进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强调“前三集一定要快,第一集就要扔原子弹”的缘故。观众已经没有耐心去慢条斯理品味一部电视剧了,《琅琊榜》偏偏是以慢三的节奏下一盘很大的棋。梅长苏的真实目的藏得很深,剧情的终极走向藏得也很深,人物众多,关系错综,伏笔重重,普通观众在前20集是很容易云里雾里、不明就里的。

 

  情感表达也不“酣畅”。爱情线本来就淡,梅长苏先是有意躲避霓凰郡主,“长亭相认”小小地释放了一下,抚慰了观众饥渴的心,之后就进入不吵不闹不虐心的稳定态--事实上已经结束了。夏冬和聂锋,也是相思入骨,见面相拥,就此揭过。宫姑娘对梅长苏是单恋,秦般若对誉王是暧昧,四娘对童路是利用,梁王和后妃们之间也更多的是阴谋和阳谋.。。这部戏的重心就不是儿女情长,对于习惯了“电视剧就是谈恋爱”的观众来说,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那么《伪装者》里炒得火热的男男CP们还在吗?这是一唯心主义命题,你觉得有就有,你觉得没有就没有。长假之后,这条线上的种种物料多了起来:据说梅长苏是“腹黑病弱心机女王受”,靖王是“阳光健硕无脑狼狗攻”;梅长苏是“宠溺大哥攻”,飞流是“幼齿小性子受”;梅长苏和蔺晨则是蜜里调油,互为攻受.。。反正没有霓凰郡主什么事,而组合一换,攻受之势也就不同。萌CP的妹子们才不管你什么家国大义、冤沉海底、谁家天下,她们就是找萌点、设谈资、拉动收视率。

  《伪装者》兵团驰援也罢,CP党们助攻也罢,这些都是外围因素,真正使《琅琊榜》这壶水烧开的还是戏剧本身的力量。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斗智斗勇,梅长苏助誉王斗倒太子,再助靖王斗倒誉王,削其羽翼,迫其昏乱,这是纯粹技术层面的博弈。梅长苏先除谢玉,再擒夏江,这里就不只是阴谋诡计的较量,也有人格的冲撞。最后兵临城下,靖王逼宫,这就更超越了权谋和善恶之争,而是提出了终极追问:为君者,究竟是以皇权为重,还是以天下为重?主题升华到这里,已经不只是构筑戏剧冲突,也不只是在做历史反思,而是具有了现实呼应感。任何时候,任何制度下,权柄在握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你是为一己之私操弄权力,还是以责任感为内驱善用权力?

 

  40集以后,CP党和戏剧党可以会师了。因为这部剧足够丰富,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也可以交叉感染。随着戏剧冲突走向沸点,人物的光彩渐渐不可掩藏。梅长苏行将油尽灯枯,引发大规模的心疼效应。靖王的憨直让人哂笑:谁都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了,只有他还不识自己的“亲密爱人”。誉王是强人、狠人、坏人,也是可怜人,回头看这个人物的戏剧层次最为丰富。谢玉比王天风猥琐多了,刘奕君老师自如地跳进跳出。萧景睿是天地间一个可怜人,善良的天性终是不改。静妃就是一团让对手无从发力的棉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夏江最有压迫力,如果没有这个反派,梅长苏赢得未免太轻松。最大的反派其实是皇上,丁勇岱老师在霸道和孱弱之间无极切换,分寸拿捏得真好。

  4.正午阳光初试啼声有回响

制片人侯鸿亮

  总的来说,《琅琊榜》是古装剧阵列中的一个异类。古装剧原本花开两朵,一种历史剧,一种偶像剧,营垒分明。《琅琊榜》在中间地带安营扎寨,使两头连成一片,界限模糊。就目前的收视、网播和口碑效应来看,这种尝试是成功了。

 导演孔笙

  网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拥抱这种正剧偶像化的尝试,年轻人的包容度和可塑性很高,新鲜事物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也有自己独特的打开方式,圈地自萌。在电视平台的播出之路曲折一些,传统观众的抗体更为发达,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辨识和体验,才渐渐聚拢到《琅琊榜》旗下。就平台而言,这种偏于正剧的戏本来就是北京卫视的菜,系出同门的《北平无战事》《老农民》在这儿也播得很好。而以播出都市情感剧见长的东方卫视,则通过这部剧吸引了很多外阜观众,发现了今后扩大选片口径的可行性。口碑是在播放之前就小范围传播的,但就像《夏洛特烦恼》需要正式上映一周才能将小众口碑转化为大众购买力,《琅琊榜》的起势也是在国庆期间发生的。

导演李雪

  正午阳光的团队是从正剧集中营山影成长起来的,《伪装者》和《琅琊榜》是他们在市场当中初试啼声。过去十年,山东影视制作中心承担了“电视剧国家队”的职能,它就好比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这一点,从包括《闯关东》《知青》《温州一家人》《老农民》《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等长长的片单就能看出来。正午阳光独立挂牌之后,战略战术上更加灵活,产品结构更见丰富:既有《温州两家人》这样的传统正剧、厚重之作,也有《琅琊榜》这样打破了历史剧和古偶剧界限的“骑墙”之作,更有《他来了,请闭眼》这样年轻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潮之作。《伪装者》和《琅琊榜》的“网红”效应,或许会加速正午阳光向年轻观众和网络趣味转型的脚步。

  在我印象里,《大秦帝国》第一部是最后一部高品质的大历史剧。其后的同类作品成色和格局上多有不及,在市场上也反响平平。省级卫视已经将历史正剧打入另册,制片公司也不敢轻易启动这类烧钱的大部头。《琅琊榜》的出现或许为复活历史剧打开了新的思路,将正剧的魂和核附着于偶像的皮和形上,生命力就能得以延续。艺术形式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嬗变,坚守固然可贵,顺应也很光荣。

  对于文艺工作者和影视制作机构来说,归根结底是用作品说话,投机取巧或可占得一时的便宜,但永远不可能留名于文化的光荣榜。对于正午阳光这样尊重创作规律,又不乏市场嗅觉的制片公司,我们乐见其成,愿为鼓呼。正是因为业界有这样一批认真做事的人构成中坚力量,我们才确信:尽管中国电视剧目前迷雾遮天,但它总会走出低谷,涅槃重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琅琊榜 偶像剧 古装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