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成长
最近娱乐明星领证结婚办婚礼的比较多,社交网络上常常被一对新人幸福的时刻所刷屏,大多数刷屏的人与这些明星非亲非故,但是人们不吝惜献上自己的祝福,是因为人心向善,从明星婚姻中看到的是自己对美满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这本该是一幅美丽的图景,但最近一段包贝尔婚礼现场视频的传播,却让舆论变得不那么友好。这段视频中,伴娘柳岩遭到伴郎团的“捉弄”,这让不少评论者义愤填膺,认为柳岩在婚礼现场遭到了恶意的欺侮,甚至联想起一些新闻报道中有关“闹伴娘”的恶劣风俗,因而对这场婚礼展开了铺天盖地式的讨伐。昨天,随着柳岩在微博中发表道歉声明后,新一轮讨伐又马不停蹄地尾随而来。一位著名微信公号作者用文字愤怒地咆哮:“我今天的震惊程度是昨天的十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世界”
的确,在自媒体时代,这种宣泄式的文章极易煽动读者一边道的倾向,在这篇文章迅速突破10W的同时,也成功聚拢了一众愤怒者追随。
可是我真的不明白,这位作者的怒从何来。或者说,她的“愤怒”早已有之,不过是借这个事件爆发一下罢了。
许多义愤填膺的人,实际上根本没有搞清楚他们所批判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并没有参加这次婚礼,也不是“闹伴娘”事件的目击者,仅看了一段现场视频,就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对当事者大加点评,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吗?
来,我们回到这段视频,相信不少人已经看过,我们不再赘述其内容。我相信许多参加过朋友婚礼的人,都见过类似的玩笑场景,婚礼本来就是一个熟人之间轻松娱乐的场合,整蛊一下新郎新娘,捉弄一下现场嘉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嬉笑怒骂,真情表露,那才是彼此交心的朋友。难不成要个个谦谦有礼、安静肃穆、不苟言笑?对不起,那不是婚礼,那是葬礼。
我不觉得这段整蛊柳岩的视频有任何出位之处,伴郎团们抬着柳岩试图要将她扔下水,看起来确实有些让人揪心,但后来也很容易看出,伴郎团不过是吓唬吓唬她,贾玲来“英雄救美”,也是现场一种很符合她性格特质的一种玩笑。这都是一帮熟人,人家现场玩得挺热闹的,您隔着大老远的,对着一段视频就指手画脚地,硬说伴郎团欺负柳岩,贾玲救柳岩于水火之中,您真是太没有幽默感了吧!真是操碎了心!
什么是恶意的“整蛊”,我也读过国内媒体披露的某些地域的恶劣风俗:一对新人或伴娘伴郎,被毫不认识的所谓宾客进行恶搞,有的被揩油,有的甚至遭受皮肉之伤,还有的闹过了头喜庆场面变成了悲剧。但一码归一码,包贝尔婚礼上的这段视频,真的有那么过分?真的有那么恶意到不能容忍吗?
不少人都因此同情柳岩,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认真去听柳岩怎么说。她在自己录制的视频中明确表示伴郎团没有恶意,现场也没有尴尬的场面,这就是一帮熟人在玩儿……结果莫名其妙地被一群无关紧要的人品头论足,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你们怎么那么闲呢?
我打个比方,昨天是4月1日愚人节,比如我跟一个熟识的朋友撒了个小谎,开了个小玩笑,这是属于我们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我自然会把握好分寸,朋友虽然受到了惊吓,但结局也是一笑了之。有问题吗?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这段对话被拍成视频放在网上,给一帮完全不在我们俩的情境之内,对我们俩完全不熟悉的人围观,那么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批评我:“哎呦,这个人怎么能说谎呢,他就是个大骗子,被骗的人好可怜,我的天哪!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世界!”
可笑不?
我真觉得关于这段视频的大批判可以休矣,只有在现场的当事人才知道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柳岩的道歉也不是因为她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她被你们莫名其妙地编成这个故事中的受害人而觉得委屈,觉得让朋友无辜受责骂而有愧意。逼柳岩道歉、让柳岩受伤的是谁?正是那些表面上可怜她,声援她,实际上却站在道德高地上煽动情绪的人!仅凭一段视频,拜托,您真的得不出来那么多的结论。
可是他们确实得出了一些结论,我们不妨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比如上述的那篇10W的文章,在剖析柳岩道歉原因时,贴出了一个营销号的微博:“-我要是柳岩的话,我绝不道歉;-如果伴郎跑去找王长田讨说法那就由不得你了”,这位作者评价:“但事情可能比我想象的版本更恶劣”。很显然,作者是在引导读者朝一个她所希望的阴谋论的方向去思考,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你看看,像这样的大号作者为了煽动某种仇恨的情绪,连造谣都用上了。
还有,该作者贴了两张新郎包贝尔摸柳岩和贾玲的下巴的照片,放在了包贝尔说自己婚礼“风格很LOW”的后面,意在说明包贝尔很下作格调低。我不知道如此正常的互动在这位作者的眼中到底有什么问题,可能是这位作者还活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吧。
所以无论事实到底如何,像此类公号作者已经不再关心,她所需要的是借着这一事件,把它往有利于自己价值观的角度来编,编得越有煽动性越好,从而引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套愤怒说辞与道德审判。试想一下,如果这段视频是一堆伴娘在戏弄一位伴郎,要把伴郎推下水去,这位公号作者会愤怒吗?会审判这些伴娘有违某种道德吗?婚礼现场一定也有各种花式戏弄新郎包贝尔的视频,如果发出来了,会有人同情包贝尔吗?为何厚此薄彼呢?
我觉得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有些打着“女权”旗号的人,实际上骨子里是将女性低人一等对待的,他们觉得女性生来弱小,生来需要被可怜,他们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在他们的视角下,男生被捉弄是玩笑,女生被捉弄就是被欺负、受窝囊气,女生本能的尖叫都被他们理解为害怕、需要安全感。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贾玲”那样,冲上前去赢取鲜花和掌声。我们更要警惕那些喜爱搞道德审判的人,如果他们得势了,我们以后的什么婚礼啊、趴体啊,就安安静静地坐着好了,谁都不许开玩笑,愚人节也别过了,因为它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