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和王思聪的撕逼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2016年11月19日 11:13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当老钢炮遇到小钢炮,冯小刚的江湖法则遇到了王思聪的“敬业”回敬,一则由电影排片事件引发的娱乐事件,却又引出了万达与华谊的江湖恩怨,并完成了一次对大众有关院线排片、电影行业挖“墙角”甚至商业规则的科普。

  这出戏,确实尽得《我不是潘金莲》的黑色幽默。而这部冯小刚电影在喧嚣不断中的首日票房是:7350万。

  冯小刚当然就是这出戏里,牵出整个故事的“李雪莲”,但他的炮口原本对准的是万达老板王健林,王思聪的回应是场意外,却也令故事更加精彩。

  而故事中被双方反复提及的“墙皮”,则是万达旧将,如今的华谊主将叶宁,这也令故事变成了一个男人引发的血战。

  11月18日12:30,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发出给王健林的公开信,以潘金莲的口吻直指王健林垄断,格局小,信中将叶宁形容为“小墙皮”,将王中军王中磊称为“两个倒霉蛋兄弟”,更指《我不是潘金莲》的命运也被王健林飞出去的铡刀伤及无辜。

  一个半小时后,王思聪火速在微博回应,还透露了叶宁被挖角的内幕并直斥冯小刚的行文口吻“阴阳怪气,听着恶心。”还质问冯小刚:“本来两家私企的恩怨应该是两家公司的事情,怎就因为你是大导演就能煽动网络群众和舆论来喷我们了?”

  吃瓜群众的选边与站队,在所难免,只是这一次,冯小刚在网络舆论中,并不占优,不乏吃瓜群众在朋友圈中发出同样的话:“没想到我居然站到了王思聪一边。”

  《潘金莲》上映首日,在万达院线排片率为10.7%,远低于39.3%的全国排片率,这是事实,可是冯小刚的炮轰没有引发吃瓜群众的共鸣,这也是事实。就舆论战而言,王思聪赢了上半局,但冯小刚志在的,未必是口水战的胜负。

  《我不是潘金莲》的口水战背后,固然是万达华谊的江湖恩怨,可直接的,却是现实利益:耀莱为《我不是潘金莲》做的票房保底额度是5亿,这是明面,有财经媒体报道指出,2015年12月,华谊兄弟斥资10.5亿元收购美拉传媒70%股权,根据美拉传媒和华谊的对赌协议,冯小刚等两名股东保证每年创造利润在1亿元以上,且逐年递增15%。但在2016年上半年,美拉传媒净利润只有3535万元;《潘金莲》对冯小刚能否完成业绩对赌,当然重要,这,或许才是看清整场手撕战的关键另一面。

  口水战之外,江湖还是市场,这是个问题。

  老炮儿和小钢炮的战局:没出场的王健林和出场的华谊、王中磊

  冯小刚原本选择的对手,不是王思聪。他的这封信,本来是写给王健林的。

  正片开场前,首先是预告片,冯小刚在18日中午,先发了一条微博预告要“搞事情”。

  12点30分的正文中,冯小刚首先证实了万达的确在封杀华谊,原因是叶宁。冯小刚称万达在影视行业形成垄断,“有一小公司名曰华谊,为挽救覆灭之命运,从贵集团挖走一小墙角…小墙角都算不上,就是一块儿小墙皮…小墙皮的脱落,对贵集团毫发无损,但其变节行为,引起了贵集团人神共愤,必予除之而后快。”

  《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排片遇冷,冯小刚认为自己的作品也是被两个公司的恩怨无辜伤及——“您时下用力过猛,飞出去的铲刀,也伤及了无辜的金莲。金莲沉冤千年,历经坎坷,终有一天走上银幕,走上银幕就是走进了万达院线,只因与那间小公司稍有瓜葛,也糊里糊涂躺在了贵集团的铡刀之下。”

  最后冯小刚用讽刺的口吻直斥王健林格局小搞垄断:“10.9%的排片,反映贵集团10.9%的胸怀;这种小胸怀,反映了小格局;而这种小格局,是不能成就王主席宏伟蓝图的。”

  面对冯小刚暗讽自己老爸,娱乐圈纪委+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坐不住了,直接发微博反驳。

  相对于冯小刚的长文,王思聪的回应简洁明了,却句句打中要害。他提及了竞业协议,提及了两家“私企的恩怨是两家公司的事情”,也暗讽《我不是潘金莲》挤走《神奇动物在哪里》:“只准你们排片挤走别人,不允许我们对你片的不看好而降低排片?”

  王思聪还对万达的排片做了说明:“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你这电影票房好,我们也一定会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 

  随后冯小刚在回应中以“小王主席思聪”称呼王思聪,让他消消气,更表示喜欢他的个性:“我一直关注你,最喜欢是你的襟怀坦白,耿直!”并指出万达应该尊重市场规律,这也是一种敬业。

  当日下午,华谊兄弟电影转发并发文《无兄弟,不华谊》,称《我不是潘金莲》好评如潮,应获礼遇。 

  范冰冰则微博发言:“电影本不易,互帮为重要。”

  傍晚,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也发微博回应王思聪,直指华谊也曾被万达挖角,“要是因此‘不悦’也该是我先‘不悦’。”

  至此,除了王健林,故事各方主角均已各自登场表态完毕。那么冯小刚所提及的这段江湖恩怨,到底是不是事实?

  华谊与万达的江湖恩怨:“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冯小刚的归纳总结中说:“小女子有一句话……10.9%的排片,反映贵集团10.9%的胸怀。“

  《潘金莲》在全国影院市场份额达到15%的万达院线这里,首日排片排片率确实仅有10.7%,《勇士之门》《奇异博士》则分别有26.8%和19.4%的排片。

  而在全国院线中,《潘金莲》首日全国排片率达到39.3%,票房占比66.8%,成绩不俗。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勇士之门》和《奇异博士》排片占比则在15%左右。

  这样看来,低排片率的确是事实。而万达排片量低的话,确实会对该片票房产生一定影响。

  为什么万达给冯小刚新电影如此少的排片?冯导给出了他的答案:“小墙皮“。

  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文章提到的华谊挖走的“小墙皮”,指的就是前万达影业CEO叶宁,他在今年年初跳槽了华谊影业,担任CEO,同时叶宁还将担任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并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

  而在此前,叶宁已在万达工作15年,历任万达院线总经理、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要职。从不点名表扬人的王健林,在2015年年底,破天荒地说:“集团要对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总裁叶宁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扬。”

  叶宁的出走华谊,被外界认为是万达和华谊结下的“梁子”。由此开始,华谊出品的电影在万达院线开始遭遇排片冷遇。

  4月1日华谊出品上映的《灵偶契约》在万达的首日排片为1%;此后4月15日上映的《纽约纽约》在万达首日排片为1.6%;7月8日《摇滚藏獒》在万达的首日排片为3.5%;7月15日《陆垚知马俐》在万达的首日排片为5.3%。

  其中《摇滚藏獒》首日排片里万达的排片仅有7场,排名全国院线倒数第一,已经令“万达封杀华谊”一说甚嚣尘上。

  对比今年华谊担任主控的电影在万达惨淡的排片,《潘金莲》首日获得的排片率反而显得很”霸气“了。

  能够让《潘金莲》在两家公司的江湖恩怨中,依然以一部文艺片之姿获得超过12%排片的,当然是冯小刚电影的商业号召力、影片的前期口碑、海外获奖殊荣等,可是这一部年度现象级的电影,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票房期待。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有史以来票房期待值最高的商业文艺片。

  《潘金莲》的票房赌局:5亿保底和冯小刚的票房野望

  《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之战,对于华谊、冯小刚和影片保底方而言,都是场不能输的战役。

  对于以5个亿为影片保底的耀莱来说,根据保底协议,如果《我不是潘金莲》最终低于5亿票房,耀莱影视需要按照5亿的实际票房向电影投资方支付2亿净收益。

  就票房保底而言,在《盗墓笔记》保底10亿勉强完成,《绝地逃亡》(保底10亿)接近10亿,而其他保底均以失败告终之后,《潘金莲》也成为国内票房保底在2016年的关键一役。

  进入这场票房局的,还有冯小刚本人。

  有财经媒体报道,2015年12月,华谊兄弟斥资10.5亿元收购浙江美拉传媒70%股权,彼时美拉传媒成立才三个月,但估值已经高达15亿元,根据美拉传媒和华谊的对赌协议,冯小刚等两名股东保证每年创造利润在1亿元以上,且逐年递增15%。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美拉传媒净利润只有3535万元;换言之,作为美拉传媒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潘金莲》对冯小刚完成今年的业绩承诺无疑至关重要。

  而对于2015年大手笔“重出江湖”的华谊而言,除了参与投资的《魔兽》票房报捷,被寄予厚望的《封神传奇》和《摇滚藏獒》均票房不佳,《陆垚知马俐》也未达票房预期,全年冲业绩的期待,也被放在了《潘金莲》身上。

  从首日排片率来看,耀莱影城给《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已经达到了76.9%,上影、华谊的影城排片都超过45%,开足马力冲击票房。而万达院线的低排片,无疑会给对《潘金莲》寄予票房期待的各方以巨大压力。

  而就冯小刚而言,外界并不清楚他对于《潘金莲》的票房心理线到底是多少,但从冯小刚在影片中的艺术冒险来看,冯小刚对于hold市场,自有自己的把握,一部外界眼中的文艺片《潘金莲》,在冯小刚自己心中,未必就不是一部卖座片《潘金莲》,因此当万达的低排片成为横亘在《潘金莲》票房征途上的一道坎,冯小刚选择了最江湖的方式去解决:手撕。

  当江湖规矩遇到商业法则:老炮儿遇到了新问题

  冯小刚的手撕当然有自己的原因,吃瓜群众待见不待见,也有自己的原因。可是在是非之外,整个故事的本质,依然是商业法则遇到了江湖规矩。这些复杂的因素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潘金莲》电影之外的复杂与精彩。

  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讲,排片量来自于影片的卖相,比如明星、卡司、投资、社交话题热度,当然还要加上发行方的努力和影院方的预判,等等,但总体而言,最终取决于观众。

  总有一些口碑片能够凭借市场的选择实现排片逆袭,最经典的,当然是《大圣归来》利用“自来水”和高口碑实现了反转。可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是《大圣归来》,所以才有方励为《百鸟朝凤》的惊天一跪,和陆川为《我们诞生在中国》首日排片2.01%的愤愤不平。许多高口碑却卖相不足的文艺片在国内票房遇冷,这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现实。

  可是《潘金莲》的情况更复杂一些,一方面,《潘金莲》之前改档所形成的媒体宣传潮、影片特有的圆形画幅、范冰冰国际影后等的话题性都在不断推高它的关注度。加上这周的市场偏冷,从投资方到影院方都希望这部片可以爆,拉高市场。

  可是另一方面,作片重要参考指标的首映场,《潘金莲》的预售情况并太好,可当影片上映首日,却又以40%左右的排片拿下了超60%的全国票房,换言之,《潘金莲》已经证明了自己。对于这部不一样的文艺片,需要讨论的已经不是票房遇冷,而是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的票房期待。

  如果没有冯小刚的"出手",在《潘金莲》强劲的观影需求之下,人们在万达院线排片看不到电影,自然会选择其他观影渠道。万达的选择就只有两种:顺应市场加大排片,或者坚持己见,承受市场的惩罚。

  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按市场游戏规则胜出就是华谊和冯小刚,按江湖规矩行事输观众的就是万达院线,江湖的归江湖,市场的归市场,一切公平无比。

  可是冯小刚出手了。

  于是在许多影评人甚至吃瓜群众眼中,走江湖路子的那个,变成了冯小刚,而当老江湖遇到了市场的新法则,难免有吃瓜群众合理猜想:这个时机发难,到底是学李雪莲讨说法,还是冯导每逢新片上映必手撕的定律又应验了?

  截至11月19日9时30分,根据猫眼电影票房统计,《潘金莲》最新票房是8195.2万,今天它的排片为:37.7%。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有两种发展:《潘金莲》票房大热,成为2016年国产文艺片中的票房黑马。又或者是:冯小刚手撕王思聪事件后,《潘金莲》票房增长放缓,最终能否突破5亿成谜。

  由于冯小刚巨大的影响力,这两种描述都有可能是正确的,当冯小刚选择了江湖的法则,就必须承受高口碑的《潘金莲》不再完全遵循市场规律的票房走向。简而言之,冯小刚在这场手撕战中的口碑,难免影响《潘金莲》的票房走势。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江湖规矩与市场法则的磨合是持续而漫长的挑战,而这或许才是冯小刚手撕王思聪的娱乐大事件之外,留给中国电影2016非常重要的收获之一。那么,超越事件本身的恩怨纠葛,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究竟该学到什么呢?也许最重要的是,在江湖法则的交缠之下,市场法则是否能够冲破江湖法则,最终决定电影的命运成败。

  就故事本身而言,形与势,是中国经典《孙子》里的核心概念。形是有形可见的东西;势是看不见的东西—是格局。那么,冯小刚与《潘金莲》的形与势是什么呢?冯小刚的这出充满冒险的喜剧,并没有刻意挠人的笑点,却常能让人会心笑出声来,喜剧之外,艺术皆有方圆,《潘金莲》的形,当然足够精彩。可是势这一面,冯小刚却难免像影片中的李雪莲一样,悲喜莫名。

  一个男人引发的手撕战背后,是两家影业公司的江湖恩怨,恩怨背后,还有一场《潘金莲》引起的票房赌局,而在赌局的背后,则是老炮儿冯小刚的票房雄心,可惜这一次,老江湖遇到了新问题。

  对于遭遇江湖和市场左右手互博已久的中国电影而言,这样的大戏早晚会上演,只不过这场电影行业大戏的主演,恰好是作为《潘金莲》出品方的华谊和院线方的万达,而这出娱乐大戏的主角,又恰好是老炮儿冯小刚与新一代小钢炮王思聪。

  这一局谁赢了,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局战罢,中国电影,能不能从中赢到点儿什么。

  有空的时候,我们聊聊中国电影。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damovie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王思聪 冯小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