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有了行恶的能力和条件,又不受任何制裁他会去行恶还是行善?

2015年04月21日10:39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菲利普·鲍尔

  每个人都曾经梦想过自己拥有隐形的能力,无论是在透明条件下,让所有的光穿过你而不受阻扰;还是借助能够隐形的东西来隐藏,像哈利·波特带着他的隐身斗篷在霍格沃茨周围“鬼鬼祟祟”。也许,隐形意味着无形,你的存在不过像一个念头;或者,你其实只是希望自己或自己做过的事情被忽视。

  英国当代知名自由科技作家菲利普·鲍尔的《隐形:看不见的诱惑》一书,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人一旦有了行恶的能力和条件,又不受任何制裁

  他会去行恶还是行善?

  ■《隐形:看不见的诱惑》一书。

  对超自然现象的崇拜,

  是我们对隐形着迷的因素之一

  全书开篇指出——就像所有儿童都知道的那样——隐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事关“存在”(或“非存在”)。隐身术带来的神秘力量,不仅成为神话和童话的素材,也是许多宗教的基础。作者据此提出,对超自然现象的崇拜,是令我们对隐形着迷的因素之一。

  这种想法延伸出通往无数方向的幽深小径,首当其冲是心理学。鲍尔引用了4岁以前的儿童普遍相信的说法——只要闭上眼睛就能让自己“隐形”——鲍尔称,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童真其实有着复杂的认知基础。对2岁至4岁儿童所做的实验表明,小孩子并不会假设你看不到他们的头或脚,但会相信“本我”可以不被察觉,这个“本我”与他或她的肉身并非相同的概念。“进一步的测试表明,对儿童而言,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即知道那个人的存在——取决于互相对视的动作,换言之,儿童认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只有目光相接,才会被对方接受为事实。”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代表性的:“我们不应考虑儿童为什么会如此幼稚,而是应该意识到,他们对‘本我’的认知是多么超凡。”这种现象,其实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

  如果一个人隐形了,

  他就不会被要求承担责任

  鲍尔认为,想成为隐形人,从最深层次看,缘于你我对力量的一种渴望,因为,“如果一个人隐形了,他就不会被要求承担责任”。他为此引用了寓言故事《古阿斯的戒指》,其中提到,借助一枚魔戒的力量,戒指的主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了一位女王和一个王国。

  这个预言故事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位智慧的“预言家”早在两千年前就设下不少精辟的隐喻,“隐身人”便是其最有力的隐喻之一。他在《理想国》中风趣而深刻地给“隐身人”下了一个咒:有一个人得到一枚金戒指,获得了隐身的魔力,于是他设法谋得一个职位接近国王,勾结王后杀掉了国王,夺取了王位。假定有两枚隐身戒指,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各戴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没有一个人可以坚定不移地继续做正义的事,到那时,他们的行为就会一模一样。柏拉图指出:“没有人会拒绝碰触不是自己的东西——如果能够安全将其拿走的话。”

  这个预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性问题:人一旦拥有某种特殊的资源或技能,可以躲避监督与惩罚,那他会去做何种事情?社会正义将如何保障?或者说,如果一个人有了行恶的能力和条件,而又不受到任何制裁的情况下,他会去行恶还是行善?

  隐形提供了一条通道,让人们带着欲望、诱惑和可能性进入阈限之地。”

  ——菲利普·鲍尔

  “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隐身人归来》剧照。

  ■伴随着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在“隐身”。

  如果我也有了隐形能力……

  著名科幻小说家赫·乔·威尔斯(哦,你问他是谁?《时间机器》和《星际战争》就是他的作品)曾写了一本科幻小说《隐身人》,在书中他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格里芬是个科学家,他做了一个实验,把自己变成一个隐身人。可是人们把他当成了怪物,他只能一路逃亡,抢劫了一家卖假发之类东西的小店,把自己伪装一番,逃到了伊宾村。他本来是想尝试恢复原状的,没想到又被村民发现赶了出来。为了逃避追捕,他打人杀人,最后被警察的一颗子弹击中。

  当他摸进一家诊所,认出医生是他过去的大学同学肯普,他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要肯普和他一起建立一个恐怖王朝,要占领一座城市,并且统治它。肯普不但拒绝了他,还暗中喊来了警察。隐身人再次逃走,但是他没能逃脱人们的追捕,后来还是被打死了。在死去的那一刻,他现出了原形。一个狂妄而傲慢的生命终于画上了可悲的句号。

  《隐身人》这个故事似乎存在某种吊诡的暗示:即使你拥有了某种超越常人的属性,你依旧无法随心所欲。至少在这个故事里是这样,格里芬想通过实验来改变生活,扬名立万,但是人们发现他隐身的秘密后,把他当作一个怪物,疏远他,使他与社会分离,最终导致一系列悲剧。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本关于科学的傲慢带来毁灭的作品,它的基本主题是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问题。威尔斯在赞叹科学力量的同时,表明了科学的发展不一定促进社会的进步,对科学的利用——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

  今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隐身……

  看了这些不知道你是否还有想要隐形的冲动。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随时随地都可以隐身了。是的,无关乎魔戒,也无需拉风的斗篷,在互联网遍地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隐身”:看不出所以然的id账号、熟悉的陌生人,甚至每个社交应用的“隐身”功能。伴随着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在“隐身”。

  借用一句话来问问各位:“想掩盖些什么呢?”菲利普·鲍尔的回答是:“如果一个人隐形了,他就不会被要求承担责任。”

  匪夷所思的隐身术

  根据许多记录,想要隐身是完全可能的,只要你足够耐心,有条不紊,并且乐意吃任何东西。1680年左右,英国博学家约翰·奥布里就记录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购得一个自杀人士的头颅,在周三太阳升起之前把头颅和7颗黑豆埋在一起,用白兰地浇灌7天。第八天,豆子会发芽,然后你要说服一个小女孩挑选豆子并拨开外壳,然后把它们弹进你嘴里,之后,你就可以隐身了。

  如果你没有八天时间,还可以选择在午夜的时候从喷泉里收集一些水,用锅烧开,放进一只黑猫,炖24小时,然后捞出剩下的东西,把肉从你的左肩方向抛掉,把骨头拿出来。照着镜子把骨头一一放置在左侧的牙齿之间,然后你想隐身就能隐身……

  是不是被这样的隐身术吓到了。这种充满黑魔法气息的隐身术看起来就像是三无产品,但是不少科学家却是这种超能力的支持者。

  以牛顿为例,他同时胸怀对科学和超自然力的信仰。威廉·克鲁克斯则认为,科学发现是用于培育对超自然力的信念的。19世纪末,詹姆斯·麦克斯韦收到克鲁克斯的一份论文后,强烈支持该文出版,即便它是克鲁克斯从迈克尔·法拉第那里盗来的,目的是推销其“辐射物”是种超自然力的理念。

  菲利普·鲍尔《隐形:看不见的诱惑》一书中最炫的章节,讲的是各种匪夷所思的隐身术:猿猴或猫头鹰的眼睛、甲壳虫粪便、用自杀者的头颅、蝙蝠的心脏、被活活煮熟的猫的骨头……都是施法材料。相关的法术因此显得恐怖而邪恶,传递出追求隐形和所谓“黑色艺术”间的紧密联系。

  (摘自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号:ibookreview,原文自《卫报》及《纽约客》)

文章关键词: 还是能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