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孤独地迷恋一块大理石,静思着直到在石头中幻视出美的形象才动手制作

2015年06月03日10:39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思想者 1880-1881

  材料:青铜

  尺寸:高68.5米

  藏于英国格拉斯哥布雷尔收藏馆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杰出雕塑家)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出生于巴黎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从小热爱美术,14岁开始跟随古典派艺术家学习艺术。以后三次投考美术学院均落选,只好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64年跟随著名的动物雕刻家巴垦学习,并首次展出作品《塌鼻人》。1875年访问意大利,他十分赞赏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并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1878年他展出了重要作品《青铜时代》,引起轰动。从此以后他的雕塑作品不断问世,创作了许多独具风格和富有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使他获得荣誉,也有部分作品遭到人们的非议。如《巴尔扎克像》就被订件人拒绝接受,并遭到各方的讽刺和嘲笑。

  他常常孤独地迷恋一块大理石,静思着

  直到在石头中幻视出美的形象才动手制作

  1888年,这座雕塑被当做独立的作品展出,命名为“诗人”。这位思想者大概是要代表诗人但丁的,但罗丹省略掉了所有具有指示说明意义的细节——比如但丁那特色鲜明的衣着,而是直接塑造了—位裸体男性,因而超越了具体的时代或个人特征,创造了一个永恒的、普通的形象。对此,奥古斯特·罗丹是这样认为的:“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思想者》的每一种形式元素都是专注思考的体现和证明。正如罗丹所言,这位思想者“不仅是用脑袋、紧锁的眉头、绷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在思考,他胳膊、后背和大腿的每块肌肉,以及蜷握的手和勾曲的脚趾头也在思考”。罗丹的艺术表现力强大非凡,此种表现力也灌注于这一人类裸体像杰作中,几乎已达极致。《思想者》的青铜复制品众多,有一座就驻守着罗丹的墓地。

  对置均衡

  人像蜷曲的右胳膊搁在左大腿膝上,空着的左手松弛垂挂在左膝上。这种特意的身体扭转、对置姿势类同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绘画,让雕像从各个角度看都别有趣味。这种扭身姿势还强化表现了皮肤的视觉调性,肌肉和筋脉凸起。罗丹重点强调了人物轮廓的情绪力度,通过“轮番旋转扭曲我的泥坯和模特”,来达到这种预期的表现力。

  勾曲的脚趾头

  脚趾头紧紧抠抓在粗略雕刻的石头上,表达出高强度的紧张专注——内心的精神挣扎体现于外在的身体动作上。这种紧张感向上延伸扩展到紧绷的小腿肌肉上,小腿部位是在基座石头面上凿挖而成。人像虽为坐姿,但这些紧张的细节为雕像增添了动态感和生命力。

  弓着的头部

  人像的手托着下巴,他完全沉浸于深思中。他那低垂的头颅和弯曲的手指寓意他正转向自我内心,无视外界;他的姿势表达出高强度的专注。他凝重紧锁的眉头造型夸张,而厚重的身姿则粗犷雄浑、少有润饰。

  肌肉强健的背部

  让光线由上往下照射,就会使人物背部起伏有致的肌肉组织更加突出。凹凸交替的表面肌理营造出强烈的光影对比,类同于印象派绘画那断续零碎的笔触。观众如绕行雕像,从不同角度体验,将会有更多收获。

  19世纪初,罗丹唤醒了“长眠”的雕塑艺术……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在欧洲,自米开朗基罗、贝尼尼之后的几百年间,一直没有出现雕塑艺术的领袖人物。在19世纪初,是天才罗丹唤醒了“长眠”的雕塑艺术并开启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大门。

  “罗丹是一切”

  欧洲现代雕刻艺术界有三大支柱,最巨大的支柱就是罗丹,其后稍晚是布尔德尔,他几乎是与罗丹同时成长起来的。最后是马约尔。由于这三大动力的推动,长期处于沉睡状态的雕刻艺术复苏了,它以精力充沛的形象恢复了青春的活力,近代雕刻之山上又呈现兴旺的景象。

  法国诗人里尔克说过:“罗丹是一切。”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像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悲可喜、可爱可怖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确实,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常常孤独地迷恋一块大理石,静静地沉思着,直到在石头中幻视出美的形象才动手制作。在他工作室里做模特儿是不受拘束的,不必摆规定的姿势,可以自由地走动。雕刻家仔细地观察和想象,注视他们的神态与心情。每当发现中意的情态时,立即神速地塑出草图。罗丹有极强的造型记忆力。所谓艺术上的记忆,指的是储存直接观察所得,这是对灵感作出反映并得到发展的技能。他的许多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艺术即感情”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综合整理自《艺术通史》、有画网、设计之家等)

文章关键词: 罗丹艺术美的雕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