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训练廖凡两个月功夫上身

2015年07月12日02:20   半岛晨报 收藏本文     

  对于多数人来说,认识徐皓峰是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开始,作为电影编剧,他成功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最佳编剧”奖。眼下,导演陈凯歌根据其长篇小说拍摄的电影《道士下山》正在热映,今年12月,他本人第三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师父》也将上映。日前,徐皓峰随笔集《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社组织的媒体微访谈中,徐皓峰表示该书正是他执导电影《师父》的感悟。

  写武侠 将拳理镶嵌进小说让其流传

  回顾徐皓峰的小说,可以说《道士下山》的发表奠定了他“硬派武侠小说第一人”的称号,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硬派武侠的接脉之作”。关于“硬派武侠”的含义,徐皓峰曾说,“这是采用了网友的评论用词,最早是用来评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因为他本是武人,写的是自己接触过的武人,不是他臆想的,所以被称为‘硬派’,即真实含量多。 ”

  徐皓峰说,这样的描写手法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原来,徐皓峰的家族曾是晚清很有影响力的官宦世家,他的二姥爷李仲轩曾是北京形意拳高手尚云祥的弟子,而尚云祥的师父李存义则是民国时期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士会的创办人。徐皓峰从小追随二姥爷并帮他整理形意拳谱的遗存与心法,对这一伟大的文化传统——中华武学开始理解并渐有会心,之后十数年专心于搜集和整理民间武术资料,采访众多民间武术高手和道、佛教学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向。

  徐皓峰告诉记者,“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方式,为了让自己的诗得以流传,就写小说,把诗镶嵌进小说里,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我是将拳理镶嵌进小说里,希望它得以流传。其实我最得意的不是我制造出来的故事,而是一些比较简洁的关于武术的知识点。 ”记者了解到,《逝去的武林》一书正是徐皓峰根据姥爷口述整理而出。

  评武侠 金庸古龙的东西学也学不来

  陈凯歌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从《黄飞鸿》以后武侠电影只有一部《功夫》不错。谈到中国武侠电影,徐皓峰认为,这段时间是它的一个衰落期和转移期。“武侠电影最早发源于内地,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但三十年代初这一电影类型就被禁了,四十年代末的时候在香港复兴。但随着香港电影的崩盘,武侠电影的风潮其实在1992年之后就过去了,之后的创作再也没有形成过香港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家都拍武侠电影的那股潮流,武侠电影变成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可以说,武侠电影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类型整体上已经走向末路。 ”

  而说到金庸、古龙那一类型的武侠作品,徐皓峰认为,金庸和古龙各有不同的文化渊源。“在金庸的小说里,我们看到的英雄豪杰往往都是性格不太成熟,甚至很多男性都是幼稚的。在武功形态方面,金庸继承的是还珠楼主,他的很多武功其实是巫术或神仙术。而古龙的武侠作品,受日本电影的影响非常大,他对武打场面的写法也是日本浪人小说的写法。 ”徐皓峰表示,他的写作基础跟金庸、古龙是有本质区别的,“想跟他们一样,我也学不来,因为他们文学背后的文化是我所没有的。 ”

  拍武侠 训练演员有一套功夫速成法

  电影《道士下山》里有一段郭富城扫地的动作,极其漂亮,但实际上他并不会功夫。对于一部武打片来说,演员本身有没有功夫重要吗?徐皓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演员要演武打片自己必须有功夫,但香港武打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陈小东他们发明了一种方法,演员不会功夫不要紧,可以通过替身、威亚、镜头剪接,让他们显得武功很高,也可以当主演。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电影毕竟是电影。 ”

  在将于12月上映的徐皓峰自编自导新片《师父》中,主演廖凡被传“几个月的时间功夫就已上身”。说到其中秘籍,徐皓峰透露,他进行电影研究,教电影课,肯定会研究中国人自己最重要的港式武打片镜头分切的方法,“但我在拍《师父》的时候是不用这套方法的,我对廖凡一定要进行实在的武术训练。我训练演员的时间基本都是两个月,这个时长已经足够了,秘籍就是中国武术里有一些门派其实是有速成法的。 ”徐皓峰告诉记者,传统的武术要走江湖,走江湖甚至会有大规模械斗。“抢码头,走镖路,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我们的武术前辈就总结出一套习武的速成之法,我训练演员用的就是这套速成法。当然了,如果要成为真正的高手还得继续修炼,但经我训练两个月之后,完全可以在街头打了。 ”

  最后,记者问其为何不自己拍《道士下山》时,徐皓峰一言以蔽之,“我不拍《道士下山》,是因为我喜欢陈凯歌的《孩子王》。 ”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夏亮亮

文章关键词: 电影功夫武侠训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