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娱乐大手笔专题 >正文
焦雄屏:后现代恐怖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16:26 南方都市报

  我年轻的时候,胆子很大,仗着学习电影,尽给自己找麻烦,电影院晚场一票两映的Double Feature也敢去看。有一回,看的正是两场恐怖片,一是《生人勿近》(The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也译为《活死人之夜》),一是《德州电锯谋杀案》(Texas Chainsaw Massacre)。看完后半夜两点,我一个人走黑黝黝的校道回家,想到片中的活僵尸啃人手臂骨头,或拿人肉做香肠,还把活生生的少女挂在铁钩上,腿都软了。校园巡逻警车看我走得踉踉跄跄,还特别驶过来问我有没有问题。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漂亮mm无敌法宝!!

  说实话,看这种形象生猛、血腥暴力的恐怖片,多半是当时神经受打击,数日后也就淡忘了。倒是心灵的恐怖,尤其是不诉诸怪力乱神、魑魅魍魉的悬疑和内在疯狂更令人毛骨悚然,久久不能释怀。

  所以真正最令我害怕的电影之一,是库比利克改编史蒂芬-金的《闪灵》(The Shining),说的是一家人困在大雪中的古旧旅馆,最后,男主角拿斧头疯狂追杀妻儿。对我而言,最恐怖的一幕却不是杰克-尼克尔森拿斧头追砍的镜头,反而是他的妻子走进她从不涉足的书房,拿起打字机上已写好的稿子,才发现丈夫早已疯狂。他几个月来一直重复在写同一句话,更可怕的是,他还把这一句话翻来覆去地打成一本小说,有段落有章节,还有对话。这位妻子当场血液凝固,了解丈夫是个疯子。这种心灵的惊骇比血腥更令人心神脆弱。我看完此片好几个月,回家老是觉得鬼影幢幢,好长一段时间入夜就不敢开壁橱、不敢开窗帘,自己吓自己。

  真相大白的恐怖,往往是恐怖片捉弄观众最好的方法。早在上世纪20年代,德国就出现了震撼世界的电影表现主义,代表作即为《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恐怖的故事说完后,镜头拉远,原来说这个故事的人是个精神病患者,整部电影是他疯狂脑袋中的想像。

  电影放到一半,发现主角原来处于精神分裂状态,使电影的视角成为趣味所在:原来的受害者一转眼成了凶手或危险制造者,主客立即易位。希区柯克便是此中高手,看《惊魂记》(Psycho,也译为《精神病患者》)时一直以为男主角是母亲疯狂杀人的受害者,直到最后我们知道“母亲”就是他,当老太太的旁白出现,他已化身成“母亲”,而“自己”回不来时,也是让人脊椎发凉的时刻。

  好莱坞新恐怖片《秘窗》仍是改编自史蒂芬-金的惊栗小说。男主角与妻子分居后独居湖边写小说,经常被一个指控他抄袭的男子骚扰,搞得生活杯弓蛇影。最后才知道根本没有此人存在,所有恐怖全是小说家的想像(或做梦),而且最后想像与真实不分,自己变成最具杀伤力的虚拟杀手。

  这个结构几与《闪灵》一致,也和《惊魂记》甚至《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一致,主角从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迫害别人的人,让观众饱受惊吓。史蒂芬-金当然是塑造恐怖的高手,他认为独居,还有与社会隔绝的状态往往是人生最大恐怖的温床。精神虚弱、神经分裂、变态、焦虑、暴力倾向、肮脏邋遢、欠缺沟通能力、自言自语、大白天睡觉……都是独居的后遗症。由是《秘窗》的男主角几乎成为弗洛依德理论的代言人,把极度妒忌和报复心压抑成为虚构人物的欲望,让“分身”来执行所有的恐怖行为,他自己则安然地成为旁观者或做白日梦的人。

  更抽象地来看,是不是所有制作都是一种疏离的逃避,只要保持距离,便可尽情驰骋想像,以不介入的状态,制造作者的各种“分身”?史蒂芬-金和所有恐怖片由是都带了点后现代况味!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