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韬:(上海三联书店资深编辑)
张江南:(影评人,编剧,电影策展人)
黄 韬:按照我的出版计划,我们推出的第一本书是郝建先生的《硬作狂欢》,第二本书是程青松的《看得见的影象》,第三本书是张献民先生的《看不见的影象》。在我眼中
,他们三位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三位有影响力的电影批评家。他们批评的方向和角度也各自有侧重点。其中,青松和我是同龄人,在他的影评中,我能找到很多强烈的共鸣。我最初注意到青松的评论是发表在《书城》上的《新小城 旧小城》,这篇电影批评影响很大,很多人提到《书城》里印象深刻的文章中就有这一篇。刚好这份杂志也属于我们同一个出版社,我开始关注青松的评论,约请他出版这本书时,才发现他早就在《北京青年周刊》、《南方周末》、《中国银幕》包括《书城》上发表了不少质量上乘的影评。
张江南:这些评论好象你们都有收录在书里,但毕竟《书城》并非大众化的刊物,所以集册成书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情。青松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可他经常给很多非学术类的报刊杂志写影评。我希望更多学院背景的影评人,学者,参与到平面写作上来。如青松一样,以当下流行的专栏的形式面对大众开始说话。
黄 韬:的确如此,即使是学者也要跟大众对话。学院派的也不一定就只呆在学院里做电影本体的研究工作。
张江南;也应该介入到电影创作中去,更应该对中国本土电影有一份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黄 韬:这大概是青松上一本书《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与黄鸥合著)里谈论了很多体制外的电影,所以有不少人有一种误解,似乎青松只关心那些“看不见的影象”,其实在这本书里,青松谈论的都是“看得见的影象”。也就是说青松评论的电影都是电影院或者电影频道或者DVD能看到的。
张江南:我和青松是我在北大上学时策划的独立影象展上认识的。那时我和他都对独立电影满腔热血,对国内电影创作也有很多的话说。后来,他有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是对独立电影发展的一个阶段的总结。几乎在同时,我发现他又开始在《中国银幕》上开了专栏。我对此是很惊讶的。因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几乎是很难评说的。
黄 韬:是有那么一段时间,确实有过这样的困难,并没有很多的本土影片值得去评论,可是,感觉中国电影还是很红火。
张江南:是虚火。要能评说的电影实在是太少
黄 韬:这个时候面临的真的是”说,还是不说“这样的问题
张江南:要独立地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要发表自己的 独立的看法,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也曾一度抵触非常抵触那些体制内的作品,青松也为自己是否在《中国银幕》上开专栏犹豫过。
黄 韬;那他最后怎么想明白的呢?
张江南:最后他还是开了。我也开始反省这个问题:我们如何积极地面对本土创作地尴尬情境,我们如何跳出自身评论地尴尬处境,看不见的电影的确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看得见的电影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陆续看到《小城之春》、《和你在一起》、《英雄》、《周渔的火车》、《卡拉是条狗》、《恋爱中的宝贝》等影片。不管影片拍摄得是否成功,可是发现这些影片都是可以评说的。或者说,更直接地动力在于01年后,有一些看得见的“有意思”的电影涌现出来了。独立影人和更年轻的一些导演给出了评论的可能平台,同时第五代导演也纷纷开始了新的转型。
黄 韬: 这些影片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制作出来以及这些影片的导演是在当今的文化现实里做出自己的选择都是值得考察和思考的。
张江南:当电影政策与国际接轨,提倡面对市场创作。这对所有电影创作者都是一个严峻挑战,无论对商业电影还是独立电影都是如此。而评论者同时也需要重新调整定位。如何在一个市场化的电影机制里,定位自身与电影工业和电影艺术创作的关系,如何互动,这本书是否可以说是及时地亮出了作为影评人地立场和态度?
黄 韬:这本书的第一篇评论是评论《卡拉是条狗》的,“《卡拉是条狗》可以说头一次公开地宣称,我是一个人,抑或说我是一条狗,我也拥有完整的人性和全部的尊严,我不要残破的生活,我不必左顾右盼,我是为自己而活的。”我觉得我还很少看见有影评人用这样的语气来讲话,很震动我。
张江南:《卡》片里关于尊严的言说,其实折射出一个普世的问题或言危机。作为批评家,程青松看到了,他的目光是超前的,也是有现实感的:“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是同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紧密联系的。计划经济的强大惯性使中国电影还负载着一定的导向使命。中国的电影批评曾经被动的依附于体制之上,相对缺乏独立判断和基本立场。电影市场化了,中国的电影批评又迅速到依附于市场。真批评需要的是独立的品格,它不容许任何意义上的依附。不管是市场还是权力。”如今的电影院里,我们可关注的本土电影还太少。多数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垄断着观众乃至媒体影评的视线。以至于我们很多评论者给予给本土电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论美国还是法国的主流媒体,都有专业严肃的影评评论,一大批有职业素养的影评人长期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对商业电影的制作的成败分析,艺术电影创作的关注,双管齐下,平等地书写对所有“看得见的电影”地看法,这样不仅对创作有其积极地意义,对关注更是良性的引导
黄 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影评人的声音还是太小了。青松的电影批评在瞬间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合适宜”,但其中批判与建设的勇气正是我们大多数影评人都应该具有的。
张江南:在平面媒体局限性还依然顽固的时候,电影类书刊发行近年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可是,虽然品种数量猛增,涉及面也逐渐开阔,但观众本土电影的好书还处于严重匮乏状态。在大多数作者精力花在藏碟指南类书籍时候,此书的价值也由此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