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汀嘲讽《指环王》说开去
如果是《低俗小说》或者《水库狗》时代的昆汀嘲讽《指环王》,我闭嘴。但是以《杀死比尔》为背景,我就不得不说说昆汀的坏话。
《杀死比尔》只能激发“知识型观众”的崇拜之情,却无法像《指环王》那样与世
人分享阔达磅礴的感动,或者像《黑客帝国》那样给人以重新发现世界的赞叹。
如果昆汀是个有着伍德斯托克情结的怀旧主义摇滚青年,那彼得-杰克逊就是“浪子回头”之后的新古典主义贵族文豪。
昨天《新京报》电影版(C70)报道了一条“昆汀。塔伦蒂诺开通网络日记”的新闻,其中引述了昆汀嘲讽《指环王》的激烈措辞。限于篇幅,昆汀对《黑客帝国》的口诛笔伐没能见诸报端。但在他的博客中,类似这样的炮弹不胜枚举。
如果是《低俗小说》或者《水库狗》时代的昆汀做出这样的论断,我闭嘴。但是以《杀死比尔》为背景,我就不得不说说昆汀的坏话。
《杀死比尔》是套好看的电影,但不是“好电影”。
它对电影语法已没有任何贡献,只有走火入魔之后在练功者身上显出的斑斑黑迹。它的故事属于典型的“high concept”,一句话、20几个词就能说清楚,但偏偏以贪玩之心抻成上下两卷,用看似复杂的华丽词藻节外生枝,陶醉于泛滥成灾的文本海洋。这样的电影说白了不属于任何人,除了导演自己。它只能激发“知识型观众”的崇拜之情,在他的阴影中崇拜他的聪明炫技,却无法像《指环王》那样与世人分享阔达磅礴的感动,或者像《黑客帝国》那样给人以重新发现世界的赞叹。
现在说说《指环王》。昆汀对电脑动画的偏见已经达到了无知的程度。首先,这不是一个“胖杂种们可以坐在椅子里按一个按钮来进行剪辑”的工种,《指环王》的前后期工作之艰巨举世皆知,且不说威塔工作室研发的“Massive”程序(用于生成大规模集团军随机乱斗)有多么复杂,单是在现场需要指挥调动的演员就堪称千军万马,根本不是昆汀这种带着几人小组满世界乱飞的“家用玩家”所能体会。其次,为什么说彼得。
杰克逊是个伟大的导演,不是因为他花了3年时间造梦,也不是因为他拿了11项奥斯卡,而是因为他重新带回了普世的价值观。英雄、荣耀、希望、勇气、选择,这些快被解构干净的古典情怀得以重新被世人拥抱,全是拜“王者”所赐。没有《指环王》,就没有21世纪的史诗电影。
再来说《黑客帝国》。这是一套伟大到超乎人们想象的电影,它在技术上的革命性先锋到了“不招人待见”的程度,热烈拥抱它的都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里的电脑Geek、潜藏在虚拟空间中信奉“信息解放人类”的赛伯朋克等亚文化群体。它对《攻壳机动队》、《移魂都市》等前辈世界观的开拓和补充是跃进性的,对电影修辞的贡献更不亚于20世纪初D.W.格里菲斯完善的平行剪辑———以至于现在的电影只要学一点“子弹时间”之类的皮毛就可以横行天下。沃卓斯基兄弟是真正具有电玩思维的跨界天才,昆汀大概不知道他们为了解释《黑客帝国2》亲自执导了一部名为《进入黑客帝国》的电子游戏。这样一套无比开放的文本,取点滴精华就可以创生出《Animatrix》这样伟大的动画杰作。相比之下,《杀死比尔》只是一个缺乏reload乐趣的闭合死体,没有解读含义、解放头脑的空间,只有识别标签、检索条文的余地。
如果昆汀是个有着伍德斯托克情结的怀旧主义摇滚青年,那么沃卓斯基兄弟就是浸泡在锐舞文化里的E世代赛伯朋克,彼得。杰克逊则是“浪子回头”之后的新古典主义贵族文豪。他们各有恒久的魅力,也各有主宰的时代。但我希望昆汀能像后两者一样,对电影技术的进化不拒绝、不排斥、不轻蔑,最重要的是,对我们共同热爱的电影,怀一颗虔诚和尊敬的心。本报评论员谷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