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汉武大帝》的美术设计应属内地历史剧的上乘之作,基本还原了大汉时期的历史基调。
在“大”之后的不严谨
综合评定:
中国的电视观众可能是世界上最宽容的电视观众,因为长期以来习惯了只要能忍受电视广告没完没了的视觉轰炸,就能免费地看到在广告中插播的电视剧,所以他们一般对国产电视剧都不会太挑剔。偶尔出一个制作相对说来精良一些的电视剧,这些宽容的电视观众就会将这部电视剧惊为天人。这样的现象一般说来每隔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就会出现一次,估计和中国的电视观众视觉疲劳期有一定关系。而这次的周期性回归就降临到了电视剧《汉武大帝》头上。
对于这部电视剧的内容等方面的争鸣我不想涉及,仅仅只是从电视剧的制作角度来谈谈这部电视剧。其实,只要是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从技术角度而言,肯定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不过,如果我们从整体的制作水准来看,目前国内真正能够被称为“制作精良”的电视剧还是凤毛麟角。为了弥补那些无处不在的小马脚,国产电视剧最喜欢用的一个手段,就是炫耀制作大,场景大,阵容大,反正无一处不像是吃了伟哥一样大。而《汉武大帝》也恰如其分地继续验证了这一道理,从片名到场景都不无自得地流露出中国电视剧最喜欢炫耀的一个“大”字。只是,在这些“大”场景、“大”阵容、“大”手笔的下面,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国产电视剧的通病从来都不因为制作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变化,永远顽固地出现在它们该出现的地方。
据说《汉武大帝》的制作成本平均为95万/集,对于国产古装电视剧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了。一般说来,类似演员阵容的国产古装电视剧制作成本基本上也就在40万-50万/集。如果说多出来的这部分制作成本是用于道具、服装等方面的话,那么我个人觉得《汉武大帝》在这方面做的并不能令人满意。
片中有大量的镜头在美术、服装、道具等细节方面明显不够用心,这也是国内包括电影在内的影视制作的通病。诸如,在多集的大殿场景内,当光线从大殿门外打进来时,大殿的地面明显能看出来是用家具城里卖的那种廉价强化木地板拼接的,而且缝还没对齐。虽然这是一个细节,但对于一部大制作的古装历史剧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够专业的证明。
关于《汉武大帝》在诸多细节方面的穿帮以及不严谨的问题,其实都没有单独提出来的必要,因为这是国内电视剧基本都存在的问题。
而对于细节的尊重,其实体现出了制作者对于观众的尊重以及整体制作能力的高低。正是这种细节所透露出的专业精神,才是国内电视剧制作行业所缺乏的。
如果观众看到并意识到汉武帝站在劣质强化木地板上大谈如何打败匈奴人,恐怕电视剧在其他方面所刻意营造的“大”一下子就会被这个不起眼的“小”所打败。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细节组合而成的,最后留给观众印象的往往也是庋男∠附冢绻谡夥矫嬉缘霉夜男奶疵娑怨壑冢钪湛峙禄崤沙勺尽?br>
电影《指环王》系列通过11项奥斯卡大奖已经被辉煌加冕,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新的传奇。而当年新线公司貌似下了非凡的勇气一次连拍三部《指环王》,其实背后也给自己安排了退路———如果第一部《指环王》票房不好的话,新线公司就计划把所有的影片素材剪辑成电视剧,通过电视剧市场回收拍摄成本。只不过因为第一部《指环王》电影大获成功,我们才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电影系列。我在这里说这个八卦的意思,就是想说只要一个人永远都能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很认真,那么无论是小屏幕还是大银幕,好的作品永远都会是好的作品。所以,请不要再用那些我们已经听出茧子的借口来为自己推脱了。拜托你们马上开始认真地干活去好吗?
张小北
摄影
评分:
主流摄影没有惊喜
《汉武大帝》的摄影基本上是那种顺着老百姓喜好的路子,也就是说摄影根本没想着追求什么艺术,只要能大致地让普通观众看着舒服就行了。基于这一点,我们就没办法说《汉武大帝》的摄影有多么好或多么糟了———因为,在这个电视剧里,基本上是谈不到什么摄影观念的。
从画面上看,《汉武大帝》十有八九是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这也是目前国内电视剧制作的主流方式。因此这部电视剧从画面质量来说毫无瑕疵,大量的明暗对比场景以及夜景都能够很好地兼顾明暗层次,尤其对于以近景和特写为主的电视剧来说,会给观众一种非常清晰的感觉。
但作为国产大制作电视剧的另一个通病,就是导演经常拍着拍着就有一种拍电影的错觉,完全不管观众最后是要在电视机上看这个东西的。在草原战争的几集中,这个问题尤其明显,导演可能是为了突出大场面,动不动就来全景镜头加广角马蹄特写,也不管观众受得了受不了,反正他先一个人玩高兴了再说。而电视剧制作再大也大不到电影的水准,于是我们就经常在电视机里看到,背景上十来匹马跑来跑去就冒充匈奴大军了。
《汉武大帝》中还有一个很少见的特点,就是除了一些我们还勉强能解释为先锋或前卫的剪辑手法外,还经常会出现在一个人正在讲话的过程中,忽然同机位同景地来一个叠化。而如果这个人是在运动,就干脆来个跳剪。这个错误实在是太明显了,我都无法相信这会是剪辑过程中的疏忽———看来只能用审查原因来解释了。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要做的这么明目张胆啊!
综观最近几年的国产电视剧,在摄影方面做的好的,可能只有一部《走向共和》了。
其他绝大部分电视剧,基本上就是“行活儿”的水准———我拿钱了,我也干活了,总体还可以,但也就这样了。大环境如此,我们再单独地对这一部电视剧挑三拣四就没必要了。再怎么说,《汉武大帝》在摄影方面的水准,起码还是国产电视剧的一流。张小北
美术
评分:
细节还原历史,精致破坏大气
作为一部内地拍摄的大型历史正剧,《汉武大帝》在舞美、服装与人物造型方面可算延续了尊重历史史实的基调,而且在设计和制作上也显然颇费心思,在细节上达到了其剧组要求的“精致”与“历史感”。
但是正是过分“精致”又在整体上破坏了《汉武大帝》在美术方面最大的追求———汉代美学最突出的特征,拙厚大气。
《汉武大帝》在用色、人物造型、服装、建筑乃至道具方面的设计基本做到了“还原历史”,尤其是在一些小细节上。
比如汉代服装的宽袍大袖、帽冠礼仪、建筑的宽阔规整,尤可称道的是剧中女子的服饰和一些极小道具的制作,完全源自历史遗存。卫子夫红色的“深衣”和松散发式脱胎于汉代最重要的文物《马王堆汉墓帛画》中女主人造型而更为鲜艳,汉武帝宫中常用的宫灯造型也是著名的工艺文物《长信宫灯》的翻版,甚至剧中饮酒用餐的器具也都与汉代墓葬中的漆器如出一辙。
在色彩运用方面,《汉武大帝》也能抓住汉代宫廷装饰最常用的红黑色系,配以少量金铜器物蜡烛灯光营造暖色调,这使剧中不少围绕汉武帝宫廷斗争的中近镜头颇具壁画感。美术细节上,《汉武大帝》应属内地历史剧的上乘之作。
但如与其他唐代或清代宫廷正剧相比,过分的精致破坏了一部汉代大剧最应着力表现的拙厚大气。尤其是剧中大篇幅书写的汉匈大战本是汉代美学最好的运用之处,但结果却让人失望。完全没有达到如现存陕西的霍去病石刻《马踏匈奴》那样雄浑的美感。
汉军的红黑甲胄形制来自亲兵马俑无可厚非,但将铁甲换为皮甲则从力度方面削减了汉军严整的威武气势。而匈奴军的造型却缺少更多的粗犷和大胆的异域风情,尤其是这样的游牧民族,皮质的衣着体系和夸张的蛮族装饰应是造型核心。再说战争场面,缺人少马本就难以表现铁蹄铮铮,再加上选景的失误让千古一叹的漠北大战成了“小打小闹”。汉匈战发生在如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所以色调应以戈壁灰黄色为主,才能烘托碧血黄沙的战场,可惜拍摄选在内蒙古草原,草原的绿色即完全不符合“漠北”地貌,也因其“美丽”而无法在画面上组成统一色调营造残酷感,是为最大败笔。驳疑思
配乐
评分:
音乐游离剧情之外
作为一部号称要全面超越以往“历史正剧”的电视剧,《汉武大帝》的配乐确实和以往的《雍正王朝》等区别甚大。但其中西洋乐器和电子乐的生硬拼贴却并不适合《汉武大帝》的整体风格,每每音乐响起,总让人有游离剧情之外之感。
特别是在前两集,为了营造气氛,配乐过于密集,两段配乐之间的间隔最长甚至不超过2分钟。每次大的场景切换都要用一段音乐作引,让人颇感听觉疲劳。这种配乐过于密集的毛病在剧集的后半部似乎有所减弱。但过于庞杂的配乐风格仍然让大量看惯了“央视历史正剧”的观众颇感不适。好莱坞大片式配乐充斥着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甚至有些段落给人感觉并非重新创作而是直接从某部电影中拷贝而来。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理由,因为我们早在《汉武大帝》的预告片中就领教了好莱坞著名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风采。但将好莱坞风格的配乐直接拿来给这样一出讲述中国历史的“正剧”用总让人生硬拼贴之感。
除了好莱坞式配乐,《汉武大帝》中还摒弃了大量中国传统乐器,转而用多种西洋乐器独奏担当转换戏剧情绪的重任。在第一集中,匈奴大举逼近,汉军一员骑兵骑马飞奔赶回都城报信,这时观众的耳边竟然响起了带有浓郁蓝调风格的电吉他独奏,而非普通观众更习惯的古琴。在一场祭祀典礼的戏上,观众们更是没有听到任何带有大汉古风的祭祀音乐,此时的背景竟然是充满Funky节奏和大量取样效果的breakbeat,让人大跌眼镜。此外,在第21集第8分钟左右,观众们竟然还听到了耳熟能详的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创作的卡农,全名是《CanonandGigueinD》(D大调卡农)。只要看过《我的野蛮女友》,大家就会发现这段卡农就是全智贤在音乐厅钢琴独奏的那一段。当然,《汉武大帝》并没有完全摒弃对中国古乐的使用,有一场景帝兄弟打猎的戏,使用了《诗经.棠棣》,很见功力,但音乐的使用仍然值得商榷。
作为电视剧中最重要的主题歌,《汉武大帝》不知什么原因选择了类似蒙古长调的曲风。
虽然韩磊的粗犷嗓音很适合此类歌曲。但蒙古人和大汉以及匈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却一直让人想不明白。桶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