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公司要求多分票房 院线直称不妥

2012年11月16日12:27  东方早报
2012年贺岁档将大片云集 2012年贺岁档将大片云集

  发行公司及其发行影片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 《笑过2012》《秘密花园》《一九四二》《王的盛宴》

  ● 华谊兄弟[微博]传媒有限公司 《一九四二》《十二生肖》

  ● 天津博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上海》《一代宗师》

  ● 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王的盛宴》《血滴子》

  ● 北京光线影业[微博]有限公司 《泰囧》

  对于历年来发行公司与院线方面的票房分账比例之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曾指出,“表面看来,这是场利益之争,而根源则是产业发展的不健全。”

  贺岁档还未真正开启,暖场的“硝烟”却已开始弥漫。

  前天晚间,有网友爆料贺岁档影片的票房分账比例将有所调整,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随后,有媒体曝光了一张由五大发行公司联合发出的《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通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天津博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以下分别简称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等国内五大发行公司联合向全国各大电影院线提出:因为影片制作成本的逐渐增加,为保证影片质量,逐步理顺制作、发行、放映各环节的经济关系,要求将发行方与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不低于45%比55%。也就是说,发行方的分账比例从目前的43%提高2%。其中涉及《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大上海》《一代宗师》《十二生肖》《血滴子》《泰囧》《笑过2012》《秘密花园》等9部贺岁档大片。

  消息一出,便激起千层浪。有网友戏称,发行方和院线成了“复仇者”和“守护者”联盟。而这两个阵营的对决,影迷最关心的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管你们怎么闹,票价别涨就好”。但院线方面表示分账风波不会波及到观众,这不是观众该承受的压力。

  另据报道,国内五家发行公司这次联合要求提高分账比例,是在政府机构的要求下完成的,符合国家扶持电影制片产业的方向,也可以遏制影院盲目扩张。但该说法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其实这次发行方要求提高分账比例,绝非突发奇想,而是多个因素造成的。一位发行人员告诉记者:“首先,今年内地对好莱坞开放了更多配额,引进片数量大幅度增长,对国产电影造成了巨大冲击——你和去年比较一下,国产片卖得有多好?不少影视制作公司去年投了很多钱做电影,但今年3月份至今,国产片亏的多、赚的少,发行方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更多利益,以保证自己不要亏得太惨。”目前五大发行公司的头脑并未公开回应此事。

  院线态度:“坚决反对”

  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透露,对于五大发行方的要求,经过一天的互相通气,院线方面已经组成了“守护者联盟”,达成一个共识,他们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全国最大的院线万达院线、排名第二的联和院线以及广州金逸、南方新干线等其他排名全国前十的院线将联名拟订反馈意见。

  正在拟定的这份意见将指出,发行方擅自提出提高分账比例的做法,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欠妥当。首先在形式上,行业都有相关的管理协会,发行方有制片人协会,影院由放映协会管理,如果需要改规定,都应该由双方协会出面,进行协商决定,而不是以这种通知的形式,出租车涨价也要开听证会听取意见再做决定,发行方这样的做法,是不尊重院线的表示。在内容上,院线认为发行方说影片投资大,成本提高了就要提高分账比例,这个理由很没有说服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小成本的电影岂不是就要降低分账比例?吴鹤沪认为,提出这样的说法,是片方对他们服务的终端不了解,“作为院线来说,已经进行了全面数字化改造,这些设备的更新都是院线自己出,为的是让影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可以放映3D影片,这样反而减低了片方的成本,因为他们不需要再做拷贝,一般一个拷贝1万元,一部影片基本要1000个拷贝左右,这笔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

  吴鹤沪还透露,“接下去会有各大院线参与的放映协会会议,会以此为中心议题,最近会给出个结果。如果发行方态度很强硬,可以选择不放映,其他影片还是有的。如果要看这些大片,观众只能坐火车去其他城市。相比较院线来说,损失一个地区的票房,这样对片方影响更大。”

  此外,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应该互相关照,不能一方说自己成本高就单方面要求多收钱。影院现在成本也很高,胶片时代一台放映机成本是18万元;但现在一台数字放映机成本是38万元,还有每年都在升高的租金。影院普通工作人员的工资平均在2000元左右,发行方、制片方随便一个人都比这个工资高,不能再压缩这些草根阶级的收入了。现在很多影院都已经在亏损经营。”

  有影院经理给记者分析,影院的建设是一次性投入过高,但投资回收缓慢。影院倒闭开不下去不在少数,但影院方面并没有因此要求制片方降低分账比例,而是在自己经营上找原因,一般影院一次性投入后,经营良好的情况下,5年以后才能回本,比较艰难。这也是为什么院线方在对分账比例调整的事情上如此态度强硬的原因。

  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许斌彪则指出,发行方要求票房分账45%并不是说不能接受,“但这个事情应该是个协商的结果,不应该是个单方面的通知。还是希望能把行业里存在的问题都提出来进行解决。除了这个分账比例的问题,还有制片业亏损的原因,他们多拿这两个点是不是就一定不亏了呢?还有影院广告权益的归属等等。贺岁档之前希望能把这些事情都解决。”

  观众:不管怎么闹,票价别涨

  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不管分账比例如何调整,观众最关心的还是“电影票价是否又会借机再涨上一个新台阶”?

  众所周知,贺岁档是影院一年中经营的黄金时期,为了避免因为分账调整而造成的收入降低,提升票价可能就在所难免。有观众在网上表示:“看来大家要赶紧团购点消费券”。目前国内的电影票价已经让不少影迷怨声载道,动辄六七十元乃至上百元的电影票让不少影迷吐槽“看不起”“不如隔两个月在网上看”。

  有业内人士担心地指出,“去年万达《金陵十三钗》的票价最低都要90元,比《碟中谍4》还贵。为什么?发行方占去了更多的分成比例,院线方为了保证利润,只能提高票价。”

  目前,发行方、院线方都在就各自商业利益进行争夺,暂不涉及票价部分,发行方还先行撇清责任,在《通知》中建议影院方让利于观众,“此次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调整,建议从影院的分成中解决。”吴鹤沪也表示:“院线方面不会将这个2%的比例算在观众头上,其实电影票价和分账比例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比如票价涨10块钱,是按照各方的分账比例来分享这10块钱,谁也落不了多少,所以它和票价的高低应该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它不是消费者要承担的压力,而是电影行业内部不同的环节要承担的压力。影院可以自己调整票价,但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衡量,和分账比例无关。”

  业内人士:利益的博弈

  去年年末,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时,制片人张伟平单挑八大院线要求提高影片分账比例,那是“分账比例”一词首次在较大范围内进入观众视野。到底,“分账比例”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制片方、发行公司和影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

  分账制是现在电影产业票房利益分配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每部影片在电影院从上映到下线的收入,除去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两项雷打不动的支出以外,其余要在电影出品公司和发行公司、影院之间进行分配。目前的惯例是剩余票房所得的52%以上归院线和影院,43%以下归制片方,还有不到10%归发行方。简单地说,每收入100元,其中3.3元是税收,5元要交给国家电影基金,剩下的91.7元就是制片方、发行方和院线等分得的“净票房”——这笔钱中,43%归制片方,院线和影院共占得52%左右,另外的收益则归发行方所有。

  实际上,改变分账比例一直是众多电影制片方呼吁的焦点。在“十三钗涨价”事件以前,电影《英雄》把制片方的比例从规定的38%提到了40%;到了《十面埋伏》,分账比例提高到了41%;《满城尽带黄金甲》后又提高到了现在的43%。早在去年张伟平单挑八大院线,八大院线京城聚会共同签署请愿书,反对新画面公司单方提高最低票价,并想拒绝参加看片会。后电影局局长童刚亲自出面斡旋,八大院线代表不再坚持“谈不拢就拒放”的立场。记者获悉,最终双方都做出了妥协,在“十三钗”获得前5亿元票房中,张伟平方面以45%的分账比例分利,后5亿元票房,张伟平方面以41%比例分账。

  张伟平的做法是效仿了电影产业更为成熟的美国,分账比例随着电影的上映周期而改变。影片上映第一周,制片方会拿到很大份额的票房分成,特别出色的大片,这个比例甚至会达到80%。越往后,影院方得到的分成会越多,这样会促使影院方多多排片,尤其是那些上座率高的影片。最终“十三钗”票房止步6亿元,在前5亿元票房收益中,这个2%将可能将达到1000万元。

  此次五大发行公司联名提要求提高发行方的分账比例,正是制片方为自身争取利益的又一次博弈。曾经的新影联院线副总,如今转行搞发行、制片工作的高军表示,他深刻理解两大阵营的不同立场,但还是那句话“要有助于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刀切”。他说:“其实这次调整分账比例就是冲着贺岁档来的,贺岁档的蛋糕虽大,但不是每部片子都适合。过了贺岁档,这个比例可能还是会回落。”高军也坦言,贺岁档中不是每一部片子都投资很大,盲目调整分账比例,可能反而会影响片子的排片。吴鹤沪也表示,片方只想要分蛋糕,却不知道把蛋糕做大。他们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怎么提高自己的分账比例,而是把精力放在影片的质量上,只有质量提高了,从而吸引更多观众,提高上座率,总票房涨了,分账自然多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导尹鸿对此次“联盟之战”态度简单明了,“市场机制本来就是博弈形成的。”影评人周黎明[微博]也将“分账之战”称之为“博弈”,“一直以来,放映商相对于发行商在中国的地位和分成均高于美国,但随着银幕数的急剧增加,放映商的相对地位会逐渐降低。跟美国相比,中国的院线因为大多建在闹市区,因此运营成本比美国的要高。放映和发行环节的博弈,是影业步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就曾指出,“表面看来,这是场利益之争,而根源则是产业发展的不健全。”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