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韩合作进入2.0时代。那些曾在自家经纪公司如临大敌般的保护下只可远观不能近身的高冷韩星们,如今却自提行李箱笑眯眯地投进了“横店”怀抱,游走中国综艺大展亲民形象;在两国签署《电影合拍协议》之后,中韩团队更是轮番秀起了“花式恩爱”,时不时再砸出个“头条”Shock诸位一下!

这种种改变,到底是政策刺激?还是金钱驱使?新浪娱乐本期有料,独家调查2.0时代中韩合作新模式,并独家连线S.M.Entertainment韩方高层,试图解析韩星来华新策略。

S.M.公司甩“偶像包袱”!

绑中国综艺“掏心窝” 入住横店“接地气儿”

呵呵

  2014 年,韩国娱乐公司S.M为我们贡献的主要热点新闻是:解约。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S.M.公司旗下超人气团体EXO里的超人气中国团员与公司闹出的两大解约官司一再霸占两国娱乐新闻头条,官司历时长久,一直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司法判定结果。之后,这一连串事件最终“成功地”以该团第三位中国艺人的离开 “搞乏”观众,大家已经不是很想关注过程了。而S.M,作为一个已经上市十多年的大型娱乐经纪公司,连续打造出H.O.T、BoA、东方神起、 SuperJunior、EXO等多个Super Star的韩国老牌造星工场,又怎么可能在风雨动荡之中坐以待毙呢?

  进入2015年,关于S.M.公司的新闻愈加丰富有趣:崔始源和刘雯在《我们相爱吧》中创造无数话题,另有新剧和电影于国内陆续上线,现可谓中国演艺圈里混得最脸熟、最热络的韩国明星之一;EXO中国成员张艺兴开设个人工作室,并通过《极限挑战》扩宽了国民度,除此之外,一系列个人新动作也有序展开,各种利好新消息不断刷新;还有,少女时代允儿接下大型电视剧《武神赵子龙》,长驻横店数月;EXO另一位韩籍成员朴灿烈和中国女星袁珊珊搭档的新片《所以,和黑粉结婚了》也已开拍;未来, F(X)成员郑秀晶还将于张艺兴合作电影《飞燕》(暂定名)……不单是艺人方面的合作丰富多彩,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展开了制作上的深入合作,例如现在正于卫视热播的综艺《燃烧吧少年!》,就是S.M.和天娱传媒的一大合作案例,透过节目,亦让中国的电视观众有渠道直观了解SM的专业造星模式和偶像文化。

  如上所示,S.M.确实有了诸多新面向:1、允许旗下中国艺人开设工作室,以便更好地与内地市场接轨;2、区别于过去把主体定位在音乐领域和舞台的做法,如今以更多元的合作形式来软化曾经“铸下”的冰冷壁垒。3、从以往的“不信任”公关模式和媒体关系脱身,寻求更加专业和接地气的应对机制。而这些精心策划与战略部署,亦是他们有意识地为迎接更凶猛的行业竞争所做的长足准备。

  不仅仅是S.M.公司一家,这两年,中韩合作进入了“井喷”、“高热”状态。去年7 月,中韩两国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同年,华策斥3.23亿元对韩电影行业巨头N.E.W.进行了投资,也是当时中国文化产业海外收购的最大手笔;今年年初,由华策影视和韩国CJ共同投资出品的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在中国卖出3.64亿票房,成为目前中韩合拍片中的票房之冠;3月25日, 北京,华谊兄弟与韩国Showbox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表示,Showbox将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正式挺进中国市场;除了Showbox,多家韩国娱乐公司同样于近两年相继在中国建立“基地”,并积极开展对华业务。在韩国本土,我们也看到了中韩合作所带来的热潮,例如两个月前刚结束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不少业内人士回国后笑称:“几乎走哪儿都是中国人,跟国内电影节越来越没什么不一样。”

  未来,中韩两国在娱乐文化领域的合作必定愈加深入频繁,而如今,正是创造历史的时刻。

如此亲密为哪般?

政策刺激下的市场机遇 “我们彼此需要”

呵呵

  2014年7月3日,中韩两国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协议规定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将在中国市场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进口片条件限制。这一政策上的极大鼓励顺利将中韩影视文化合作推向一片更为广阔的沃壤,在更加明朗的前景面前,双方斗志昂扬,张开双臂,做好准备迎接新阶段的开始。

  这确实是一个开始。时至今日,“合拍协议”生效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韩之间的互利合作不仅局限于电影,也迅速在影视、音乐、综艺等 行业领域全面覆盖。

  市场需求让一切利好形式成为可能。于今年年初上映的中韩合拍片《重返20岁》票房3.64亿,超过2013年上映的《分手合约》1.93亿,成为目前国内票 房最高的中韩合作项目。前不久,韩国导演安相勋执导《我是证人》(中国版《盲证》)票房突破2.1亿,为合拍片又添了一笔不错的实绩。此外,同样是在近一年半时间里,韩国经济公司向中国输送艺人较之以往不仅有了量的增长,更发生质的转变,尤以上述SM公司为例。

  有一点很明确,中韩两国在市场趋势中都看到了合作的必然性。

A.中方疾呼:不差钱儿,缺干货!

  “现在的合作确实是比以前要多,合作方式也比较多元化,可能是一个本子两边同时拍,可能是翻拍,有的是买漫画或者小说的版权来改编,有的是韩国导演过来……”韩国CJ公司制片人、也是电影《重返20岁》制片人胡城受访时谈到,尽管现阶段在电影方面的中韩合作仍在继续摸索和试验,但已经应运出多种模式,多管齐下,而这些“外在形式”无论如何更换,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内容,“其实国内的公司对于韩国最感兴趣的还是成熟的故事,也就是剧本的扎实度,这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一个优点,而国内在剧本这方面还是需要很长时间去磨合。”

  以《重返20岁》为例。该片采取一本“双轨”的拍摄模式,即在两国采用不同的导演和演员团队同时拍摄。虽然后期操作中出现了时间上的不协调,并没有真正实现“同步拍摄”,但该片在合作形式上已然跳脱了普通意义上的“合拍”框架,并且最后以3.64亿的票房成绩受到瞩目。

  《重返20岁》讲述一个老太太穿越回自己年轻时代的奇幻故事。当老人以妙龄少女的姿态回到现实生活时,新的世界大门为她打开了,她重拾自己黄金时代的美丽和 张扬,带着热血的“孙子”为梦想打拼,旁观儿子面对家庭问题的逼仄和无奈,见证朋友街坊的老有所依和老无所依,最终却也难以割舍亲情羁绊。为搭救孙子性 命,她宁可牺牲魔法换回的青春,牺牲不期而遇的爱情……一个荒诞的开端,一个笑中有泪的结局,于是影片主题升华:A、如果真能时光倒流,你有多少未完成的 事去做?B、珍惜眼前人。试想,这样一个故事架构虽大致看似简单,实则小巧而精细,如果不是编剧功底过硬,一定会变成个平淡无奇甚至于雷点重重的剧本。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韩国版本的名字叫《奇怪的她》,在韩国本土成绩同样亮眼,达到865万观影人次,位居韩国2014年电影票房第二位。

  于是一个好的剧本如何定义?首先,他们希望故事完整、精巧有趣;其次,需要评估两国文化差异和观众接受度,最终剧本至少要在中国具备有利的市场条件和潜力;另外,考虑到合作现状,评估投资风险,操作难度暂时也不宜太大。这些年,国内虽然陆续出现了一些强势IP,但整体市场仍然佳作难寻。而在编剧制度和规范更加健全完善、对创作者及其成果的物质保障、行业地位保证、以及版权维护等方面力度远远甩了我们几十条街的韩国,有大量人才提供的大量内容可以被开发,展开深入合作即成为获取这些优质内容的捷径。同时,相较于好莱坞,中韩同属儒家与汉字文化圈,文化与情理更加相通,交流亦具有天然和更加稳固的基石。

  如此看来,中韩合作像是完成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而类似的观点在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制片人董萌受访时也同样提到过。董萌表示,不仅仅是剧本,韩国在影视剧整体工业制作水准上也比我们发展靠前很多,表象上,眼下中国四处寻求内容和制作上的补给,看似钱多粗暴,但这又何尝不是学习和进步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呵呵

B.中国市场僧多“肉”少,欧巴欧尼撒浪嘿!

  近一年多时间里,“小鲜肉”变成具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年轻偶像的代名词,但国内的造星模式和造星水平还不够成熟,再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又使得一些本具实力之人被无情“埋没”于大数据之下。这样的“囧”境持续已久,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在“造星”这一环节, 我们一直在脱节,从未改变过。

  优胜劣汰如此不科学,造出的“星星”寥寥,而国内娱乐行业又必须大步向前保证“盛世”,那也就只好动用各种“外援”了。其实,除了中国,我们的邻居们,像日本、韩国,甚至是泰国人民的国产剧和国产电影里,都很少出现由“歪果仁”来唱主角或挑大梁的状况。但没办法,现状如此,市场需求如此,我们必须挺住、 必须满足。

  举一简单例子,某国内当红鲜肉一部剧开出拍摄周期三个月3000万左右的价码,但找上门来的仍然络绎不绝,土豪剧组的态度是:不差钱,来就行!可是小鲜肉也为难,毕竟不能像猴哥那样拔一撮毛变出一大堆分身去推动祖国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只好综合利弊,千挑万选,想了又想……这一层层筛选过滤之后,择一家合作,剩下都得靠边站,甚至只能长期不予回应。可怎么办,别人的项目也要运作呀!别人也要按时开机呀!你这边可能都有未来五年计划了, 我却等不到五年后的你助我一臂之力!哦!多!开!于是,在明星A/B/C……都因档期不合适、规格不合适、价码不合适等等理由婉拒后,制作方就只好另作打 算,向他方请将。

  得益于韩剧这些年在国内持续大火,韩国综艺的热潮不退,以及K-pop在国内掀起的一阵又一阵韩流旋风,群众基础较好的韩星让制作方看到了新的排列组合形式。

  但请韩国当红明星来中国拍戏比请中国当红明星真的便宜得多吗?综几家中方公司之言,得出一句结论:“他们性价比算不错。”《武神赵子龙》制片人董萌透露,其实找允儿来拍戏花出去的钱也不少,也相当于请了个国内一线明星,但这笔钱并非盲目投资,一定是根据需求来选择的结果。比如,需要调查这个明星在本土是什么样的地位、号召力如何?考虑该剧会在哪个上星频道播出,电视台的主要受众群是谁?拍摄题材是什么,是否适合让该明星出演?如果对方不行,是否还有其他方案可走?考虑海外发行的问题,请来的明星是否能在海外成绩方面起到推动作用?Ta是否有潜力凭借该剧获得更大上升空间,对应则是消息曝光后和向上冲刺时所带来的话题度等等

C. 韩方振臂:我有料,求开拓!

  不仅是我们对韩方有多面“汲取”需求,对于韩方来讲,中国的“接纳”对于他们市场的拓展也是大好机会。

  在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韩国的电影导演经常被称为“奥林匹克导演”、“世界杯导演”,意指他们四年才能拍到一部片子。“影行天下”安玉刚讲到:“谁都想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淘金的人。韩国本国电影市场有点饱和,每年影片产量、收益什么的没太大浮动,但是中国市场却在几倍成长。除此之外,中国市场除了给这些韩国导演、幕后团队翻倍的资金外,还给了他们更多的创作空间。在韩国,他们有非常明显的等级制度,就像学校里的学长和学弟,先进来这个领域的,机会就多,小弟就等着吧。所以即便你再有才,但是没什么机会的。但到了中国,大家凭才华做事,更公平。有自己发挥空间。”

呵呵

D. 韩方:下盘儿更大的棋,需要更专业的“选手”!

  另一方面,其实韩国公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推动两国娱乐文化行业的合作,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并不一定是其最终目的。回想一下,因韩剧和韩国电影火了的景点、服装、化妆品、美食,因韩国偶像和K-Pop而受到极大关注的韩国造星模式与流行文化,无一不在力证文化行业的蓬勃对其他行业的强力拉动作用。泡菜和大酱汤,烧烤和 活章鱼,啤酒和炸鸡……超级畅销的某字母牌轻奢包,被中国人挤爆的乐天,挂满了爱情锁的首尔南山塔,淘宝上各种全智贤同款外套、同款口红卖断货……这些无一不在证明韩国确实非常有必要更深入地进入中国市场。

  前几年,我们听得多的八卦是:某某韩国艺人来国内,在本土不敢要求的各种超规格条件在这儿都全部要求了;某某韩国明星及其团队态度蛮横,还要求记者五米外采访;某某公司韩国工作人员无礼要求中国工作人员给自己收拾行李拖箱子……但现在,诸如此类的声音逐渐变少了,很多韩国公司从“只为赚快钱” “过强自我保护欲”,“短视和虚荣心膨胀”,“严重缺乏信任感”等设定中走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规范的操作模式、专业且接地气的沟通方法,以及更强的融入意识。这些转变主要来自于是彼此逐渐建立起的信任,另外也来自于韩方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必要性。

  在中韩合作之根源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受访者达成了共识。一系列回应中,华策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丛总结十分到位:“这一现象植根于各自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说,中韩两国产业从未像今时今日这样‘彼此需要’。

  “中韩联手不仅可以共担资金压力、打通优势资源,也有望在短时间内将亚洲电影品质与影响力都推向全新的高度,更快与好莱坞分庭抗礼。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有 更多韩国导演、明星面孔和相关技术人员来中国寻找新机遇,也会面临品质良莠不齐的状况;此外,中韩合拍片这条合作之路要想走得更顺畅,也必然还要历经在意 识形态、文化差异、工作方式、及沟通层面的磨合与求同。”

  道理大家都明白,既然彼此需要,当然要疼爱彼此。

如何维系“异国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本土化、本土化、本土化!

呵呵

  说中韩合作只是开始不假。尽管大家看到了市场潜力,看到了彼此需求,但真正付诸实践时,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A.内容“本土化”才是重中之重

  现实情况是——像《重返20岁》(韩国版本《奇怪的她》)这样能同时在两国引起共振,两头叫好又卖座的案例在现阶段的中韩合作中十分少见。

  中韩两国在影视方面的合作从技术层面到内容层面,已经越来越有默契。但从目前来看,中韩合作还没有一部真正称得上“大爆”的作品,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稳妥把握市场。采访中我看看到,中韩合拍虽听上去十分洋气,但个中问题也不少。

  首先,韩方人员虽然专业性强,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难精准把握中国观众的喜好。比如同样是喜剧片,这个笑点在韩国就能引发满场爆笑,在中国就让人笑不出来;比如某个韩国明星在本国看似很火,实则在中国号召力不强,尤其语言不通,表演中难以精准表达情绪和情感;又比如新线索老板齐霁说到的类型片:“韩国虽然有大量专业人士能在内容和制作上给力,但中国的市场却还没有做好接纳类型片的姿态,一切任重道远。”

  另外,尽管大家力图齐心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但也需要耗去很大的沟通成本。 在“控制和主导权”问题上,只要选择不慎、疏通不慎、督导不慎,就得乱套。再者,即使分工妥当了,你也不能拍着胸脯保证此项目必能成功,甚至无法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可以合理预测票房,因为中国观众还没有像期待好莱坞热门大片那样对“韩式配方”期待无比。

  影行天下安玉刚受访时直言:“从我们自己做项目来讲发现一个问题,中国观众越来越倾向于感受自己的故事,这个自己,一是从故事内核来讲,像电影夏洛特那种。第二个是对表现者的诉求,这个主角最好是内地明星,现在港台演员都没戏,今年他们除了《澳门风云》因为是个贺岁戏,票房还行,之前警匪片什么的票房都不好,请再大咖的港台艺人都没用。你看《剩者为王》,舒淇和彭于晏两个人才4000万。”(注:此处数据截至采访当下)

  此外,齐霁在做类型片方面亦感触颇深:“一直在说类型片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很先期的阶段,它真的反应在产业链里面的各个环节,比如单从营销的方式上面就看出大 家对类型片认识还比较浅。比如演员,可能一个大IP的东西和一个还不错的类型片的东西同时给到他,他可能会选择大IP,因为这是一种相对安全感。那同样, 比如说我们在整个电影营销环节当中会发现,中国大部分的营销公司对于一些大IP的东西在创意上有很多的想法。因为这个IP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作家,中国的 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东西,所以他整个的营销创意性都非常丰富。但可能在面对类型片的时候就相对要单一一些,手段和方式单一。也包括观众的接受程度……我觉 得这是这个市场需要慢慢去培养,或者慢慢发展的。”

B.帮助韩方克服“水土不服”

  “韩国电视剧通常都是顺拍,一集拍出来,一个礼拜之后再拍第二集,不着急、不忙慌的拍。所有的光也是,打一次光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跟电影一样。中国有次拍《封神》请了韩国名导,他要见某女演员,就说请这个演员过来试戏。但我没法‘请动’这个人过来给您试戏啊!你懂吧?他工作模式一直是这样的,然后他要顺拍,中国这边就说不可能,要顺拍这戏咱就死了,拍一年都拍不完。韩国导演就去妥协妥协再妥协,你在这个成本的框架下, 没法实现那些,你就等于把这个导演所有有优势的东西都给剔除了,他没有东西了。韩国人打光仨小时,现在必须半个小时打好。那人家说好吧,你要半个小时,我半个小时给你打好,那出来的东西跟中国的东西有什么区别?另外,他一个韩国人对你的历史也不了解,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样,对吧?”制作人董萌在谈到许多实际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甚至有些激动。

  由于市场太热,很多中韩合作项目甚至是“还没想好”就开始运作,中国方面想当然地要求影视剧呈现出韩国的精致、韩国的味道,可却忘了两国之间的差距和差异。 简单点说,你把人大老远请来,至少得进行疏通和梳理,让其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工作环境,并且努力保障对方的长处得以发挥。因此除了内容上的“本土化”,克 服韩国团队在与中方合作时的“水土不服”现象也是重要一环。

  其次,保持沟通顺畅和看清对方来意亦非常重要。《飞燕》(暂定名)制片人骆欣认为,这两部分的成本无论如何都不能省:“专业的翻译团队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创作者的心态,是到中国来捞钱,还是认认真真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作品。这些方面都需要中方好好去甄别和评判。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当前一些失败的中韩合拍作品, 主要问题出在,要么中方失去了把控权,或者偷懒完全交给韩方去把控,但是韩方并不了解中国观众要什么。如果只想做容易的作品,个人觉得是不会成功的。一分 付出一分收获,观众现在越来越挑剔,好与坏都看得到,口碑很重要。”

独家对话S.M.Entertainment

中国将成为世界中心 下一个好莱坞或诞生于此

呵呵

  新浪娱乐:之前SM艺人涉华工作主要集中在音乐事业上,但尤以今年以来,公司输出了大量韩籍艺人进驻到中国电影、电视剧领域,SM的这种方向性调整是基于什么而考虑的?

  S.M.Entertainment:最近,SM进军中国影视产业,并非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和方向有所调整,只是继续按照原本的目标前进。从一开始,我们SM娱乐集团就坚信“巨大的市场造就伟大的名星”,也一直相信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的中心。想必,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也将成为世界文化产业中最大的市场,下一个好莱坞很可能也将产生于此。实际上,中国的影视市场,也的确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市场。我们旗下的艺人去参演中国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与以往在中国展开音乐活动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双方的协同效应最大化。

  新浪娱乐:具体就公司目前艺人运作思路、方式来看,SM对旗下艺人在中国的发展攻略主要是怎样的?

  S.M.Entertainment:SM娱乐集团对于海外市场的发展战略,由我司的创始人兼制作人李秀满先生总结为——CT(Culture Technology)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单纯的输出韩国文化商品。第二步,也就是通过与公司或是艺人的合作,开拓市场。第三步,是与当地公司合作,一起建立新公司,并将文化技术即CT传授给当地的从业人员。这个三步走战略,也可以理解为韩流实现中国本土化的三个阶段。

  当前,不仅是音乐,影视产业方面我们也在考虑进军中国市场。与以往单纯的版权输出不同,而是进入到正式的合作阶段,一起制作电视剧、综艺节目、网络作品、电影等。我们也在筹备各个方面的合作,希望能够让SM在中国或韩国推出的艺人除了音乐之外,也能够通过其他作品,通过多方渠道与观众交流,并且得到最佳效果。

  新浪娱乐:今年几次项目合作下来,S.M.公司对中方团队、整个中国影视市场有何更深了解?双方互“助”互“促”之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S.M.Entertainment:这几次的合作并不是单纯的韩流输出行为,而是中韩两国文化间的交流。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市场,中国影视产业以及市场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由于在中国拍摄电视剧,一般都是百分百提前制作。虽然演员们拍摄时间上的紧迫感会减少,但比较难以及时看到观众们的反应,这是中韩之间的一个差异。但另一角度,对成品质量可有所期待。通过合作,韩国的粉丝对于中国的影视作品的兴趣也有所提高,接受度也在提升,双方也是在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我想我们也需要不断努力,让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市场,而是在世界市场上受到大家喜爱。

  新浪娱乐:今年以来,除了对华推送大量韩籍当红偶像,另也为公司中国籍艺人(如张艺兴、宋茜)在中国设立了个人工作室,这在SM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作此决定出于哪些考量?

  S.M.Entertainment:中国籍艺人在与公司保持经纪全约的情况下,各自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不仅有利于展开中国国内活动,也提高了合约的信赖性与安定性。工作室的成立,也是中国本土化战略的一部分,想要促进艺人们的国内活动。目前,工作室也的确利于中国籍艺人展开国内活动,确保了合约的信赖性和安定性,中国籍艺人也在不断扩展国内业务。

  新浪娱乐:接下来同中方市场还有什么进一步的合作规划和举措?

  S.M.Entertainment:S.M.公司拥有集艺人发掘、培训、制作、推广、经纪管理为一体的优秀造星体系,我们称之为CT(Culture Technology)。通过这个系统,SM打造了众多在韩国、中国、日本等亚洲及全世界地区活跃活动的艺人,这其中也包括多名不同国籍的艺人。此外,我们也在包括影视制作在内的各个领域发展。最近,SM参与到了中国综艺节目《燃烧吧 少年!》的制作过程中,与天娱传媒一起对优胜队进行培训,并担任专辑制作等工作。我们会不断促进这类新的合作方式。

 S.M.公司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将S.M.公司拥有的文化技术传输到中国。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的业内人士将自己国内的艺人打造成世界顶级的艺人,让中韩青少年拥有文化上的自豪感,健康的梦想、端正的价值观。更进一步来讲,是希望找到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出世界顶尖水平的中韩文化。

  新浪娱乐:如何更好的建立中韩两国娱乐文化行业良性互通交流的合作关系?你们希望为此做出哪些努力?希望中国方面能给予哪方面支持?

  S.M.Entertainment:S.M.公司希望能够和中国共享我们所拥有的文化技术, 共同打造中国的文化盛宴。我们也会在中国地区进行选秀、挑选艺人,为他们提供走出中国,成为世界明星的机遇。不仅是我们,只有更多的文化企业在中国打造优秀的文化,才能实现“One Asia, One Dream”,为中国、韩国,乃至全亚洲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这个目标,中韩两国政府,以及相关企业、人士,都应该为信赖与合约的有效执行构造必要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概念。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出能够进军世界市场的文化产品,提高中韩两国青少年的文化自豪感,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健全的价值观。为此,两国政府以及业内人士,都应该共同努力。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