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晓庆主演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即将在京城上演,记者昨天采访了该剧的作曲陈钢。陈钢出身于音乐世家,他创作出了轰动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他在“文革”期间创作的一系列小提琴独奏曲为萧条的中国音乐舞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我不排斥“金大班”
记者:您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是您与何占豪先生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音乐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苗岭的早晨》。比起这些很正统的作品,当您接手一部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时有没有感到排斥或者
不适应?
陈钢:没有。这要从我的父亲陈歌辛说起。我父亲是一个天才,又是一个全才。他不但是作曲家,还是诗人、学者、语言学家、乐队指挥和中音歌唱家。他写流行音乐,又在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他曾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创作大量流行歌曲,《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等一些周璇唱过的歌曲都是父亲的代表作。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还是被译成英语在全世界流行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弗兰克.莱恩Frank:Laine加以爵士化的演绎后,《Rose:Rose:I:Love:You》荣登美国1951年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当时海外传来了一个消息:美国在寻找《玫瑰》的曲作者,有百万美元的版税等待着他。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父亲还准备将那百万美元购买一架飞机报效国家呢。这已成为当时的美谈。但众所周知,那个时代,他是不能去领版税的。除了音乐上的直接影响,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是,我们要用两只耳朵听音乐,一只听古典音乐,一只听流行音乐,所以当我接手《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并没有感到不适。
金大班:一个女人的寻梦过程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白先勇和他的金大班的?
陈钢:在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导演希望强调的是“最后”,想通过金兆丽在舞厅的最后一次出场,反观她40年的人生。曾经浮华满目,纸醉金迷,而今老大嫁作商人妇自有一番感慨。而我则用两条音乐主线来表达金兆丽和白先勇对旧上海、旧台北的情怀。一条是一个女人的寻梦过程:她对大学生月如纯真、梦幻的爱情;他对水手秦雄掏心掏肺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低头的爱;还有她对不得不嫁的商人陈荣发的无奈之选。另一条主线就是我借用了父亲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曲,像结尾处刘晓庆饰演的金兆丽唱的《梦中人》。这两条主线在序曲中就交错出现了。
刘晓庆的演唱很专业
记者:您觉得刘晓庆唱得怎样?
陈钢:她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一天,晓庆来到我所在的上海音乐学院试音。我记得她拿了谱子就唱,很多细节处理得很专业。后来我才知道,她以前学过扬琴。彩排那天,我听她唱《梦中人》还真有些蔡琴的味道。晓庆是个川妹子,要演一个上海百乐门的舞女实在不容易。要知道当年的百乐门何等的繁华气派!那高大晶莹的玻璃舞厅比现在的复制品要大很多。而且,以前百乐门是没有停车位的,车子却远远地排成长龙,哪位客人出门要走,他的车牌号就会在门前亮起来,司机看了信号就会把车停到门口等候,似乎成了尊宠的标志,晓庆真是不容易。
据悉,1月29日至2月2日,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将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5场,主办单位北京希肯国际演出公司以及保利影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将在演出当日发售限量纪念节目册。王 菲/文 李方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