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大戏导演——赖声川戏梦人生(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6:38  新浪娱乐

  首演那天,真的很紧张,“和平奋斗救中国”一说,观众笑得好大,从来没有听过那么大的笑声,接着基本上就是起立鼓掌。这个戏就轰动了。

  那是表演工作坊第一个作品,是很多方面的开头,一方面在台湾做了相声,一方面剧场也没有看过这样的戏,后来我们就每四年推一个相声戏。

  把巴哈变奏了

  1984到1987年4年里,我做了9个原创戏。1987年我的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立刻上场就做表演工作坊的戏,一个品特的——我翻译成《今之昔》,李立群、胡茵梦来演,很冷的一个戏,那是我们第一个翻译剧本,效果不错。停了一下,1988年没有做新的戏,开始做不同的实验。

  在台北我租了一个给人家拍戏用的,像苏州庭园那种四合院。做了六个短的贝克特的戏,它是一种环境式的。60个人一组,你的票可能会写几点几分到,这一组进场看完一段戏,会被带到另外一个厢房看另外一个戏。看完全了,会有一个钟声……很神秘的演出。要非常非常精准,一个晚上360个观众,分六个不同梯次进行。那晚氛围太好了,因为是户外,大概要点1000个蜡烛把它照起来,观众的心,整个可以静下来,想一些深的问题。这个戏在学校演了大概8场。

  我那时候是艺术学院的系主任,中间又做了两个戏,一个叫《变奏巴哈》,一个叫《田园生活》。这两个戏各自只演过三场。

  《变奏巴哈》可以看出我在教育方面的角色,我是一个老师,任务是做学习制作,现在60个学生,怎么分配呢?有多少人要去做演员,有多少做布景工场,有多少人去做服装,多少人做灯光,要全部分配好。最后剩下多少演员我就用,我是很被动的,完全是倒过来的创作方式。最后我得到一个数字,25个演员。

  我们做一个戏,我很喜欢巴哈的音乐,我想做一个长得像巴哈赋格的戏。开始让学生即兴,即兴的方式有很多,我记得在地上画了24个格子,让他们24个人一个人躺在一个格子里面,然后放音乐,我叫他们做一些事情,比如醒来,醒来之后,我要他们每个人发展一个动作,可以抓痒、可以转,但如果刚好你也转那里,就要避开。我的游戏规则是:如果你空了,我就可以占过去,站在你那格,别人可以占领我这个。24个人发展不同的动作,变成了这个戏的开场白,我把巴哈的音乐一放,灯光慢慢起,24个格子,你看到就像胚胎里面的人慢慢醒来。我记得出过题目,“写一封信给一个不在的人”,这完全是《变奏巴哈》来的一个格式。第一个同学写信给他祖母,她已经不在了;第二是写给高中就割腕自杀的同学;第三个是写给过世的父亲;第四个很有创意,写给他未出生的弟弟,他知道他母亲拿掉了一个孩子:“我知道你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可你并没有得到这个机会,我相信你现在一定是……”观众看到是四个人,一个人写一段,停,开始念。全部写完了,装信封,邮筒会从空中降下来,把信投进去,邮筒又飞走。

  《田园生活》就是台上盖了一个田字,四个公寓房子,四家人同时在生活。

  四个戏下来,其实对学校的资源来讲是蛮伤的。《变奏巴哈》我刚才说一个邮筒下来都是小事。比如我要盖一个田字,两层楼结构,工程挺大的;我要一个球,跟这个房间一样大,它要从地底上慢慢上来,然后到空中,然后走掉,大概时间是一个小时;还有一个金字塔降下来,降到地里面然后不见,金字塔也是跟这房间一样大……那时候学生拼命地想办法完成,那些布景真是太有意思,你想从地底下上来,一个钟头消失,它的速度就像月亮一样慢,拉吊杆的人花了一个钟头来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