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界一代宗师于是之去世 各方哀悼

2013年01月22日18:50  深圳商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1979年《茶馆》在人艺重新公演,王利发(中立者)由于是之扮演。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 1979年《茶馆》在人艺重新公演,王利发(中立者)由于是之扮演。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
  1985年,人艺上演了美国作家柯培恩的《洋麻将》。于是之(右)、朱琳(左)分别在剧中扮演老人魏勒与芳西雅   1985年,人艺上演了美国作家柯培恩的《洋麻将》。于是之(右)、朱琳(左)分别在剧中扮演老人魏勒与芳西雅
  老舍(右二)和北京人艺导演焦菊隐(右一)、夏淳(右三)及演员于是之(前左二)等一起讨论《茶馆》剧情。新华社   老舍(右二)和北京人艺导演焦菊隐(右一)、夏淳(右三)及演员于是之(前左二)等一起讨论《茶馆》剧情。新华社
  1997年6月11日,北京人艺庆祝建院45周年,会后于是之(左)与濮存昕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俊乐   1997年6月11日,北京人艺庆祝建院45周年,会后于是之(左)与濮存昕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俊乐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于冰

 

  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博]话剧演员于是之先生,1月20日下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消息传出,文艺界人士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戏剧表演艺术家的悼念之情。

  21日中午,记者电话联系采访到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李六乙[微博]、演员何冰,听他们谈自己心目中的于是之先生。他们认为,作为戏剧界的“一代宗师”,于是之先生代表了话剧艺术的巅峰,他是青年演员们心中难以企及的标杆性人物。他的不幸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

  他代表了话剧艺术的巅峰

  “于是之先生去世,我十分悲痛,他的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剧作家李六乙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李六乙说,于是之先生生命的最后十来年,深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完全处于失语状态中,与外界几乎断绝联系。即便如此,于先生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仍让人难以忘怀。20日晚,在第一时间获知于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李六乙先是转发了央视导演张子扬[微博]挽联哀悼:“是非功过苦乐喜悲皆在粉墨春夏观众最忆沟畔程疯子, 之乎者也斯文有加尊师舞台秋冬弟子难忘茶馆王利发。”随后,他又在21日凌晨,自己撰写挽联悼念戏剧界“一代宗师”于是之:“一代宗师道尽人间世世悲情心象魂飞天国是自由自在,一个时代终结乱世乱象可怜自我魄在心中之疯子利发。”

  谈到于是之在中国话剧艺术方面的成就,李六乙高度评价说:“与梅兰芳先生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相类似,于是之先生在话剧艺术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巅峰,这个巅峰至今无人可及。”

  他说,于是之的成就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在前半生,他作为话剧演员,曾塑造了《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等人艺话剧代表剧目中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所扮演的角色为人艺增添了耀眼的光辉,为中国话剧艺术留下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做演员,他是用生命在创造”。另一方面,在于先生的后半生,在上世纪80年代,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期间,他在话剧艺术上的真知灼见,他的亲历亲为,使人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涌现出了许多艺术人才,体现出他做领导的睿智和前瞻性。没有他,人艺很多经典的剧目不会出现。“所以,他的去世,不但是人艺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国话剧艺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在世时,他的贡献与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宣传。他去世后,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他的艺术价值。”

  难忘他对艺术的宽容和纯真

  谈到于是之先生给人艺演职员工们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李六乙导演脱口而出:“作为老前辈,于先生一生宽容。他对艺术的宽容,对年轻艺术家探索过程中充满了宽容,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

  李六乙说,1984年,他在人艺导演话剧《军用列车》,这是一部表现苏联卫国战争的悲剧作品。于是之老先生作为剧院领导,专门看了这部话剧。走出剧院,于老先生极力掩饰,差点流眼泪,对李六乙说了一句话:“生命真可爱,生命真伟大。”李六乙说,当时于先生对艺术的敏感和纯真,让他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记忆犹新。“于先生做人艺领导时,是引导人艺的年轻人用生命去感受、去塑造不同风格的艺术形象,而不是用某种观念、某种意识形态去灌输,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现在很多演员们所缺乏的。”

  李六乙导演认为,于是之先生多年来大力支持年轻人的艺术探索,维护艺术的尊严,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介绍说,于是之先生曾与人艺的林兆华导演一起合办过“于是之表演学校”,里面毕业的学生很多都留在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与林兆华导演共同奋斗活跃在舞台。当年,于老先生“要演好戏,要做好人”的教诲让多少年轻的人艺演职员们受益终生。于是之先生去世的当晚,林兆华导演通过林兆华戏剧艺术中心官方微博说,于是之是对于他意义非凡的大师,是他的恩人。“他关于演好戏做好人的话看似简单,但其实做起来是非常难的。于是之先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李六乙说。

  他永远是人艺年轻人的标杆

  于是之先生在1992年演出《茶馆》告别演出时,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虽然竭尽全力,却仍然偶有忘词。但演出结束后仍然受到观众长达10多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一生对自己的艺术要求甚严的于先生觉得对不起观众,便在为观众签名时写下了“感谢观众的宽容”七个字,令人唏嘘。人艺演员何冰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于是之老先生近年来一直住在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方便人们去探望。自己对于老先生的印象,还停留在1991年他刚到人艺工作后,在人艺的职工食堂里见到过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最后一次见到于先生,也是多年前于先生在人艺签名售书时。“当年自己资历太浅,看到于先生这样的泰斗级人物,都不敢向前打招呼。其实现在想起来,如果当年走上去打招呼了,和于先生一定会有所交流的,真是太遗憾了。” 虽然可惜于没有亲耳聆听于先生的教诲,但何冰说,在他们这些人艺年轻些的晚辈心中,于是之先生就是他们成长的标杆。“他站在了舞台剧的最高峰上,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没有任何一个男演员能与之相比,他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贡献没有人可以与他比肩,他是位了不起的艺术家。我从进人艺那天起,心中就把他当成了明确的标靶——就是‘我要成为像于是之那样的好演员’,我要成为他那样的人。他对我们这些充满事业心的人艺的年轻一代来说,影响巨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