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作为编剧,要说的都在剧本里了,这里想谈几点感受。
首先是感叹和感佩上海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对戏曲新作的支持和推动。《挑山女人》实际上是初演,初演之后各方就如此重视,召开大型研讨会,推动这个戏的修改,我很惊讶,也很感佩。因为我们看多了“锦上添花”,而原创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很多时候我们创作者的个体力量非常有限,但若有了群体的支持、领导的推动,可能这个戏磨炼提高的速度就会更快一点。
其次是现代题材的创作要寻找与观众的共振点。《挑山女人》能够达到目前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创作中努力追寻与观众的共振点。虽然这个戏从目前的剧本和演出来说,都还有许多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但为什么观众几乎没有挑剔它的某些缺陷和缺点,而是受到了感动,原因就在于此。我想,现代题材的创作,如能找到与观众的共振点,即使戏暂时还不太完美,只要打动和感动观众,我们就可以从这个感动点上找到继续努力前进的方向。
第三是上海应该发掘与组合自己的原创力量。我挺为《挑山女人》骄傲,因为这个戏全部是以上海的原创力量来完成的,这在当今的新创大戏中比较少见。无论是宝山沪剧团的团队,还是编、导、演、音、美,没有一个是外请的。这就使我们思考:如何培养上海本地的原创力量?如何在现有的文艺院团中注入原创活力?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华雯所在的宝山沪剧团,有一个经常合作的主创班子,多年的创作打磨形成了一种艺术上的默契,这样的创作模式值得提倡。文艺院团有了常态的合作群体,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创造出好戏来。因此,努力培养自己的原创团队,这是包括越剧院在内的文艺院团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挑山女人》现在正进行第二步的修改,听了方方面面的意见,作为编剧,我会积极努力把剧本进一步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