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堂演话剧靠谱吗? 辛柏青:怕什么!

2013年12月26日15:20  北京晚报

  为了庆祝中国国家话剧院组建12周年,12月29日,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四世同堂》,将以辛柏青、陶虹、寇振海等人组成的明星阵容,首次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虽然这座有着特殊地位的殿堂近年来频繁上演音乐剧、演唱会、舞剧等各种类型的演出,但还是第一次迎来话剧演出。6000多名观众,在同一个晚上同一个剧场一起欣赏以往被认为是小众艺术的话剧,无论是舞台技术、还是市场反应,都能经受的住考验吗?

  导演田沁鑫:

  大舞台能演出特殊效果

  这次《四世同堂》演出最大的特殊性就是人民大会堂场地的“独特”。旷达的场子,无论是舞美、灯光、音响,都对我们的技术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特殊难题,我和我的团队很费了一番心思。我们带着20多个技术人员多次去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在尝试众多方案之后,制定出了人民大会堂版本的特别演出方案,巧妙地将更大的空间概念予以利用,力争将“特殊难题”变成“特殊效果”。

  人民大会堂有能容纳6000多人的观众席,这个戏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演出,有三十多名演员流动性的表演,要说三个小时的话,传声是最重要的。我们这次使用的设备非常好,音响用的是演唱会级别的设备。在这么大的剧场里,面对这么多的观众演出,演员们的整个表演状态也都需要进行调整。这个调整我现在也想象不到,但我特别的期待。

  另外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建筑台口过于宽大,为了达到话剧演出的要求,我们将26米的舞台台口缩成21米。投影展示也增加了面积和亮度,为的是让6000余名观众,都能清楚看到多媒体呈现的老北京胡同在八年抗战中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老舍先生的这部《四世同堂》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我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因为它勾出了我的乡情,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这么热爱我的家乡北京。我想起老舍先生说的一句话:“如果北京是树,我就是树上的花儿。”我想通过这部戏把老舍先生对北京文化和北京语言的热爱传达出来,这是我心里的一个担当。我对演员的第一要求,就是要说好话,要对得起老舍先生。

  这部戏有着我对老舍先生和北京非常大的尊重和热爱,但也遗憾不能完全以京味儿呈现,但它能够被搬上话剧舞台,我已经非常欣慰。老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推出特别版,又是低票价,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进到剧场看到这部戏,这对老舍先生来说是最大的肯定和告慰。相信老舍先生代言的老北京文化,将通过此次最高殿堂的演出,被再度认知与传承。

  主演辛柏青:

  体育馆都演过,大会堂还怕吗?

  刚听说我们这个戏要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时候,我都惊着了,第一反应是:“不会吧,那是演话剧的地方吗?”觉得有点意外,因为那里和我们常规演话剧的地方不一样。但静下心来,也觉得是件好事。

  其实《四世同堂》这个戏我们已经在全国将近40个城市演了180多场了,我自己就已经演出超过百场了。演了这么多场,各种场地都见识过了。条件好的有国家大剧院、天桥剧场、保利院线;但我们也在澳门体育馆这样的场地演过。

  当时澳门演出的场地都排满了,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安排我们在澳门大学的体育馆里演出。在体育馆演出最大的困惑就是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因为那个场地是不拢音的,我们的声音出去之后,即便有音响、音箱,但我们是听不到返送的。最可怕的是还有回声。当时我上台第一句台词是:“哎,打起来了。起来了~起来了~”我心里想,这谁在下面说话呢?然后才意识到是我自己的回声。所以前半场基本都在适应场地,声音大了,怕有回声,声音小了,又怕观众听不见。而且也听不到观众的反馈,比如该有笑点的地方啦、动情的地方啦,实际上跟观众气场的交流是散的。但这只是技术上的困难,我们演得还是很认真的。我和黄磊还说,越是这样的情况,越要认真演,不能因为场地条件影响了戏的品质,要把最好的状态给观众,所以我们的状态还是很好的。

  还有一年冬天,我们在绵阳演出,是在一个老的工人大礼堂演的。那个场地条件很简陋,我们的景都没办法全部搬上舞台,只能用半套布景演,所有的推拉景片全都撤掉了,没有墙没有门演的。而且那个剧场特别冷,当时还下雪呢,我们在后台摆了一圈电暖气,还在上面烤包子,大家都很乐观。基本上各种好的坏的演出条件我们都经历过了,所以从演出条件角度来讲,我们演员没有什么过于担心的。

  有过那次在体育馆演出的经历,其他演出场所就都没什么了。相反我倒觉得这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话剧意义非凡。我个人感觉不是什么话剧都能在人民大会堂演的,说明我们这个戏无论是从政府还是老百姓,从上到下各级对我们都是认可的,我们才能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作为一名话剧演员,我以前没在人民大会堂看过任何演出,不知道这个场地什么样,对它是完全陌生的,没想到自己生平第一次进到这里,就是在这样一个神圣的舞台上演戏,意义很不一样,我很期待。我太太朱媛媛原本也在《四世同堂》剧组,但她最近在拍别的戏,所以这次演不了,她还挺遗憾的。我觉得在人民大会堂这个剧场演戏,不会影响我们的演出质量,反倒会让我们更有动力,让我们更积极、更生动地把这个戏呈献给观众。

  而作为观众来说,能到人民大会堂来看一场话剧,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这次特别版《四世同堂》推出低票价,让很多想看话剧却囊中羞涩的人能进到剧场来看戏,这是对话剧市场一个很大的贡献和善举。

  国话制作人李东:

  让更多人看戏最重要

  我觉得现在在人民大会堂演是合适的,因为这个戏已经演了快200场了,各方面的评价都已经定论了,已经不是噱头了。我现在愿意尝试不同的环境和方法来演这个戏,因为《四世同堂》是可以演各种版本的。明年,《四世同堂》还要去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出,参加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这也是商量了好几年的事了。

  另外,我觉得我们中国国家话剧院做戏的观念还是很开放的,因为现在中国戏剧的环境还是需要做普及的。《四世同堂》之前到一些地方演出,演出条件并不是很理想,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能让更多人看到戏剧,是最重要的。

  主办方负责人何京斌:

  低价票两天全部卖光

  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剧场观看到演出,我们在票价方面十分亲民。80元、180元两档低价票,大概有将近2000张,占了全部票量的三分之一;而少量980元的荣誉席,票价也没超过千元。和以往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商演相比,票价相当低。正因如此,《四世同堂》一开票,就卖得很好。包括好多以前不太关注话剧的人,都因为这部戏在人民大会堂演,而想来看戏。结果开票两天,包括280元在内的三档低价票就全部销售一空。现在其他价位的票也基本售罄,每天票房收入都超过十万元。对于老百姓来说,花一二百元钱,就能在人民大会堂欣赏一部由国家级艺术院团的明星们主演的名剧,应该说是很值得了。

  本报记者 王润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