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小黑板:上月激赏-《离去》致敬于是之

2014年07月08日17:36  新浪娱乐 收藏本文     
《离去》海报《离去》海报
《离去》剧照01《离去》剧照01
《离去》剧照02《离去》剧照02

  17年前王晓鹰导演在美国丹佛,看到了美国剧作家奈戈·杰克逊的《taking leave》的首演,便找到青年翻译家吴朱红,请她将该作翻译为中文。到今年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王晓鹰导演终将这部以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莎翁研究者(演员)为主角的作品以《离去》的中文名改编、排演,带至中国观众面前。感人的故事、感人的演绎,《离去》虽从莎翁说起,但却延伸至对戏剧、亲情、人生的依恋与执着,犹如舞台上一盏不灭的灯,跨越450年,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离去》讲述的故事,看似一言可蔽,实则十分开放。埃略特·布莱恩一生演出莎剧,尤以《李尔王》为其经典之作,他在莎剧领域获奖、著作、授课,一生情牵于此,因之获得无限荣耀,怎奈何最终战胜不了阿尔兹海默症的魔掌,意识逐渐消退,记不得台词、认不出家人、做出各种荒唐事。但即便如此,莎剧——尤其是《李尔王》还是在布莱恩的脑海中坚毅盘桓,他时而相信自己还在排演李尔,时而更是以为自己就是李尔。即便病魔能够逐渐夺走一位演员最宝贵的意识,但对戏剧的挚爱仍永不停息,《离去》塑造的布莱恩的形象,相信是能令每一位戏剧人与戏剧爱好者深深动容与钦慕的戏剧梦想。在舞台上一生闪耀的布莱恩,最终还是在台上想不起了台词,面对观众包容的掌声,布莱恩却心如刀绞,反复呐喊着“可我毕竟还是一个演员”——一句台词,似有千钧,凝聚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因戏剧而生的悲欢笑泪;而布莱恩也便宛如戏剧的丰碑,悲壮而傲然。在原作《taking leave》中,布莱恩原是一名莎剧研究专家,王晓鹰导演将其调整为莎剧演员,并将去年离世的中国话剧表演大师于是之先生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在舞台上记不得台词的真实经历融入对布莱恩这一人物的再创造中,既成功地饱满了主人公的舞台形象,又借此完成了对于是之先生的致敬,堪称本剧妙笔。《离去》中饰演布莱恩的演员王卫国,成功地将布莱恩作为演员的王者之风与作为患者的苍老孱弱融于一体演出,有血有肉、张弛有度间,让观众为其时而激越、时而惋伤,最终至剧末,为其由衷叹服。此外,本剧暗合《李尔王》中“能说出李尔是谁者,是李尔的影子”的台词,还设定了“影子”这一角色扮演布莱恩尚还清醒的意识,与布莱恩互相审视、交流,同时他又频繁、自由地跳入跳出,起到客观讲述者的作用;他与丧失意识的布莱恩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起,既极大地帮助了剧情推进,又无跳脱混乱之感,其中火候的精准拿捏,足见原作、导演与饰演该角的演员章劼的极强控制。

  本剧更加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剧本并没有将笔墨只限于艺术家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抑或老年人被病魔折磨的主题上,而是进一步延伸到布莱恩的三个人生完全不同的女儿身上,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布莱恩的三个女儿,大女儿一生拘谨压抑,在学校重复着无聊的管理孩子的工作,已任生活摆布;二女儿虽然在外人看来是位风光的影视演员,但冷暖自知,她一直苦苦坚持;三女儿全世界流浪,貌似已是个生活放荡的问题青年,但其实内心依然渴望爱与被爱。三姐妹虽然形象迥然,但都本心善良;虽对赡养父亲都手足无措甚至多少爱莫能助,并因此产生不少龃龉,但在全剧的最后,她们仍能一抱泯恩仇,“我们毕竟是姐妹”,并选择以小女儿留在家中、两位姐姐在外支持的方式共同承担起为女儿的孝道。全剧末尾三女儿的话,表达了三位女儿对患病父亲的理解与坚守:阿尔兹海默症也许不是疾病,只是老人离开了众人日常生活的“规则”,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于布莱恩就是自己的李尔王世界。本剧三位女儿的设定,同样与《李尔王》原著形成映照,但有别于莎翁原著,本剧将两位姐姐从反面人物转为了正面角色。如果说本剧塑造与病魔纠缠的布莱恩,是歌颂虽败犹荣的坚强、对艺术的真爱,那么塑造在各自的艰难中达成谅解、共同担负起赡养父亲职责的三位女儿,则是赞许平凡生活中的勇敢、对亲情的担当。《离去》其实最终留下了十分开放性的结尾,它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某种价值观或正能量,但其中对亲情、疾病、艺术、人生等的探讨,却在每一处真实的描写的隙缝中蕴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也许读者您观后的理解与感触会与笔者前述不同,但笔者相信,无论何种观感,那一定是能令您眼眶红润的真、善、美;《离去》,是部能够拥抱心灵的作品。最后不能不说的是三位女儿中,大女儿的扮演者赵倩可谓全剧最亮眼,她用内八字的步法、蜷缩的坐姿、细碎的动作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她的角色对生活的妥协与阴郁,令人深感叹服。

  当然,如果“十分理性”地看,本剧仍然也会招致并不意外的“内容煽情、表演造作、台词腔调化”的非议,而且坦诚地讲,这些非议确实不是彻底无据可循(至少从王晓鹰导演创作历程的大视角看确实不是彻底无据可循);但是《离去》仍然很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剧本的真实性与开放性柔化了这些问题,让作品即便存在待商榷之处,仍能感动每一位各持褒贬的观众。感动虽然不是衡量戏剧优劣的硬标准,但是能在剧场中为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动情落泪,这在当今北京的戏剧市场中仍然是一件很难得、幸福的事。不由得想起名字与《离去》相得益彰的电影《归来》,故事虽然感人,而影片也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相较于纷杂影坛中、乃至张艺谋导演自己曾经的放水之作,《归来》仍然象征了电影人难能可贵的诚恳与谦卑。以此类推地看,《离去》也完全应该作为戏剧人学习的榜样,要是未来的戏剧舞台之上能再多几部“《离去》”,那一定是件值得大力点赞的好事。(奚牧凉/文)

(责编: pp)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