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市川昆:战争中的人——《野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09:50  新浪娱乐

  不像《孤独的太平洋》那样描写奢华的冒险旅程,而描写在更深刻状况中的人的作品,有《野火》一片。

  这部改编自大冈升平的小说。大冈升平在太平洋战争时,于菲律宾战线被俘,战后把被俘的经验写成《俘虏记》而登上文坛。后来把菲律宾的战争经验作为他在文学上的重要主题,又写了几本书,《野火》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可算为战后日本文学的杰作之一。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很多,这个作品之所以在诸多战争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于除了赤裸裸的地描写战争的惨祸与人的悲哀外,以高格调贯彻了在被逼至死亡边缘是否还能保持人性尊严这种形而上的问题。

  大冈升平在此稍微走入宗教的念头。亦即在不管主角如何饥饿,也不能吃人肉的高潮处,写成这是神的旨意,或是从心底相信神的旨意的主角本身的意志。

  由和田夏十改编,市川导演的电影化作品,大致上忠实于原著,但神把主角拦住这件事却从描写中删除。因为用语言或观念可以描写,但用影像却无法描写。因此在电影中就变得由于主角营养失调,想吃干肉,结果牙齿脱落而没有办法吃掉。这是想让观众在悲哀的滑稽味中,感到“好在没把人肉吃了”的巧妙的观念视觉化。市川导演在初期喜欢拍喜剧。在《野火》中,也在战败惨状的写实再现中,镶嵌着一种倾向于戏剧的动作与台词。饰演主角田村一等兵的船越英二,为了要表现筋疲力尽的残兵,不以常见的深刻表情与沉重的脚步,而以近似微笑的表情与酒醉摇晃的脚步表现出来。发疯的军官在某种意义上也富于喜剧性。这当然并非为了使观众发笑或是为了讽刺。把在人的生存并不可能的情况下还能以人的立场拼命奋斗的样子,描写成可让人哭泣的滑稽相。

  在战场上跟同伴完全失散后在菲律宾深山里流浪的士兵,完全变成独自一个人后,一面越走越远离战友,一面越被敌人追得越急。最后到达罕无人迹的大原野上,远处看见小小的炊烟。他在深山里流浪,最后差点吃了人肉。不管被逼迫到“如果吃了人肉就不是人了的地步”,还是想到达有人居住的地方去。因此即使知道万一被菲律宾人发现就会被杀,还是想到有人的地方去,于是就下山来走向平原,结果到达了一处没有什么东西的平原。

  这些都在原著里有所描述,所以照着原著去拍摄就好了,但在此还是可以看到市川式镜头的出现。在什么都没有平原远处有一缕野火,他认定在那一缕野火处一定有人,所以往那个方向走去。此时从前放射来枪弹,这样下去可能会中弹死亡,但他认为被人杀死总比变成不是人还好,因此举着双手继续往前走。在这最后一场戏里,人在广大的平原上变成一小点一直往前移动。远处升起一小点的烟火。不管是多小的东西,人必须要有像一个不得不确实达成的愿望一般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来的越小越好。祈祷必须集中,扩散了就不是祈祷,因此在画面中也得向一小点集中。

  原文刊于佐藤忠男《日本电影的巨匠们》中市川昆一章

  台湾志文出版社1974年3月

  廖祥雄译

  于帆整理并校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