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夫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顾长卫在片场
【星月对话】 电影百年·导演系列(二)
刚刚从慕尼黑飞抵北京,征尘未洗,顾长卫和蒋雯丽就坐在了记者面前。两个人都感冒了,但兴致很好。
说到获奖对自己导演生涯的激励,顾长卫笑言他不是一个刚出道的人,不需要通过某
个电影节来肯定。在他看来《孔雀》得什么奖都是应该的,因为它确实是一部好影片。
1988年,顾长卫曾随张艺谋携电影《红高粱》出征柏林电影节,那次,他们捧回了“金熊”,他的角色是摄影师。时光荏苒,17年后,顾长卫带着电影《孔雀》再次远赴柏林,迎来了“银熊”。此时他的角色是导演,《孔雀》是他的处女作。
顾长卫对自己的“初试”成绩比较满意,毕竟柏林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这样的结果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他最想感谢给予这部电影支持的所有的人,还有自己的妻子蒋雯丽。
感动
《孔雀》以这样的画面开场,而且在片中几次出现。
暗黄的色调中,一家五口,围坐在凌乱走廊上的一个小方桌旁,各自埋头吃饭,除了偶尔一些小动作,别无他响,似乎各怀心事……
接着是弟弟的画外音,开始了兄、姐、弟三人的故事。
这样的场景,让我们读出了那种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人的隐忍和无奈,禁不住在心底生出一种感动。
感动的细节还很多。
姐姐对英俊的伞兵一见钟情,从弟弟那儿借钱买酒……当她的伞兵梦破灭后,突发奇想,自己缝制了一顶降落伞。于是小城的街上,一个女孩奋力地蹬着自行车,车后拖着一顶降落伞,风中,伞泛着光泽,仿佛一朵饱满的花。路人惊诧侧目,可女孩不为所察,逆风疾行、神采飞扬。
爱情真的是一种放之四海皆通的情感。这一刻,眼泪不由自主地滑下来,咸咸的,甜甜的,苦涩中也能嚼出一抹温暖。爱情的滋味,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牵肠挂肚又百感交集。
弟弟用白粉笔涂白球鞋;哥哥拿着一朵盛开的向日葵等待心爱的姑娘;姐姐看到英俊的伞兵如今形容枯糙视她如陌路,禁不住在西红柿摊旁无声恸哭……
看《孔雀》,感动始终充溢胸间。不仅为那些唤起过去记忆的生活片段,也为朴素的情感和埋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往昔的梦想,有的虽然如今没有实现,再回首,慨叹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印记。这同样是一种感动,一种在如今冷漠杂乱忙碌的生活中无暇体味的温暖。
这就是顾长卫的本事,表面看起来苍凉的影像,却蕴涵着浸入心底的温暖。人生何尝不是在两者间的一种轮回!
感动的还有影片中那反复出现的蓝。
伞兵的降落伞把姐姐覆盖了,伞是淡湖蓝,姐姐的裙子是深蓝色,姐姐自己做降落伞,布料是纺织女工蓝;弟弟在学校里穿蓝白条纹相间的海军衫,蓝裤子;哥哥在公园相亲,穿着深蓝色罩衫……
70年代出生的人对这种蓝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因为它伴着他们走过难忘的学生年代。
不知是否巧合,2005年的流行色就是海军蓝。
影片之外,也为蒋雯丽感动。她用自己并不擅长也不推崇的“高调”来支持丈夫,支持他们共同孕育的另一个“孩子”——孔雀。
一向演主角的她这次甘当配角,而且当的尽心尽力。此举不仅让《孔雀》越发美丽,也让曾经有关他们情感的谣言不攻自破。
再次,为顾长卫和蒋雯丽这对低调夫妻的高调携手感动。
孔雀·成长·人生
电影《孔雀》的结尾耐人寻味:白雪皑皑的冬季。兄、姐、弟三人来到动物园,渴望见到孔雀开屏的美丽瞬间,那代表着他们各自少年时代的幻想。他们轮番从笼前走过,年少的梦随之一个个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幻化为残酷的现实……
《孔雀》的编剧如此诠释“孔雀”——人生就像一个笼子,孔雀是供人观赏的,人们在看孔雀的同时,也在看自己……
蒋雯丽这样理解“孔雀”:孔雀何时开屏不会为观者的主观意志所左右,也许就在你无望的时候,它却绽开了华美的羽翼。仿佛人生无法预知一样,期望伴随着失望,失望又带来了希望……
导演顾长卫称《孔雀》是一部讲述生命的苍凉与温暖的电影。他想用一种邻居、熟人的视角关注个体生命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失落与希望、困境与未来。他讲的不是英雄,但不乏传奇色彩。
顾长卫第一次看到《孔雀》的剧本时就感觉到了它的价值,发现自己还有些犹豫,就问自己“如果不拍它这辈子会不会后悔?”答案是“YES”,于是他毅然放下正在筹备的《青衣》。
《孔雀》的剧本让顾长卫把内心很多理想落到实处,调动起他最强烈的做导演的冲动。
顾长卫觉得《孔雀》像一枚苦巧克力,虽然入口有点受不了,但回味的时间很长。
他不希望人们看《孔雀》时拿着手绢哇哇地哭,他的理想效果是大家看完后眼里噙着泪花心里若有所思。顾长卫不想刻意煽情,所以每每都是快到让人落泪的时候就冷静地过渡到下一场戏。
顾长卫坦言《孔雀》唤起了他很多关于成长和亲情的记忆。“表面上这是一部小作品,实际上,透过小人物成长中平凡却极具代表性的故事,我们能看到生活及朴素人生的本来面目,还能感受到东方式的含蓄、温情和人生的苍凉。不仅在亲情的层面上与人共鸣,也会在人性层面上给人震撼。”
《孔雀》的主角是一家的兄、姐、弟,从他们的少年一直讲到结婚、生子——这是年轻人正在经历的事情。不论哪个时代,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常相近,诸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以及爱情、婚姻、性、生老病死……《孔雀》讲了八个爱情故事,有惨烈的,浪漫的,迷茫的、调侃的和现实的。
有人评价《孔雀》是一部“心灵史诗”。对此,顾长卫表示认同:“它虽然讲述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事,但反映的是一种个体命运,放到其他的历史背景中也具普遍性。”顾长卫说是《孔雀》带他回到了那样一个时代,这是电影最打动他的所在。
虽然立足的是个体,但顾长卫觉得《孔雀》的观众群是广泛的。因为它涉及的是家庭、成长、理想、青春期、恋爱、结婚等许多大众话题。顾长卫不否认片如其人,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他擅长从庸常的生活中捕捉传奇。
他喜欢拍那些有鲜明个性、有强烈情感,又有共性的人物。他们有缺点,但却是一个可爱的、有魅力的人。其经验、感受、审美应该是今天的一种潮流,会影响许多人。“当你喜欢这些人的时候,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观念。”
顾长卫很喜欢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一直在拍那些平常的家庭生活,但最终传递给接收者的,绝对不是寻常的东西。顾长卫也喜欢《孩子王》,他觉得这个电影有道家精神,很具大家风范。它透过视觉的形象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行反思。
问及与陈凯歌、张艺谋合作过程中受益的地方,他坦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也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我只是从他们的身上悟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再问他如何定义自己,顾长卫沉吟片刻,称自己是一个木讷的不会寻找机会的人,但一旦机会来临,却又像钉子一样,牢牢钉着这个机会把它完成到最好。
他更说自己“不太有想法,属于小时候就被收拾规矩的那种人,挺容易跟人相处。”
“我不喜欢站在中央被人注目,心中没有那种一直燃烧的理想和愿望,不太给自己压力。实在不行这事就先不做,但要做就必须做好。”
“做艺术工作的人有一类像工匠,虽然作品精美,但重复的成分大;还有一类人不希望重复,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有新内容。”顾长卫自认属于后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