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王中磊:欲在主流市场做中国的A级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03:53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结果片子没跟上。

  王中磊:结果发行一拖再拖。包括你有时间采访一下像万达院线(blog),院线对这个的反应特别强烈,为什么在中国我们这么大的院线就从来排不出来这一年度的电影的上映期?最起码应该这些片商早点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提前帮你做,院线也可以帮助宣传,可以安排它的预热,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但是现在都达不到。我那天在哪个报纸还是哪个评论上看到评《立春》还有小帅《左右》(blog)的宣传问题,当这两部电影真正到电影院宣传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宣传新闻了。这是有时间特别大的一个好处,有一个准确的上映时间,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预定档期有一个方法,让所有的同业了解这个市场。比如我现在在选择《李米的遭遇》6月上映的时候我会碰到一个困惑,我想6月份,但是我并不知道6月份中国的排片表,我只能蒙,我蒙到那个时间巧了没人,我就来劲了,巧了一大堆大片跟我砸在一起没办法,要么我就改时间,《左右》就是因为这改时间,可是改时间是什么呢?Marketing已经做了一个半月了,可是到那天是因为你害怕,你在躲。所以,没有这个计划,像《功夫之王》在去年宣布的时候,我就知道于冬调了两次他的排片,《见龙卸甲》《江山美人》。因为原来的《见龙卸甲》跟我是一个档期,因为原来“五一”没取消,《见龙卸甲》准备五一档。他主动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是4月24号吗?我说真是,从香港排片表看到,我说是,不能改变,因为一年前就确定了,他说好。大概两个多月,我看到这两部片都往前全部顺延。而且这次顺延对见龙卸甲好处特别大,整个顺延了三周。如果《见龙卸甲》中间只隔一周,可能对我也有点影响,但是对它的影响是最大,主要是指内地这一块。反正我觉得国内真的是需要发行、制作片商和院线,应该越来越把这个方面做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排这个。

  我现在每个月都会收到香港的排片表,我通过那个来了解国内的排片表,现在反过来。因为很多香港片都变成合拍片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比如我特别早就知道《赤壁》的排片表,因为《赤壁》必须早就在香港把排片表做出来,不然那时根本没有你的电影院。国内的新闻老是说到底几月几号,其实我早知道。

  新浪娱乐:会准确吗?

  王中磊:会有一些小变化,但变化不是特别大。

  新浪娱乐:基本是那个时间段。

  王中磊:但都会改日子,比如最开始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看到《赤壁》排片表上集是6月20几号,到今年已经变成7月几号了,不会变化特别大。而且香港为什么会好排这些港片呢?因为他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拿到所有美国片在香港的排片时间,跟台湾片一样,他们拿出所有的美国片、欧洲片都放里面了,香港片往里边插的时候就特别知道怎么回事。可是我们不知道,可能在台湾这个时候,我们去问中影和华夏,你们《钢铁侠》到底到什么时候,他们真不知道,因为不是为了跟我竞争,是真不知道什么时间,有很多程序造成它不可控的因素。

  新浪娱乐:反过来说,进口片就不说了,因为可能有很多审查的问题等等。您认为国产片,包括合拍片,他们自己没有一个意识主动去确定档期吗?问题在哪儿呢?

  王中磊:我觉得还是不够专业,这是很大的问题。很多电影公司没有这个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好了以后,有一些新的资金加入,有一些新的公司加入,大家这时可能关注的更多是制作,就是这个电影怎么制作好,怎么请专业人员进来。在拍的时候,他们可能对营销、发行都没去太多地做计划,尤其是对国际发行,可是他们的电影投资的预算,在国内都是收不回来,都是需要有国际市场的,而国际市场一定是先行的,要比国内市场要更先行。我觉得还是行业基础还不够,我是这么想的。

  主流市场:做中国的A级片

  新浪娱乐:说说《钢铁侠》,今年这两部片子我自己都是去电影院看了。我个人更喜欢《钢铁侠》,完全是个人观影的一个感受。但是从结果来看,“五一”三天我看到双方票房的对比,真的是有点意外、吃惊,《钢铁侠》会败得这么惨。

  王中磊:因为它是前三天,咱们是第二周。

  新浪娱乐:我知道它肯定会输给《功夫之王》,我有这个判断,但是它会一半都不到,才2000多万,我挺意外的。当时我也问了一些院线、影院发行的人,我想听听您的观点,您当时有一个判断吗?五一期间这两部片子对比,《功夫之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成绩?

  王中磊:上映之前,其实在华谊公司内部也有这样的声音,因为我们都是从业人员,可能会先看到影片,或者得到应变的状况是什么样。看完这个片子,有一种声音认为《钢铁侠》会影响《功夫之王》的票房,会比较严重地影响,因为确实它的电影的质量很高,包括投资也大,再加上它是一个美国主流电影公司,包括它的同步,包括它演员的吸引力都蛮强的。所有这些东西,造成了一种声音进来。但是我们最终是否定了这个声音,认为它对《功夫之王》的影响不会很大。所有国内的电影投资者、工作者要特别重视这件事情,我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我们都是好的,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把自己的文化着眼点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相当于《功夫之王》,可能再加钱,比现在拍得还好看多少倍,成龙(独家专访王中磊:欲在主流市场做中国的A级片 听歌 blog)李连杰(独家专访王中磊:欲在主流市场做中国的A级片 blog)也打不过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就跟你这么说。《功夫之王》再加7000万美金进来,1亿多进来,比现在炫得不定怎么炫,最终也战胜不过《钢铁侠》,这是在北美。在中国,《功夫之王》再少2000万美元的投资,也能战胜《钢铁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通过这个,我们要真的做好主流的市场。《功夫之王》我们把它做到严格的区分是什么呢?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它是中国电影。在美国上映的时候,它是美国的B级制作。因为你在美国,你蒙不了美国人,人家知道这就是一个B级制作,绝对不是几亿美金拍摄的电影,可能就是在你上映那一周拿票房冠军,后面主流电影来的时候你就会退居二位、三位。但是我是觉得咱们的很多影评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很多影评会拿一个不同的东西来衡量,就相当于拳击,不在一个重量级。你在美国的时候,它们俩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在中国它们俩反过来也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但是《功夫之王》我是认为这么多年以来合拍片当中做到的是在全世界市场上平衡最好的。你看它在上映的第一周,可以在所有它上映的地区全部拿票房冠军,而且会延续到第二周还不错,延续到第三周还是不错。但是实际上对全世界来说,都知道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个B级制作,在中国它是A级制作,投资太大了,成龙、李连杰的名声太响了。这是不同的市场,这是平衡点做得特别好。

  中午我还跟郭娜、陈国富聊,我说《钢铁侠》的老板会不会认为中国只卖了3000万会觉得特别在乎,我们的答案是他不在乎。他一定不在乎你这3000万。因为他也知道,在这儿他的知名度太低了,《钢铁侠》在电影之前咱们都不知道有这个漫画。

  新浪娱乐:是,我不知道。

  王中磊:为什么变形金刚卖了3个亿,因为它以前有群众基础,或者要从我比较狭隘的角度来讲,它的文化侵略已经十几年了。

  新浪娱乐:超越了地域。

  王中磊:文化渗透,甚至我们都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因为我们小时候就看。

  新浪娱乐:儿时记忆的一部分。

  王中磊:对,对。比如现在的阿童木,如果有一个大投资拍了一个阿童木,比那个时候要炫很多,在中国一样卖。因为我没有认为阿童木不是我的文化,因为我小的时候已经喜欢这个文化了。包括变形金刚。可是《钢铁侠》不是咱们的,现在20岁左右电影观众的文化不是它,所以进入不了这个情境。相信我看了以后,也会有私人概念,觉得比《功夫之王》从电影制作上是差距很大,但是在市场分析上,一定《功夫之王》远远超过它。

  新浪娱乐:您觉得这两部影片在宣传推广上的落差、强烈之分,优劣之分,是不是也对结果有影响?

  王中磊:不会起到颠覆作用,不会是《钢铁侠》超过《功夫之王》的票房,但是会对《钢铁侠》本身的票房有很大的变化。

  比如《钢铁侠》我认为在它上映之前的时间里边,基本上没有声音,这么一部片子,在美国最少是半年的宣传,至少半年之前在电影院和电视上疯狂的广告在放映,连《功夫之王》是4个月以前在北美已经看到了广告,在台湾和香港都比中国早。咱们这儿是比较晚的,原因是因为在这边比较强势、比较主流、比较新浪嘛。所以,它不用那么一个巨长的预热时间,可是在那些地区就要。可是像《钢铁侠》的主演罗伯特-唐尼,电影人知道他是一个大演技派演员,内涵足够,而且阅历丰富,可是对于普通观众没有人知道罗伯特-唐尼是谁,钢铁侠他们又不知道是谁,他们惟一得到的是视觉冲击,《钢铁侠》这部电影就是需要得到视觉冲击,我要在不同的渠道,网上也好,电视上也好,公交车上也好,地铁上也好,一直看到《钢铁侠》里边的那个炫的三分钟,不停地出现,我才会感兴趣。可是没有,基本上我就没看到《钢铁侠》这个东西,只有上映之后。但是我相信《钢铁侠》后边还会有票房。

  新浪娱乐:因为口碑。

  王中磊:因为有口碑,片子好,而且后边没有强力影片把它顶下去,听说19号之后才会上较强的电影。

  我觉得它是会以一个功夫里边叫“化骨绵掌”,落差这么大,《功夫之王》会第一周8000万,第二周6000万,第三周3000万、4000万,会以40%左右的降,他们会是15%、20%地降,比较稳。但是电影就叫一周声音,首周如果票房没撑起来,基本上确定了你整体的票房走向。

  新浪娱乐:刚才您还提到一个概念,当时这个片子第一天票房非常好,宣传的出去就说,创华语片历史记录。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挺反感的,怎么能够把这部片子称之为华语片呢?我自己的概念,它的官方原声是英文的,北美的观众不会认为这是一部外语片,那这就不应该被称作是一个华语片,我可以讲它是一个合拍片。所以,我有这么一个情绪在里面。但是我又反过来想,我们有这样一个定位,肯定是我们的一个口径,肯定是有它的考虑,这个问题我想问问您。

  王中磊:这个是从开始我们就说了,为什么在美国上映的时候,大家不会认为它是一个纯的华语片,不会是《卧虎藏龙》,认为是一个英文片的B级制作,那是那儿的市场定位。在国内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华语片。为什么?它有几个元素,首先是成龙、李连杰参与的电影,它讲的是中国的故事、中国的神话。第二,它是华谊兄弟参与的电影。我觉得华谊兄弟参与的电影,它首先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制作力量在里边。所以为什么我觉得大家去做调研,很多的普通老百姓会认为它是一个华语片。而且我们刻意让郭娜他们在很多场合不提叫好莱坞电影,有好莱坞的团队参与制作,但不是好莱坞电影。其实这部电影也确实不是好莱坞的电影,它的制片人是意大利人,所有的工作人员是来自五湖四海,香港人、日本人、韩国人,全有。投资人是德国人。各种基金什么的都有。其实它是一个国际独立制片人。

  新浪娱乐:有点像《黄石的孩子》(blog)的感觉,感觉是国际纵队大合拍。

  王中磊:但是《黄石的孩子》认为打好莱坞牌子够硬,在中国一直宣传是一个好莱坞巨制的文艺片,在中国没有好成绩,多好看的电影,好多电影我觉得我简直太欣赏了,包括奥斯卡(独家专访王中磊:欲在主流市场做中国的A级片)拿大奖的影片《撞车》都来了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