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天空》:再现海拔3950米(图)

2012年09月11日14:25  天天新报 收藏本文     
导演组在给小演员们说戏 导演组在给小演员们说戏

  从上海乘坐飞机六个小时抵达拉萨之后,乘坐汽车颠簸两个半小时抵达山南泽当镇,随后再花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到海拔高达3950米的拉加里王宫遗址。中宣部确定的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电影、由上影集团出品的《西藏的天空》就在这里进行拍摄。除了高原反应之外,白天灼热的阳光和晚上寒冷的低温都让剧组的拍摄相当不容易。这部“立足上影,面向海外”的电影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奇特魅力?从编剧阿来、导演傅东育(微博)的采访以及片方呈现的预告片来看,《西藏的天空》应当是一部值得憧憬的史诗级主旋律大片。

  塑造实打实大场面

  《西藏的天空》每个主创的出发点都是希望以高度接近史实的真实来创作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魅力。这种努力被落实在了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上。当记者抵达拉加里王宫的时候,剧组正在拍摄一场劳动的戏份。这场看似简单的戏份动用了上百名的群众演员,其中不少就是山南地区当地的村民。

  在电脑特效发达的今天,如此实打实的大场面确实是相当罕见的。在碎石铺成的道路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的拖拉机重新开动起来,主演之一的阿旺仁青站在拖拉机上扶着一根圆木,从众多劳动的人群中穿行而来。导演傅东育在一条不满意的拍摄之后,冲出导演棚对着阿旺仁青大声喊道:“你的表情没必要那么喜悦,情感不对!”站在一旁的演员杨雪(微博)偷偷告诉记者,导演在现场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咆哮的方式来说戏,每个细节都抠的特别细,看得出真的很在乎这部电影。

  语言成为最大难关

  《西藏的天空》的台词基本上都以藏语为主,这也成为剧组的一大难题。导演傅东育如今对于藏族演员的藏语台词胸有成竹,但说起几个月前第一次开机拍摄的时候却是苦不堪言,“虽然有藏语和汉语的台词对照台本,但是他们在讲台词的时候,我完全没法掌握台词中的情感节奏。”在与藏族演员磨合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恶补了不少藏语简单会话之后,傅东育才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对于杨雪来说,能听懂只是开始的第一步,“因为要表现那种长期日晒的效果,所以每天都要‘抹黑’。外形差距可以弥补,台词就难了。有时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但讲出来的时候发现情绪没有了。估计我是这部电影里NG最多的人。”

  不过按照导演傅东育的说法,NG最多的人并不是杨雪,而是阿旺仁青,他扮演的角色在片中被送去英国念书,因此要求讲一口流利伦敦音的英语。藏语台词完全没有问题的阿旺仁青面对英语台词完全傻了眼,只能每天跟着英语老师练习。

  拍摄过程艰苦非常

  山南泽当镇的拉加里王宫遗址海拔高达3950米,高原反应在所难免。在9月初灼热的阳光暴晒下,不用半个小时,皮肤立刻就会被晒伤。拍摄现场的气温相当高,但所有摄制组成员都裹得严严实实的。

  按照剧组的说法,拉加里王宫的拍摄已经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了。为了这部电影,剧组的足迹遍布阿里、纳木错、林芝等诸多地方。不少地方的海拔远远高于拉加里王宫。制片人祁伟礼告诉记者,剧组每次转场都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由于高原反应,再加上山路崎岖,曾有过道具车翻下山谷的事情发生。好在驾驶员及时从车里跳了出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

  对话主创

  编剧阿来:让人还原成真正的人

  记者:据说一开始你没有马上接手本片编剧工作?

  阿来:是的,因为电影超出我的理解,我不敢轻易接下来。我写完小说交给出版社,如果对方要求我改,我就会说,在交稿前我已经把所有可能性考虑到了,让我改的话,除非是错别字,否则就是不喜欢这部作品。但电影不行,必须要跟很多人商量、讨论,甚至还会吵架。

  记者:是什么促使你后来接手这项工作?

  阿来:我和上影在2010年国庆前碰了一次头。我提出一个想法,剧本主题应该有所提升。写西藏,主旋律一定是“翻身农奴歌解放”。而我认为,一个社会的真正解放不只是一部分人的解放,应该是所有人的解放。在西藏的特殊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人的解放比社会的解放复杂得多。两个主人公丹增和普布过去是少爷和农奴的关系,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忘掉身份,回到最初的两小无猜。如何让人还原成真正的人,这是我想写的。结果我的想法得到了上影的认可,于是就有了这次合作。

  记者:写剧本对你来说困难吗?

  阿来:在国庆那次见面之后,我说回去写个提纲,结果7天的时间就写了两万多字。这个剧本我自己有一个宗旨,就是里面写到的背景一定要真实,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从2010年交第一份大纲开始,今年1月才最终定稿,前后一共写了四稿。

  记者:在人物构想方面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阿来:这部电影通过两个男人的主仆情、兄弟情以及仆人想要回自己平等尊严等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通过两个男人一辈子的情感、命运纠结来真实展现西藏的社会变化、人追求生而平等的自由,经历的种种艰难,可以说这部电影将西藏近代史作了一个梳理。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一男一女作主角?我觉得用爱情作为主线不适宜表现这种庞大的历史题材,男人的情感有一种力量感。

  导演傅东育:花钱请明星不如加强制作

  记者:听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启用明星出演?

  傅东育:有人推荐过一些大牌明星来出演影片的两大男主演。但是我觉得应当启用藏族本地的演员来演出,因为毕竟里面大量的台词都是用藏语来说的。其次我不希望把大量的资金花在演员的酬劳上,而是能够更多地花在实际制作上。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很大,所以在影像上如何呈现真实感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些难题在场景、服装、道具等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为了达到最真实的效果,我们不可能单纯依靠电脑特效。为此,我们还重新搭建了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拉萨城。

  记者:现在的主演是如何挑选出来的?

  傅东育:挑选演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相当艰苦的事情,剧组在整个西藏自治区前后看过一万多人。扮演普布的拉旺罗布是我第一眼就看中的,尤其是他的眼睛,让我立刻就确认这个人就是普布。扮演丹增的阿旺仁青其实是到最后一刻才确认的,后来发现他是我最好的选择。

  记者:为什么说是你最好的选择?

  傅东育:其实不仅仅是阿旺仁青,这次所有的演员都是我最好的选择,都相当拼命。阿旺仁青在戏里有一场夜里赤身裸体被拉旺罗布追杀的戏份。当时拍摄现场的温度相当低,而且又是在郊外,结果阿旺仁青这场戏拍了足足有七个小时。拍完之后,我们发现他身上很多地方都被山坡上锋利的野草割破了,但是在拍摄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说。

  记者:你想要呈现出一部怎样的电影?

  傅东育:这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史诗风格来设定的。影片中所涉及的不少历史事件也都是首次在大银幕上真实呈现出来,为此我和阿来老师一起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且到实地进行考察,这部电影有可能也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取景地点最多的一部电影。新报记者 吴轶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