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泪洒《一九四二》 冯小刚:拿过往20年赌

2012年11月13日12:3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彭骥

  当地时间11月11日晚22点,电影《一九四二》在罗马国际电影节举行了全球首映,导演冯小刚[微博]携编剧刘震云、主演张国立、徐帆、阿德里安·布劳迪、制片人王中磊[微博]及执行制片人胡晓峰出席。随着片尾曲响起,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主创们数次向观众鞠躬致谢,冯小刚、徐帆等更是当场落泪。冯小刚表示,《一九四二》是他拿以往商业片积累的品牌做的一次赌博。

  观后感:

  情绪克制而有力量

  《一九四二》登陆中国大银幕前,先行在罗马电影节举行首映礼。放映后,观众报以持续的掌声,很多女观众都哭花了妆容。有英国媒体第一时间刊发影评,写道:“导演冯小刚通过《一九四二》展现了他驾驭和呈现一部史诗的能力,他让世界知道了这段黑暗的中国历史。电影情绪十分克制,但又让人深受触动。”

  现场媒体同行介绍,映后采访中,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犹太裔观众表示,自己的祖辈也是难民,他也是“难民之后”,看这部电影让他认识到了“上世纪残酷的40年代的另一面”。还有观众对电影的轰炸场面及演员表演印象深刻,“非常史诗,轰炸场面效果震撼!”“所有演员都非常棒,十分喜欢张国立、阿德里安·布劳迪及蒂姆·罗宾斯的表演。”问及观影感受时,有位媒体同行的回答言简意赅:“电影很有力量,导演很勇敢。”

  刘震云:

  表现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幽默

  媒体见面会上,谈及电影长达十八年的酝酿过程,冯小刚形容拍摄《一九四二》像一场赌博,“这部电影我一共筹备了三次,2000年,2002年,2004年,三次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最后在2010年终于得以重新启动。在过去的将近20年中,我拍了很多商业电影,成了中国最卖座的电影导演,这一次我用以往商业片积累的品牌,赌博在拍这部电影上。 11月29日,这部电影将在中国的8000块银幕同时上画,希望观众会喜欢”。

  编剧刘震云则对国际媒体阐释称,电影表现出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灾难的态度是“幽默”,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处,“《一九四二》中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的记者白修德是整个片子里面的一个角度,还有比如灾民、中国政府、军队、宗教、日本人,共6个角度,在其它电影里面很少有这么多角度。而6个角度里面的人物他们互不见面,这在戏剧里面不成立,但导演说这部电影好就好在这些人不见面,他们让我们看见了当年的灾难。大家看完电影肯定会发现中国人面对灾难的时候,区别欧洲、美国等其他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

  冯小刚:

  不希望过度解读影片

  不过,在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冯小刚特别指出,不希望观众过度解读这部影片。此前的几次国内发布会和采访中,冯小刚曾多次表示,《一九四二》是面镜子,照见民族的劣根性,让人们知道从哪里来,然后知道到哪里去。然而,随着该片临近上映,冯小刚显得不愿意针对“民族性”话题多谈。

  冯小刚称,纳粹屠杀了100多万犹太人,包括犹太民族、德国等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每年都在做深刻的反省;经历了苦难的俄罗斯民族在小说、音乐、绘画中反映了一种救赎的精神,但是我们这个民族在经历了诸多苦难后,文艺作品却主要是《步步高》、《喜相逢》,是国画里的马、怪石等,而不是波澜壮阔,直抵人心。然而,冯小刚认为,现在当我们对影片《一九四二》做解读的时候,变成了不是对艺术的讨论,这是他不愿说太多的原因。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