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意见:市场博弈对产业长远发展是好事
尹鸿教授认为此次事件的本质是制、发、放之间的利益分配,即市场博弈:“大家慢慢通过一个有话语权的方式去交涉,会找到一个最佳的比例,因为过去渠道一直占据比较主要的地位(当然也是因为影院的兴建、改建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前段时间主要是向他们倾斜),现在的问题可能是渠道建设差不多了,制作落后于渠道的需求,今年国产片市场反应不好一定程度和制作水平没有上去有关系,产业发展到这个程度让利给制作方,我觉得是大势所趋。逐渐在市场博弈之后会找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市场博弈制度。
由于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终端的扩张,有业内人士分析导致影院利润减少,使得终端建设会放缓,最终导致电影总票房增长放缓,尹鸿教授认为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从这两年来看,影院仍然是大家觉得最保险的产业环节,这两年影院建设的热度很高,严格来说适度降低增速没有坏处。这两年单厅影院平均创造的票房低于过去,所以主要还不是渠道不足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人的两条腿,内容和渠道都要做,哪边亏钱了都要受到惩罚,产业自动会去适应的。如果内容多了渠道少了,谈判的主动权自然会交到影院这一方,市场永远是在供求关系中去调整的。”
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的分账调整,都是由片方单方面喊话开始,也因而造成院线的极大不满,上下游关系真的如此剑拔弩张至此吗?尹鸿教授觉得不尽然,主要是行业协会没有发挥作用:“中国过去行业协会不发挥作用,所以始终是隔空喊话的这种方式,其实最后谈成的实际结果可能跟这个有差异,很正常,这就是一个市场发展还没有完善的情况,还不够成熟,缺乏沟通协调协商溢价平台。都是靠隔空喊话,喊完了大家再谈出一个相对能接受的结果,我希望这种事情不要放到媒体上来炒,严格说是行业内自身能解决的事情,但现在行业还没成熟到那个程度,有一个过程。”
关于这次的分账比例调整,尹鸿教授认为总体上说“是个好事儿”:“市场是供求关系的调整来达到最优化,只要不是政府的强制性行为,又不是垄断性市场,就能让供求关系找到一个最佳的产业平衡。”
微博观点摘录
@电影市场观察者(《综艺报》电影版主编朱玉卿): 根基脆弱的电影业,将从影院的不堪重负中轰然瓦解。目前一座1500座位以上的影院,需要年票房2500万元方能不亏本,而能做到这样的影院占比不到20%。电影制片成本提高,但制片质量提高了没有?国产片已经如此不堪一击,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做大产业大家全玩完儿。
@周黎明[微博](资深影评人、媒体人):关于五片商集体要求提高票房分成,我回答记者问:一直以来,放映商相对于发行商在中国的地位和分成均高于美国,但随着银幕数的急剧增加,放映商的相对地位会 逐渐降低。跟美国相比,中国的院线因为大多建在闹市区,因此运营成本比美国的要高。放映和发行环节的博弈,是影业步向成熟的一个阶段。
@中影天河国际影城(武汉中影天河国际影城): 这就是变相涨票价,目前国内票价已经赶上欧美了。
@万达影城销售哥懒汉(大连万达影城团体销售):国产片已经如此不堪一击,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做大产业大家全玩完儿。
@金波BONA(博纳国际影院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金波):分账提高了,贴片广告收益咋还不给影院捏…
@丹凤朝阳0402(万达电影院线销售中心发行总经理):电影人再不团结起来,看话剧的人就超过看电影的人啦
@影院小兵(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微博]北区副总经理):这将催化院线结盟加快进军制片的步伐!也许明年的贺岁档将出现正义联盟联合出品的作品!
@吴聊_cq(院线人士):2%的分账点变化,对于影院来说是供片成本上升近4%,对于现在这个啥都在涨的社会来说,其实也不算高了。但是现在最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档期协调机制的建立,君不见今年从7月开始的不正常现象, 这对于票房的影响,可远远不止4%,至少都是20-30%啊。影院无米下锅,找谁去?
@我叫阿郎(《看电影》主编):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是不是抛给对方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陈丹琼被抢注了(《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 正常的市场博弈,比例也合理,不过如果反映在票价上就没意思了,个人觉得目前电影票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已经到头了。另外,于冬不觉得略显尴尬吗,去年金陵十三钗要涨价都不给人家上。
3.【将来时】给贺岁档来针镇静剂:最理想的情况不过是各家勉强收回成本?
七部贺岁档重点影片档期: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11月22日 |
《一九四二》 | 11月29日 |
《王的盛宴》 | 11月29日 |
《一代宗师》 | 12月18日 |
《血滴子》 | 12月20日 |
《十二生肖》 | 12月20日 |
《大上海》 | 12月22日 |
以及有实力分一杯羹的: | |
《2012(3D)》 | 11月20日 |
《人再囧途之泰囧》 | 12月21日 |
从上表可知,从11月21日到12月21日短短30天内,至少有9部重量级的新片上映,而这些新片放在今年的任何一个档期可能都会成为该档期的领头羊,但都扎堆在一起之后,局势就显得不那么明朗了。
日前《大上海》的出品方、《一代宗师》的投资方之一博纳影业的总裁于冬就喊出了两片加起来票房过十亿的口号。贺岁档真有这么大容量吗?
去年贺岁档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之战,两片选择在同日(12月16日)上映,另外还有爱情片《亲密敌人》作为补充,在此之前只有11月29日上映了一部较有分量的新片《鸿门宴》。
在《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上映前的两周,《鸿门宴》成为票房大户,上映首周全国单周所有影片总票房在2亿650万,第二周降到1.5亿左右,第三周两大片入场使得票房总量飙升至3.4亿、随后的两周票房更上升至3.48亿、4.5亿(也是2011年最后一个完整周档)。2012年第一周贺岁档明显降温,单周票房降到3亿以下。其中《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亲密敌人》联手拿下约11.8亿,约占贺岁档总量的82%。
由上可知,去年贺岁档单周票房平均在3.5亿左右,考虑到今年贺岁档影片明显增多,且形成了双高峰的局面,今年贺岁档大概可以横跨6-7个自然周。如果一切按乐观情况计算,中国电影票房年增长率30%,那么7周票房总量约为32亿,上表9部影片的票房总量如果占到八成,则为25.6亿左右。
9部重点影片中,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全球公映、《2012(3D)》版的成本仅为转制的费用,其他7部影片都要依仗中国市场收回成本,除《泰囧》外,其他6部影片的投资都在亿元以上,《一九四二》规模大、《一代宗师》拍摄周期长,成本应都在两亿以上。如果想要收回成本,则6部影片的票房总额至少要在24亿以上。可见,最理想的情况也不过是各家勉强收回成本,而考虑到最终的票房肯定不会按理想中那样平均分配,最终将有影片亏损几乎不可避免。
资深产业评论人不二对上述预测表示赞同,“肯定有赔钱的。贺岁档片子多,制作成本又高,回收压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