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院线内部看片会获认可(图)

2012年11月21日12:59  新闻晚报
《一九四二》电影海报《一九四二》电影海报

  一段尘封的历史将带来怎样的回忆?一段苦难的历程需要怎样去面对? 11月29日,贺岁档重磅大片《一九四二》将正式上映。此前,影片无论在国内的小范围试映还是罗马电影节的首映,都收获了一致好评。

  昨日,片方低调地举行了院线内部看片会,众人一致认可了冯小刚[微博]及所有演员的诚意和用心。告别了《唐山大地震》式的煽情,《一九四二》用极度冷静、克制的手法呈现了发生在1942年的大灾荒,面对一部看似“冷眼旁观”的作品,有观众平静地说:“太真实,想哭却被压抑得哭不出来。 ”

  故事:一路逃荒,一路死亡

  《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讲述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大饥荒,影片通过逃荒灾民、军队、国民政府、记者、神职人员五类人物构建了故事线索,其中最主要的两条线索是灾民和政府。一方面,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携全家加入逃荒队伍,一路上经历着各种悲惨离散;另一方面,陈道明饰演的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统帅,出于种种考虑,对饥荒置若罔闻。

  影片前半段为旱灾、逃荒做铺垫,从逃荒开始之后观众便很快入戏,但据看过影片的媒体和影评人透露,随着故事的推进,片子的风格和基调越来越冷峻,令观众的心从头揪到尾。整个逃荒的篇幅占全片三分之二,其中老东家一路向西逃亡的过程是重中之重。在逃荒路上,他的亲人一个个倒下,儿子被杀,儿媳饿死,老婆饿死,女儿把自己卖掉,孙子被他在路上不小心捂死。除了亲人以外,他的乡亲中,冯远征[微博]扮演的瞎鹿死了,徐帆扮演的花枝为了女儿把自己卖了,张默扮演的拴柱死在日本人刀下,这个世界对老东家而言几乎没了意义。伴随着灾民的逃荒,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的美国记者白修德一直努力唤醒政府对灾民的重视,张涵予饰演的乡村牧师和蒂姆·罗宾斯饰演的意大利牧师仍试图在苦难中传播信仰。此外,日军飞机轰炸灾民、幼童血肉横飞等场面令人震撼。

  影片放映结束后,没有“观众起立鼓掌”的场面,观众大都在长舒一口气后默默离场。有观众向记者反映,看《唐山大地震》时哭到喘不过气来,看《一九四二》只是淡淡地抽泣,但心却像被撕裂了般痛。参加了看片会的院线内部人士陈女士则指出,影片和《金陵十三钗》有同样的问题,“时间还是有些长,剧情推动的节奏比较缓慢,影片只有黑灰白红单调的颜色,影院充满了沉闷压抑的气氛。 ”现场还有很多女观众时不时地捂眼:“有些画面还是很血腥,实在不敢看。 ”

  导演:告别煽情,冷静克制

  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再到《一九四二》,冯小刚掌控厚重题材的能力到底如何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影评人毕成功[微博]感慨地说:“看过影片,让我特别震惊的是冯小刚竟然如此克制。其实《唐山大地震》有洒狗血倾向,但《一九四二》无论从配乐到演员,越需要煽情的部分,冯小刚就越抽离。整部影片都没有特写镜头,冯小刚大量使用中景、远景。 ”

  配乐方面,赵季平有说服力但却节制的音乐对情感传达起到了关键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日军炸弹袭击灾民,导致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的片断。但在某些很需要配乐的部分,冯小刚反而选择用荒原的风声来代替。摄影方面,吕乐的宽屏摄影让影片从荒凉灰暗、冰冷苍白变化到丰富的彩色,层次分明。

  也许是《唐山大地震》煽情过度,看《一九四二》仿佛就在静观一出灾难史,不少影评人都觉得冯小刚没有把自己作为创作者的态度放在里面,他是如此冷静地远离着影片。陈女士感慨地说:“大家都对冯小刚能拍出这样一部 ‘忠于小说,不试图去揭露什么’的作品多了一份敬意和佩服。”冯小刚自己也特别强调:“不需要把我们的态度放在里面,它应该是1942年那些人的态度。 ”冯小刚最终做到了,克制地宣泄情感、幽默地对待灾难,这样一个残酷无情的题材,最终也并不悲观、并不绝望。但也有北京某影院经理对这种手法不认同:“揭了伤疤就放那儿了,还特别不讲究手法力度,那揭来干嘛呢? ”

  演员:表演无痕,戏骨获赞

  《一九四二》云集了太多的老戏骨,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作为三大支架撑起影片,徐帆、冯远征、段奕宏[微博]、张涵予、张默等演员的表现也令人津津乐道,而所有演员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表演无痕迹。前《综艺》杂志著名影评人Elley在罗马看片后大赞说:“他们呈现出的不同人物性格的灾民让人信服,表演也不再用力过度。 ”Elley尤其提到了扮演蒋介石的陈道明,“他的表现完全无表演痕迹,堪称大师级水准”。他同时强调,陈道明的表演获得了其他演员的有力支撑,比如扮演河南省主席的李雪健,以及扮演国民党宣传官员陈布雷的段奕宏,其中段奕宏的气场就很强大。

  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也赢得了认可,张国立为了这个角色几乎每天不吃不喝,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他裹着头巾、胡子拉碴,整个脸几乎就剩一张皮,活脱脱一个苦难灾民。在内部看片后,陈女士认为最大的惊喜是张默,“他的表演有着‘翻天覆地’的突破,整个人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跟父亲张国立的互动也很精彩。 ”

  徐帆此前在《唐山大地震》中的表现曾被指过于夸张用力,但这次却收敛自然了很多。沪上某影院经理特别推崇徐帆把自己卖掉的一场戏:“她只是淡淡地把先辈的牌位交给儿子,让他保管好,完全没有流泪,但看得人悲从中来。 ”此外,灾民面对灾难时的幽默态度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张国立的一句“死也要离家近点”,徐帆把自己卖掉时也不乏零星“笑点”。影评人毕成功还特别提及了戏份不多的张涵予,他在逃荒路上用棉衣为小女孩堵伤口,并把《圣经》按在伤口上仰头祈祷,等来的却是炮火,“这一段看上去是很黑色幽默的,也很考验表演功力,但张涵予明显hold住了。 ”

  主题:选择和解,完成救赎

  很多观众都会好奇,《一九四二》的灾难究竟以怎样的方式结尾?事实上,影片结尾也是主题升华之处,从河南逃到陕西的老东家已是孤家寡人,他最后选择返回河南老家,路上碰到一个孤儿。小女孩对老东家说:“剩下来的人俺都不认识了。 ”老东家回以:“妮,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 ”影片收尾的方式也很唯美:一老一小背着包袱,相互拉扯着向夕阳走去。

  有评论认为,《一九四二》几乎可以浓缩成老东家和小女孩的两句对白,影片最精华的部分正是老东家与妮相遇的段落。妮认识的人全死光了,对于她这个小女孩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而老东家的亲人也都死了,世界对他而言已没有活着的意义。但两人的相遇则让世界变得温暖、熟悉起来。可以说,老东家和妮的相遇,让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两人重燃对生命的热情,两个人互相得到了救赎,他们从此和世界和解,这也是影片隐含的一种悲悯情怀。

  更有力量的内容还在后面,两人往前走后有朗诵的画外音台词:“15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俺娘,也没见她哭过,也不吃肉。 ”影片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俺娘从哪儿来的?而这也是冯小刚、刘震云以及影片的幕后推手王朔不断思索打磨出来的。对于这样的结尾,影评人毕成功认为:“可能没有达到《活着》的高度,但比《活着》大气,两者在艺术成就上也相差无几了。 ”晚报记者于音舒晓程报道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