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电影院
都快没下脚的地儿了
昨天,冯小刚[微博]贺岁喜剧《私人订制》上映,以8000万刷新了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但在口碑上却遭遇两极分化,影评人批评它“炒冷饭”毫无创新、全靠段子拼凑,普通观众则认为,看冯氏喜剧就是为了图一个乐和,只要笑了就行。
昨天,《私人订制》在各大影院出现了排队购票、一票难求的火爆景象。作家孔二狗微博感慨:“写了一天稿,晚上去看了‘私人订制’。全场只有三个空座,这是什么级别的号召力?!”有网友说:“好久没见过这阵势了,电影院都没下脚的地儿了,几乎全部爆满。幸亏早早把票买了,夜场都能没票,这是个什么节奏。”
数据显示,《私人订制》昨天首日排片高达48.95%,票房报收8000万。此前的华语片首映日票房纪录依次为:《西游降魔篇》7685万、《小时代》7200万、《画皮Ⅱ》7000万。今天,《私人订制》的排片继续走高,达到破纪录的52.71%。
从市场角度来看,今年贺岁档已经过半,但并没有真正热起来,《无人区》、《风暴》等片虽口碑不错,但票房仅仅过了两亿,和去年的《泰囧》、《十二生肖》完全不在一个量级。面对首个“负增长”的贺岁档,影院经理大多把宝都押在了《私人订制》上,期待它能引发一轮观影热潮。曾经成功运作《甲方乙方》等贺岁片的高军[微博]认为,“《私人订制》更契合观众希望在贺岁档看喜庆电影的心理。”
回应
冯小刚
敢拿出来卖就不怕骂
与票房火爆形成对比的是,该片的口碑大大低于冯小刚以往的贺岁喜剧,豆瓣评分只有5.3分,远低于《甲方乙方》的8.1分,甚至不及冯小刚电影中口碑最差的《夜宴》。影评人“magasa”称《私人订制》是“怒剧”:“人有喜怒哀乐,剧为什么只有喜剧和悲剧呢,应该有一种叫‘怒剧’,《私人订制》就是。真的可以让人看得满腔怒火,世上竟有这样没有羞耻的电影!”他认为,《私人订制》其实是三个不相干的小品拼出的一部电影,过去都是冯小刚制造流行语引领潮流,如今冯导却沦落为抄袭老段子和网络俗语。“大旗虎皮”则认为:“《私人定制》不尊重电影,瞧不起观众,没有人物和结构,只有广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编几个笑话逗你玩,再把电影作为公器说两句狠话。”
对于如此犀利的差评,冯小刚昨天在接受采访时回应:“无论是差评还是好评,各位都是为我这电影操了心了。我得先说声谢谢。”但他坦言点映票房已经超过自己的预期:“上午我得到的数据是,《私人订制》的上座率有30%,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影院的人告诉我,一部好莱坞大片,点映后第二天上午的上座率,一般在15%左右。而且,今天《私人订制》的排片率也是一个不错的数据,说明影院经理相信这部片子是大家愿意看的,所以给了非常好排片场次。这个数字,也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对于网上的大量负面评论,冯小刚说:“这是我自己的作品,我特别清楚问题在哪儿,也对观众的反响有所准备。我觉得我应该尊重观众。电影是商品,敢拿出来卖就不怕大家评头论足,所有的评论真的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愿意听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各种感受。”他还调侃说:“我现在就担心,大家骂得太厉害了,反而让更多的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看,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啊!”
报告
且看一盘剩饭如何回锅
16年前,冯小刚一部《甲方乙方》开创“贺岁片”先河;16年后,有《甲方乙方》续集之称的《私人订制》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有人笑冯小刚江郎才尽,只能炒炒冷饭,但冯小刚偏说自己“就爱吃剩饭”。那么,这盘剩饭是否真的像冯小刚所说的更入味了呢?记者替您尝菜,看看这盘剩饭究竟是如何回锅的。
大厨没变 伙计招新
观众为什么如此期待《私人订制》?都是冲着冯小刚这位大厨去的。
1997年,冯小刚推出了第一部贺岁喜剧《甲方乙方》,影片投资600万元,最终获得了3600万的票房,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此后,每年看冯小刚的喜剧成了观众过年的固定节目,冯小刚和葛优这对搭档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默契合作至今。
如今,16年过去了,也难免旧人离开,新人上位。当初和葛优一起开公司的冯小刚、刘蓓[微博]、何冰换成了年青一代的郑恺[微博]、白百何[微博]、李小璐[微博]。虽然三个新伙计在外形上更加时尚养眼了,但身手仍显稚嫩,白百何只能装傻充愣、插科打诨,李小璐主要负责“牺牲色相”博人一乐,郑恺表现合格,但也谈不上惊艳。还好有葛大爷坐镇,稳定军心。
伙计招新,接待的客人也变了,当年的傅彪、徐帆、英达、李琦、杨立新[微博]、叶京、刘震云如今成了范伟[微博]、李成儒、宋丹丹[微博],三位老戏骨成功HOLD住,将“拒腐领导”、“最俗导演”、“暴发土豪”演绎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范伟老师的表现,几乎得到了媒体的一致好评。
装潢升级 菜单依旧
要说冯小刚这位大厨也够偷懒的,16年了,菜单连换都不带换的,《私人订制》的故事框架和《甲方乙方》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连其中的桥段都有五成看着眼熟。只不过是把馆子重新装潢一下,看起来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1997年,冯小刚、葛优、刘蓓、何冰四个年轻人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好梦一日游”公司,服务宗旨是“成全别人,陶冶自己”。16年后,“好梦一日游”升级成了“私人订制”,办公室也从筒子楼搬到了海景会所。干的还是帮人实现梦想的活儿,但名片印得唬人,“愿望规划师”葛优、“情景设计师”白百何、“梦境重建师”李小璐、“心灵麻醉师”郑恺,大有“盗梦空间”的意思。公司口号也变成了“成全别人,恶心自己”,把姿态放得更低。
《甲方乙方》当年为人诟病的小品段落式叙事结构在《私人订制》里发扬光大,直接变成了一个三段式故事,仅用字幕区隔,难怪被人看出了春晚味道。三段故事中,只有第一段“性本善”较有新意,后两段故事对于艺术家和有钱人的嘲讽在《甲方乙方》里都能找到影子,甚至连帮助李成儒实现梦想的方式都和《甲方乙方》里对叶京的服务如出一辙,而宋丹丹只买高价房的桥段更是直接来自于《大腕》,“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横菜不多 广告噎人
冯小刚的喜剧一向不乏笑点和金句,但这样的“横菜”在《私人订制》里却不多,几乎都集中在第一段故事中。范伟饰演的官员司机眼看着几任领导一个个“落马”,强烈希望挑战一把,“当个清官就那么难么?”于是,“圆梦四人组”开始对他进行轮番考验,范伟将面对行贿时内心的纠结表现得惟妙惟肖,引发观众阵阵笑声。比如老乡拜访领导,祈求不要摘掉贫困县帽子;领导和群众合影,秘书不忘提醒“遮着点您的表”,葛优还教育属下“不许发微博,朋友圈也不行”。
虽说能被记住的台词不多,但满屏的广告却是实实在在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私人订制》中除有海南游,同时,苏州、呼伦贝尔、海拉尔等地也有入镜。如果说风景区还算隐形植入的话,各种品牌就是赤裸裸地轮番登场了,看得人如鲠在喉。有人统计,《私人订制》共植入了13个品牌,涵盖旅游景点、银行、电脑、饮料、汽车、网站、餐饮、百货、白酒、房地产等行业。片方对此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自曝广告植入高达8000万,冯小刚更是让范伟直接喊出广告语:“喝***(白酒),柔!”
加点辣椒 少点回味
时隔16年,为让这盘剩饭更加入味,冯小刚在回锅时加了不少辣椒,全片充满了辛辣讽刺,尤其是第一段范伟的“清官梦”。没人送礼,范伟直呼“我可以不收,他们不能不送”;老乡送来特产,他还不满意,“什么领导经不起这样的考验!”;过足了钱瘾,他又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软肋”,“还有性贿赂呢?”将当下官场百态尽收眼底,犀利程度让人替冯小刚捏了一把汗。
此外,冯小刚也不忘拿自己开涮,李成儒饰演的“最俗导演”俨然就是他自己。收获了无数“最俗”大奖的导演一心想要变“雅”,最后不得不与“叔牙”后代王宝强[微博]换血,此后王宝强成了票房神话,而李成儒则躲进了小剧场弹棉花,乏人问津。艺术的雅俗之争显然并不应该似片中那样荒诞,但这也流露出冯小刚在《一九四二》后的失落心理,好不容易玩了把雅的,观众还不买账,只好在《私人订制》里自我解嘲。
《私人订制》没有继承《甲方乙方》结尾时那种温暖,仅在第三段结束煽了把情,用一首《时间都去哪儿》催出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冯小刚也想让观众有所思考,所以他给《私人订制》加了个环保结尾,让圆梦四人组向大自然道歉。或许这是冯小刚在2013年最想和观众分享的心里话,但放在这部贺岁喜剧的结尾,总让人有种点错菜的尴尬。J203
微评
姚晨[微博]:和冯导以往电影的喜感不一样,这一次的《私人订制》并没让人捧腹大笑,而是会心一笑,笑过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琢磨先生:我跟朋友说:《私人订制》是部烂片,很难笑出来。朋友说:我不信,我不信,我要自己去看了后才信。看完后我问他:好看吗?他说:真得好烂啊,我不去看我怎么能知道呢,哈哈哈哈哈,就这个片子,烂的,笑死我了。我忽然觉得这世界好犯贱。
崔汀:《私人订制》就是一部努力使观众发笑的电影,冯小刚实实在在是做到了“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Lil Sun:很诚意,不做作,冯小刚豁出去玩观众,取悦观众,拍了一部大家身边摸得到的故事。不良生:大家满怀初心迈入午夜厅,掐着大腿一路挤笑,散场时面面相觑尴尬回家,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董路:1.这是一部“晚”上映了20年的电影;2.这部电影由一段“网络恶搞视频”+三个“室内小品”+一段“环保宣传片”拼成;3.这部电影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编剧、导演和大部分演员都在很费力地“努”着;4.“我以为我会笑,但是我没有,我只是怔怔望着你的迟暮,给你我最后的祝福。”
杜家卫:冯导,借用您的电影台词评价你:成全自己,恶心观众。您大公无私,成全了各大广告商,成全了华谊兄弟[微博],成全了王中磊[微博],成全了王中军,当然也成全了部分自我歪歪的观众!但您彻底恶心到我了,相信您自己也认为这绝对是你20年导演生涯最可耻的电影!您说自己就是在炒冷饭,打1分奖励您的诚实!
无语清秋:冯导,为什么自《非诚勿扰》起,就非搞什么心灵鸡汤,学人家讲道理,不接地气也没了讽刺。
云雨海天:炒冷饭也要有诚意好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新华社发 高峡制图 H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