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论坛实录:中国合作好莱坞

2015年04月16日17:00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娱乐讯 4月16日下午14:00,北京电影节新浪主办的新浪潮论坛在北京饭店霞公府E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主持,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STX CEO、创始人罗伯特•西蒙斯,以及新影联院线总经理、原中影海推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参与讨论,论坛围绕“中国合作好莱坞图什么,凭什么”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和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迫切在情况下,从院线到制片厂,从制作公司到发行公司,从IP开发到内容管理,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公司被打上了中国资本的烙印。因此,中国电影公司凭借什么与好莱坞进行资本融合,这样的投资目的何在?是盲目还是理性?

  以下是这次论坛的实录:

  戢二卫: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北京电影节新浪主办的论坛,关于中国跟好莱坞合作这个话题,其实我们谈了大概有二十多年了,我自己就主持过好几次了。但是好在这个话题长议长新,因为确实随着中国电影界的发展,随着中国跟好莱坞的合作,也是一直使这个话题有新的点、大家关注的新的关健词的出现,所以今天我们就特别请到了我们几位业内的大佬,大家其实也都非常熟悉,跟大家共同探讨北京遇上洛杉矶这个问题,也就是中国跟好莱坞合作这个问题。我跟大家一一介绍今天论坛的嘉宾:新影联总经理周铁东先生;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先生;华谊兄弟传媒总裁王中磊先生;美国STX CEO罗伯特•西蒙斯先生。

  中国与好莱坞的合作对于双方电影业都是难得的契机

  我们开始今天这个论坛。今年中国跟好莱坞的合作,年初有两个特别大的消息,一个是湖南的电广传媒跟美国狮门公司三年多部电影的合作,原来电广传媒的刘总也参加,但是今天正好有事参加不了了。另外一个更大的消息就是华谊兄弟跟美国STX公司做片单合作的这么一个大消息,这个消息是更新的,其实公布时间不长。我第一个问题先问王总和罗伯特•西蒙斯先生。我们知道华谊兄弟一直是我们中国电影产业领军的公司,这么多年来,除了在国内是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也是我们标杆式的电影企业,同时国际化,一直在谋求发展,我们业内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从跟传奇东方最早尝试合作,到后来跟美国的合作,走得都不是很顺利在国际化方面。最终大家关注的这个大单,这个大的决策是跟美国的STX公司合作,而STX公司相对来说对大家是比较陌生的名字。所以我想第一个问题问王总,整个在华谊兄弟跟STX合作的过程中,整个的规划、整个的想法,以及未来的合作上有什么可以给我们透露的消息?

  王中磊:谢谢二卫,就像刚才二卫开始讲的,其实从中国电影之后,讨论中美合作讨论了二十年,华谊兄弟作为二十年的电影公司,从1999年开始,二卫我们还一起开过很多次会,开始做单片的合作。其实那个时候华谊一直在寻求方式,可以让中美两个最大的电影市场,可以有机会合作,可以有机会拍摄共同的影片。刚才提到最近这一两年华谊的方向当中,包括前面提到的合作部分,包括STX,但是其实区别非常大,其实大家都觉得华谊在寻求一种方式,跟美国的非常重要的公司合作,其实不太一样。前两者更多的是资本层面合作,因为那两个其实都是试图于跟他们共同成立一个可以拍摄英文电影或者是全球化电影的这样一个公司。最后也都是因为在资本层面上的一些问题没有走下去。

  戢二卫:原来是想尝试做股权的合作。

  王中磊:做股权,但是对华谊的目的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为了和美国非常好的电影人一起来拍摄全球化的电影,也以此可以让中国的电影公司可以有一个平台,可以变成比较国际化的公司,可以去学习非常先进的电影方式。而最后跟STX的合作的顺利谈成,其实时间非常短,两三个月就完成了合作。因为这种合作当中最复杂的事情就是两边在文化上的非常大的区别,我们干脆就直接谈到了电影项目的这样一个合作,所以大家看到我们的合作是一个三年将近二十部电影这样的一个直接的电影的合作投资。也非常谢谢我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公司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是他们的团队是非常成熟的,制作、营销跟发行的团队全部来自于Stutio的最主要的领导者、管理层。所以整个我们的谈判当中,似乎钱这件事情反而是放在最后的,反而是讨论非常专业部分的合作,这个也是最大的不同。虽然整个的合作刚刚开始,但是我们非常看好这一次,可以是一次专业跟专业的对接,而不是钱跟钱的对接。

  罗伯特•西蒙斯:首先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参加这个活动,而且跟如此出色,而且非常有影响力的嘉宾共聚一堂。在我们建立STX之前,其实当时我们是也在好莱坞寻找机会,看到我们有一个机会可以建立起来一个很好的工作室。当时也有很多的投资方找我们,因为当时我们也发现我们好莱坞有六大电影公司,这六大电影公司之外,其实在市场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空白。其中一个方向就是要去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导演、演员,还有一些制作方来进行合作。我们在建立起这样的机会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效率是非常之高的,而且时间也很短,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而且现在我们的效率非常之高,我们所拍摄的电影的数量,而且我们来进行电影的发行、电影宣传的效率都要高得多,要超过了刚才我提到的六大公司,比如说派拉蒙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要取得最大的成功,无疑我们必须要关注中国的市场,需要有中国市场的参与。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能够找到中国市场上最佳的,而且最值得尊敬的合作伙伴。而华谊兄弟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它不仅在中国是赫赫有名,而且在世界也是享有声望。而且可以这样说,华谊兄弟是中国电影行业为数不多的几家在好莱坞还非常有名的公司。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个重要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跟华谊兄弟合作,我们很好的朋友——中磊先生也说可以推动这方面的合作。而且我们合作是非常顺利的,非常地具有效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进行电影方面共同的制作了,而且在未来肯定还有更多的合作的成果可以展现给大家。

  而且对于我们的这个合作来说,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具有创意的、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因为在我们的合作过程当中,可以说华谊兄弟是会全程、全力地参与到我们跟电影制作,包括我们后期的发行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当中。所以我觉得华谊兄弟是我们最最好的选择,而且我们也非常荣幸可以跟华谊兄弟展开合作。

  戢二卫:谢谢罗伯特•西蒙斯先生。下一个问题问叶总,万达在国际化发展上走得更早,而且整个的步子现在看来是走得最大。另外,包括松林片场是怎么合作的?

  叶宁:收购。

  戢二卫:万达在洛杉矶的一个项目,我以前也在洛杉矶住过,朋友说那里是很旺的一个地方,很多大公司想拿这个都没拿下来,最后万达拿下来了,而且万达拿下来之后,周边的地价都涨了,所以很多朋友说万达对洛杉矶地产亦有贡献,这是咱们国际化的表现。万达在AMC收购之后,这几年来,包括最近新的业务的发展,以及我们在青岛做的万达影视基地也是面向国际的,这方面万达有什么计划?

  叶宁:很高兴参与到论坛,因为国际化的话题的确是有好多可以去分享的事。上个月也刚刚跟王健林董事长参加美国一年一度的投资峰会,投资美国最大的一个峰会,是奥巴马总统致力于发起的,也拜会了总统先生,包括商务部长,还有各界官员,共同的感觉就是对万达在美国的投资是非常兴奋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非常地成功。接下去万达在美国还有非常大的投资,有可能会在今年底进一步完成,会做进一步的宣布。美国毫无疑问是万达整个国际化战略里面投资非常大的一个重点。

  回答你刚才具体的两个问题,AMC自从万达交接以来,表现就不用说了,看股价就知道了,现在已经是一个完全的公众公司,从我们挂牌的时候18美金到现在已经接近35美金。

  戢二卫:万达进入之后上市了?

  叶宁:我们把整个经营策略、经营改造、实现盈利,盈利之后很快上市,上市之后各方面的表现,包括所有的经营数据,不管怎么看,都是非常地漂亮,的确是做得很好,我们的管理团队非常好。所以整个资本市场对他们中长期都是一致看好。上个月要开董事会,刚开完董事会,整个信用评级又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对整个AMC的管理和经营,大家应该是非常认可的。所以现在整个的情况是非常地良性、非常地好。下一步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样优化现在一些好的竞争力,抓住一些机会进一步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整合。因为它是一个公众公司,大家可以看大量的上市公司的数据。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万达在青岛的投资全球最大的影视基地。现在一切在按照我们的计划,非常紧张地、有序地在进行建设和招商。今年前一个月在洛杉矶专门就全球拍摄Stutio最专业的展会上已经亮相了,最重要未来全球可预期的一个制作的最大的影视基地,正式亮相,我们国际化团队也亮相了,它的CEO是原来澳洲福克斯最大的Stutio的CEO,完全是国际化的团队,而且已经开始招商了,在2017年会全部投入运营,《长城》已经开始在青岛进行置景。上个月在北美访问的时候,很多Stutio都表达了,他们希望把他们很多大的影片考虑放到青岛的影视基地,都在询问我们的时间,看他们什么时间进入合适。他是全球在选择拍摄基地,毫无疑问,现在青岛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而且又加入中国的市场。在2016年以前,有可能摄影棚百分之百满足,会按照这个计划做。简单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戢二卫:谢谢叶总。周总在中影的洛杉矶工作,以及回来在中国海退,以及现在在新影联,都是长期以来对中国电影的国际合作既是第一线合作,同时在理论高度也提了很多非常有建议的做法。而且套用咱们经常说的英文的话,就是不可能同意的更多了,我特别同意您说的文化鱼刺的概念。刚才谈到中美的合作。在公司的,包括片单的投资合作,包括在未来股权上跟这些公司的合作,在中美的合作上,您觉得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障碍、有什么挑战?

  周铁东:我觉得现在的现象是必然的现象,大家知道去年的全球电影市场的增长仅仅是1%,美国电影市场是下降大概5%。中国电影市场是增长37%。如果没有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全球电影市场还是下降的,也就是说世界人民、世界观众已经不太看电影了,或者不像以前那么看电影了,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怎么带来的呢?就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之后不久我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中国机会。中国机会始终存在,而且中国机会,我大概是六七年以前的这么一个提法,始终在被各种行业事实印证。而且在那个时候,我提出来中国电影走出去也好,中国市场也好,我提出来这么一个溢出概念,只有当国内市场饱和以后,才会发生自然而然的溢出。所以刚才几位老板谈的就是溢出现象。因为我们现在在内容上面、在产品上面,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饱和,还没有实现溢出。但是在资本层面上,我们已经开始溢出了。万达是资本之最,所以这个关健词还是资本趋利。好莱坞当年为什么会雄冠全球?就是因为华尔街,没有华尔街不会有好莱坞。二三十年代,金融制度的革命,导致资本充沛,因为现在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资本是最充沛的,所以当资本如此充沛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容、我们的硬件、我们在产业结构上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它自然而然会溢出到更需要资本,而且更能够接纳资本的,比如说成熟的海外市场,像美国好莱坞这样的市场。很自然。

  中美合作是必然之路,关键是怎么去做

  戢二卫:刚才周总应该把咱们的话题“凭什么”给回答了,就是溢出了,我们需要出口、需要溢出。我接下来这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尤其王总跟罗伯特•西蒙斯,包括叶总可以一起参与回答一下。在跟好莱坞公司合作的时候,我觉得一个是在创作的从选材,尤其王总和STX未来会有18部片子,从选材到最后制作的创意、创作的决策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罗伯特•西蒙斯:刚才已经讲到了,我们STX一直是希望能够寻求比较好的合作方式。我想王总在合作方面也是有我们很多一致的地方。我们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制作出在全球都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也适合中国市场的影片。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更加宏观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希望我们的电影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吸引很多世界的观众。所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不断地寻求,去找到一些共同点。就目前来说,因为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跟王总他们的团队进行沟通、进行学习、了解,就目前,我觉得他们的团队是非常非常棒的。

  戢二卫:王总有什么补充的?

  王中磊:可能每个公司的,我一直用这个词,每个公司的DNA不一样,因为华谊是一个制造内容的公司,不管它现在自己的资本层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用资本的方法去推动,还是用团队的方法去推推动,其实对华谊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出更加全球化的新的内容,而华谊除了在制作的创业上和资本上可以帮助我们新的合作伙伴之外,还有华谊已经建立了更加全面的电影的衍生模式,就是我们可能会共同创造的电影不光是在中国,可能有机会在电影院产出新的收益,同时可能它在娱乐上、在新媒体上都会有一些新的给合作人带来新的惊喜。

  另外回到比较具体的,跟STX,其实现在公布的18部片单当中非常地多、非常丰富,因为STX把这18部片单做得很细致,可能有一些片主力市场在美国,比如说一些制作规模非常小,但是非常适合北美市场的喜剧片或者是惊悚片,但是也有全球化的电影。在我们合作之后,其实我跟我的制作团队也在不断跟在跟STX寻找更加可以变成在最发展的市场,最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可以看到的国际的制作的电影。我们希望丰富这个片单,而且华谊在这个方面其实真的是拥有非常多年的经验,这个经验当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我觉得在我们跟STX的合作过程当中,一定会有这样优秀的影片变成全球化,可以发行的电影。

  戢二卫:所以这18部片子并不一定能够引进中国?

  王中磊: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半以上,现在会受制于进口的数额、题材。

  戢二卫:会当成合拍片来对待吗?

  王中磊:目前公布的片单比较少,更多的是英文制作电影,但是我们会丰富片单。刚才提到万达,因为我跟叶宁总虽然总是在影视制作跟发行上,但是我们两个的聊天其实是天马行空的,而且也跟大家说,在万达收购AMC之后,其实AMC跟中国影片,或者是跟STX都有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AMC是唯一开放给中国中文片,中文片正式的银幕,是按照正常发行影片的唯一一家美国最大的公司。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规模现在很小,可能一部片只有几十万美金、一百万美金的票房,但是这是开始。几乎在美国现在的常住的华人可以第一时间通过AMC影片,可以把中国所有的,除了华谊之外,每一季最新的影片,比如现在要上《万物生长》,可能在美国《万物生长》可以同步发行,这个我觉得都是跟万达的介入都有关系。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可能刚才没有介绍他们非常有效率的新型的好莱坞公司,就是在发行层面,他们跟AMC也签署了直接的发行协议,他们并不需要透过其他的中间环节,可以发行我们所有的制作。

  戢二卫:跟院线?

  王中磊:跟院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已经成了很市场规矩的好莱坞公司当中,这是一个非常突破性的发展。

  戢二卫:AMC,因为我知道刚才王总谈到的确实是第一时间,整个北美,不止美国,温哥华、多伦多,华人聚集多的地方,纽约,都有了,确实是同步。我记得在洛杉矶看到路牌广告《1942》,不光影院,影院外都有中国电影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直接发行的这种方式,您觉得这绝对是打破游戏规则了,没有发行公司了,AMC背后的大老板有万达,这是不是对北美,包括好莱坞的电影体系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会成为趋势吗?比如别的公司也会这么干吗?

  叶宁:实际上从商业上说都是存在,是可以这么去做的,你要有发行权的话,可以直接跟院线公司谈。因为对AMC公司非常强的有一个团队是非常强大的,一天到晚都在跟各片方接触、谈判。因为美国的放映体系是有一套非常严谨的要求。所以这一块是非常有力的,包括有一些预告片在什么阶段要上谁的预告片、怎么上,这在整个的北美所有制片方、发行人是非常重要的发行环节,有一套逻辑,但是所有的逻辑都是尊重商业的逻辑,每天会根据数据进行调整。毫无疑问,万达收购AMC以后会对中国电影有非常强力的支持,这是刚开始。实际上这一块,除了要靠市场,有一扇门打开了,实际上更重要还要靠我们自己的产品内容,同时还有真正要在北美建立起我们的宣发的逻辑。实际上很多中国优秀的影片,原来我觉得是受制于几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是不了解,对接不了,人家不给你放。但是现在有了AMC好像打开了一扇门。第二个环节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开发这个项目的时候,如果你要是放在北美市场,北美市场观众的理解和观影习惯是不一样的,得去尊重他的观影习惯。举一个通常的例子,你要叫他阅读字幕,对于通常北美的主流观影人群是比较困难的,可能要变成人家的版本,小的技术环节要注意,包括剪辑的逻辑,我们觉得很正常的,按照我们中国人思考正常的人物关系他会看不懂。所以这些是在创作方面要去特别注意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实际上我们宣发不够,真的没有做很好的宣发,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或者是自己没有很好的逻辑,中国影片的宣发逻辑从某一方面还得向好莱坞学习。对印度电影来说,印度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超过本土的份额。印度有自己的发行公司针对这类电影做发行。我简而言之,这些都是对中国电影很好的借鉴,而且是踏踏实实可以做的事情。

  回到你刚才提的问题,我想多说几句,今天的主题是和好莱坞合作,因为这两年都是热的话题。这个话题很重要,而且是必然之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是必然之路,两大市场的融合、两大市场的交流、两大市场的合作,从经济层面对现在电影文化产品层面,回避不了,关键问题是回答怎么去做的问题,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方向,这一块一定要了解好莱坞的制片逻辑。实际上它的合作是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面,最简单的是需要钱。因为特别对独立制片的影片,对于北美,永远是要把资金的筹措放在前面,他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他满世界找钱,变成一个投资行为,这是最常用的方式,会有很多人来找你,说我有一个项目包,或者是我有一个基金。第二类是真正能创作到内容上,因为在好莱坞的整个逻辑里面,如果第二个层面参与到项目,像中磊总已经参与到项目,针对中国的市场还是国际的市场,是有一整套东西要完成的,这很重要的,这是大家在一块合作的东西。相信,未来随着中国自己电影产业的壮大,会走到战略层面,真正整合中国的市场和北美的市场,而且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特别现在对数字化发行的今天,美国很多Stutio都在转型,不转型就很麻烦,它的发行费用太贵了。一提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很头疼的问题。实际上他本身在转变,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市场,中国没有他那些包袱,中国活得很轻松、很飘然,但是中国缺好的作品和逻辑。所以在这一块,如果哪一个公司能进入第三曾经,真正进入战略整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我的理解是这样。

  万达今年第一部英文影片已经完成,会在7月份在北美上映,就是我们和一个公司合作的,是由安东尼拍摄的,男主角是杰克吉伦哈尔,叫《左撇子》,这个片子也是我们投资的,但是是一个英文制作的片子,为什么要做?我们要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参与了每一个环节,我要知道每一个环节是怎么做的。

  戢二卫:有可能引进中国吗?

  叶宁:正在努力,应该会引进中国。在前期制作的时候也给了我们很多观念,相信中国观众也会很喜欢,会看得很有趣,而且看得很有激情。

  罗伯特•西蒙斯:我想就刚才王总所提到的东西我再补充一下,其实我们当初在寻求合作的时候也正是AMC刚被万达所收购的时候。我觉得这其实非常重要的就是AMC当时已经是被万达所收购了,因为我们要知道,AMC在中国是非常成功的,而且非常有影响力的院线。所以在万达的指导之下,我们与AMC进行合作的模式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模式。所以相当于是AMC开了一个先河,所以其他的院线也跟我们采取了类似的模式。所以我觉得我非常想把这一点补充出来,因为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可以供大家借鉴,这是一个双赢的。

  中国电影的全球化的潜力巨大,但是缺乏产业链支持

  戢二卫:刚才提到的关于合拍的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走出去会遇到的一些,在创意、在角色上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做法。我还是想回到文化鱼刺的问题,我问这么一个问题,周总原来更多是致力于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刚才几位谈到有很多拍的英文电影,尤其是华谊跟STX片单18部,刚才王总说很多要想引进中国,美国电影,或者合拍的英文电影进中国,有没有文化鱼刺的问题?

  周铁东:美国每年生产的电影跟中国差不多,大概700多部,上院线的就是400来部,有很多是直接做到网络了。真正的能够进到国际市场的,能够在国际市场盈利的也就是50部左右,撑死了100部。所以它的定位特别特别明确,定位就是某一个市场的,我的目标观众就是谁。刚才几位老总提到的,尤其中磊总提到的,我们很多影片都能在AMC上,面对我们的人群来发行,定位非常非常明确。中磊总说的,我们华谊做片单也是一种定位,也是一种资本的走向。我现在拍国产片,拍中文影片,我的市值是多少,但是我要想让我的资本在全球市场得利,我必须是借船出海,因为我自己的影片,我出海的话,我也只能是小河沟,避开市场,小众市场,或者是华人市场,华人市场严格说起来很小很小。而且华人在那边,第三代,严格说起来也不是特别爱看中国电影。真正的华人市场也都是老一代的影迷,他对中国本土文化、对乡情有怀念之情。刚才叶总说的,这确实是一种必然,我们这个市场跟海外市场,尤其像好莱坞的市场存在市差的时候,这种资金的溢出是很必然的。所以说内容特别重要,这些内容会在全球有更大的市场,就是他们更国际化,跨文化的东西都是有折扣的。我们现在要进入到更高的层面,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全球视野。

  戢二卫:说到全球化,华谊也好,万达也好,发展概念、发展题材的时候,叶总跟王总,你们觉得有什么样的中国元素的东西适合,不管是内容,还是类型上适合做全球化的可能性最大,包括罗伯特•西蒙斯先生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叶宁:我觉得因为对于中国的故事来说,刚才铁东说的实际上是全球化发行的电影都是天马行空。这个电影类型在我们中国特别多,我们中国的神鬼故事、神话故事太多,包括中国很多优秀的网络小说,点击量非常多,实际上都可以做成的,我坚信中国未来会有我们中国的哈利波特,网上的故事,他们创造自己的世界是多么地令人神往,所以在这一块我坚信,又在IP方面,中国的题材本身是有发展的,一个熊猫的形象都可以做出这么一个大电影。关键是我们现在快速培养出我们的能力,能去做,能把这个故事给演绎好,因为电影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很严谨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出来,剪辑出来,再加上现在的电影工业,要表达这种天马行空的内容的话需要有非常强的工业基础在里面,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办法支撑你,达不到。我一谈到这一块,一方面说明咱们中磊,咱们中国电影前途无限,另外也觉得差距很大。我想举一个例子,去年热映的《星际穿越》,因为和诺兰也是老朋友,他拍的时候我也在探班。他还在拿着设计图纸和几个具体的道具人员在现设计东西。而且包括他用老的胶片,宇宙飞船里面的船舱里面去拍。当时我想他们能拍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好像方法还挺手工化的,但是最后看到成片的时候真的蛮激动的。那天我看完第一个影片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激动。这就是很强大的制作能力。所以中国的电影制作者,我觉得应该要努力。

  王中磊:我非常喜欢这个问题,回到了电影的本身,其实我们刚才提到了这个市场的融合,资本的溢出,我觉得又回到了电影的本身。其实电影,现在大家爱提IP这个词,其实IP转换是非常需要工业基础的,是需要很大的工业门槛的。原来最开始的,电影工业没那么发展的时候,中国有一个必杀技,就是功夫,所以我们似乎跟所有的,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跟美国的链接似乎都是用唯一的武器,但是这个武器在用了20年之后,现在已经没有那么的灵光,因为美国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强,现在他们的动作导演已经不用中国的动作导演,但是他们已经拍出非常棒的中国功夫的电影,甚至放到他们的卡通片当中。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在最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大多数的电影公司在中国在做什么样的IP转换呢?其实都是非常简易的,甚至是门槛很低的,就是一个网络的小说,一个爱情片,他们可能有一些粉丝基础,然后迅速地转换,可以在市场上获取快钱的利益,这个也趋势了大多数的中国独立的制片公司,甚至一些大型的公司,都在趋之若鹜地做这个事情,做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去完成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期的捞钱的工作。所以会使得我们的工业在高速发展市场的情况下,继续停滞,甚至是退后,大家没有精力去完成更复杂的IP转换。像万达在两年前,他们拿到了《鬼吹灯》这样一个IP之后,他们敞开怀抱,欢迎了华谊,欢迎了光线,也通过华谊,因为原来我们都是一个团队,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IP,会有这么多人才能完成它?就是因为工业基础是薄弱的,要有这么多的Stutio,还有这么好的制作团队才去完成一个复杂的IP的转换。而我们跟美国的合作,美国现在其实更多的需要的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钱,IP是比较靠后的,因为他们还有可开发的矿藏。刚才所有叶宁总提到的我们现在好的IP,我觉得如果是变成了美国的工业来帮我们,其实是可以非常好的国际化的电影的创作。我觉得大家不要把这个壁垒分成美国片、中国片,其实是按照铁东说的,你就按照电影的市场的方式去想,他说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它里边的文化气息,或者是IP来源是什么可能更重要一点。

  我也是希望我们中国的电影工作者,甚至是一些有理想的年轻人,合适更多的是会集中到工业体系的建立上来。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都愿意有资金去辅助他们。这个真的可以是无偿的,因为它不是电影项目的投资,它是一个工业基金的投资。所以二卫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我跨出这个想法,以前都很集中,以前拍的是《功夫之王》,把成龙大哥、李连杰放在一起,找一个外国的导演,讲一个中国功夫的传说,好像也不错,但是到不了国际的、全球的状态。

  周铁东:我顺着中磊总的意思补充一下,严格说起来,牵扯到产业链的问题,去年在上海电影节上我提出来了一个,因为现在中国严格说起来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仅仅是有一个一个的产业点,而且每一个点,我把我的观点重复一下,每一个点都过分拥挤,都产能过剩,都投资过度,刚才中磊总说的哪赚钱大家都趋之若鹜,哪个档期赚钱,大家趋之若鹜,甚至一天的档期,大家都涌过去,互相摊薄利益,搞得大家都没有钱赚。刚才中磊总说的触发我了,现在万达、华谊这样的公司愿意帮助年轻人进入到电影的各个环节、各个点,因为不是一个点赚钱你去那儿就能赚钱,你应该整个在中国电影的产业链当中,你去寻求自己的定位,并不是拥挤的地方就是赚钱的。现在这个马太效应在中国电影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越是赚钱的、越是强的会更强,越是弱的会更弱,尤其是档期的时候。刚才我们在休息室也谈到了,当大家都在涌一个档期的时候,到最后其他的电影,相对较弱的电影可能就会变成炮灰,大家都会涌到更强的。

  王中磊:《速7》会延续我们这个话题,《速7》的导演谁也不知道,是一个华裔的导演。可是为什么他们这样的工业体系、这样成熟的IP,换了一个年轻的华人导演依然可以做成全球热卖的电影,只要设计出有一场戏,我的想法是从迪拜的三个楼穿过去,就有人帮他设计成全球喜欢看的,这其实是我需要补充的。

  叶宁:我接着中磊的话题。我觉得实际上比起我的美国同行,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幸福的地方就是有一个好的IP,同时人才,同一个格局的人,像年轻导演,可以找三四个人,昨天正好和几个朋友一块聊他们一个新的案例,他们那个导演是一个新的导演,我都没听说过,四五个,备选特别多,是温州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很成功地拍这个电影。我们呢?

  王中磊:我们现在找到一个方式——让演员当导演。所有的IP变成了集中于这个人有没有话题了,而跟电影内容已经无关了。

  叶宁:接铁东的话题,包括借北京电影节这个场地,对中国电影现实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工业化的路子,要做好的片场,包括一些公司的逻辑,一些机制,就是工业化的路子。第二个,就是要去促进中国的年轻的、有力量的导演或者是制片人层出不穷地出现,电影节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呈现年轻人,实际上电影节成功的标志是看能不能出来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过几年变成大师,这就是一片新生的土壤,这是中国的未来。

  罗伯特•西蒙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而且我觉得刚才我们的嘉宾也是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非常赞同他们的观点。像我们刚才讲到了《速7》的导演,当时我们就是一起来对这个导演进行了面试,最后决定要雇佣这个导演。我觉得有一个重点,我们要去寻求一些共同点,同时也要去应对一些分歧和差异。我们所说的共同点就是人们观影之后的感受,人们的想法。像刚才讲的《功夫熊猫》,其实大家看了《功夫熊猫》肯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大家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从人的情感、人的层面,无论你生长在哪个国家、有怎样的文化,我们都可以从《功夫熊猫》这个电影当中找到切身的体会、有一些亲近之处。因为我觉得在这部电影当中,其实有一个东西是大家都能够觉得非常亲近的,那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定位,自己在世界当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怎样去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当然在《功夫熊猫》当中也有非常有趣的文化方面的东西,但是刚才我说的这个层面的东西是具有共通性的。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的合作当中,我们如果在不断地往前发展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去关注那些共通点。

  戢二卫:我继续问一个问题,刚才谈到《速7》,因为《速7》在中国第一天是4亿,因为我还记得很清楚,最早进口大片刚来中国的时候,环球的第一部影片《水世界》是三千多万票房,18年之后,《小黄人》是3亿票房,从三千万到三亿用了18南的时间。但是现在环球的新片一天就完成了20年的票房,一下就4亿。《速7》这样的片子当然很好,大商业片、大概念、续集,在中国的表现不用说了,如果撒开放的话,可能完成一年的票房几分之一都有可能。但是在美国也不错,至少今年为止,但是第二周掉的幅度也比较大,至少没有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票房轰动的程度,这样的不同,我想听听罗伯特•西蒙斯先生的看法。

  罗伯特•西蒙斯:《速7》在美国也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非常轰动。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好的影片。因为当时《速3》和《速4》是遇到了票房的下跌,所以当时他们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拍下去。但是后来他们继续拍摄下去,而且把原班人马又召集了回来,而且还做了一定的整合,所以他们现在又能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其实我们在看到这种系列片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影片的成就,它所取得的回报也跟之前有关系。但是我们当然不想我们拍出来的电影是人们有很大的预期,大家都蜂拥而至地去观看,但是最后观影的效果却不是很好。那么后来就再拍了一个续集之后,大家就不再愿意看了,因为我们的第一部没拍好。

  戢二卫:我知道罗伯特•西蒙斯先生在以前好莱坞是很成功的制片人,尤其是跟喜剧演员亚当合作非常多,我印象中大概有3-4部片子都是跟他合作的,但是喜剧有一句话,喜剧是不能出国的。咱们华谊跟STX合作的片子当中有没有喜剧?另外有没有中国元素的喜剧?或者有哪些引进到中国的美国喜剧?

  罗伯特•西蒙斯:首先回答你的问题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们跟华谊的合作,它覆盖的影片类型是全方位的,但是我们提到喜剧的话,因为喜剧会有一些文化差异的地方。亚当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也是在谈要做一些计划、一些项目,但是目前还没有在规划当中的,亚当是一个非常具有天赋的喜剧演员。他现在的精力主要还是在另一个项目当中,他在这个项目当中我还问他,他告诉我说他在这个项目当中赚了8000万。

  戢二卫:刚才西蒙斯先生说他和他的朋友亚当想继续合作,但是亚当在做一个新片,一个片子就八千万美金的片筹,所以还是BAT有钱。

  罗伯特•西蒙斯:我们跟华谊兄弟的合作是覆盖各种各样类型的片子,包括了喜剧片、剧情片、动作片等等,所有的这些片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片子都会有巨星的参与。而且根据我们的合作安排,我们所合作的每一个片子都会在美国进行盛大的发行。非常感谢你。

  戢二卫:我们谈了很多,一个多小时了。我先问一下大家有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很多新浪交给我的任务我都问到了,大家有没有问题?现在可以开放大家提问。大家可以先想一下问题,我先问一个,因为今天王总来了也不容易,别放过他。我今天看到的消息就是跟周星驰的事,咱们胜诉了。我这个问题是这么问,其实也是跟产业有关的。我前几天看到消息我就很吃惊,我说院线,就是票房跟分成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怎么会在这个事上,周星驰公司会有纠纷呢?这不应该发生。反正今天的事实证明法院的判决是华谊胜了,这是一个什么情况?这是新浪委托我问的。

  王中磊:至少这个结果说明了法院比周先生的公司更懂得电影。

  戢二卫:很初级的问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中国电影产业的逻辑弱在缺乏市场概念

  提问:我想问一下叶总,刚才国内的电影市场产业逻辑现在还是比较弱的部分,咱们能再深入地展开一下,我们的逻辑上哪一个点上和好莱坞,或者在发行逻辑上,因为我们和AMC这样的一个往来,在哪个发行逻辑上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或者是需要有比较多的地方要补强的?

  叶宁:你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市场谈到工业的话,确实是不能初级的形态,你拉开来看,全身哪一个部位都还是比较初级的形态。但是可以由点入手,哪一块可以比较快速地去做。我不知道你问的问题是指制作方面,还是指整个电影工业?

  提问:发行逻辑。

  叶宁:在放映端我们肯定是不弱的,中国影院的放映端是不弱的,我们的技术都是世界级的技术,很好的购物中心、很好的消费人群、很好的现代的技术,都可以呈现最好的电影的画面和电影的体验。第二个,因为我们的数字化发行随着中国的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我们是超前的,我们可以对观众的互动连接方面,可能比我们美国的同行做得很好。因为我现在在教AMC万达院线在玩的一些东西。因为美国的市场太成熟了,有可能不去考虑这样去做,中国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是有很多的空间。从发行的环节,我从这个层面,觉得我们是已经非常蓬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市场的规范化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等等。再往上面走,如果你真的说到电影发行的环节,作为一个电影的策略,市场,这个环节绕不过去,一定是和内容的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形成逻辑的关系是我们在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制片人和导演是没有市场概念的,这是最大的问题,对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你要开发一个项目,对不起,我在考虑剧本的时候肯定是要考虑市场的。他是一个多方反复博弈的问题,所以在国外,是有两个纬度的,符合市场,又平衡艺术,这个环节我们是非常缺的。我们很多的发行人员还是拎着拷贝到处去卖,做了以后,尽量去忽悠,上的银幕多一些。你懂得这个作品在做的时候,我就懂得我应该怎么做。我什么时间上、我做什么样的活动、我投入什么样的资金,这才是真正的发行环节的转变。制作的部分刚才谈得很多,我就不说了,制作的部分有可能需要电影工业的基础,类似于万达的青岛的影视基地工业的出来。我跟你说一个简单的数字,对于青岛的影视基地,大概第一期34个摄影棚,平均摄影棚都是5000平米以上,不光是摄影棚本身,聚集所有后面配套的产业公司,包括后期的,大概在我们现在邀请的片单上面就会超过300家,所以它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概念,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产业集群,所有最优秀的人才都聚集在一块,为所有的项目服务的话,你怎么能孵化人才?怎么能形成产业链呢?都像一盘散沙一样,就会浪花一朵朵。

  戢二卫:刚才说到产业集群的概念,确实在万达基地宣布的时候,搞活动我也去了,整个规模是一个黄岛的一个小镇上,各种公司,我觉得未来很多做电影行业,我说下半辈去青岛混了,它是一个集群的概念,生活到工作都在那边。我记得当时去参加活动,进酒店,上面就有一个万达送的礼物,里面有一个购房指南,所有去的打几折。后来王健林总说打什么折?直接送。万达基地确实是一个产业集群。

  提问:我想问王总一个问题,我是编剧出身,现在转到制片口,作为华谊这样的公司,我觉得是肩负着中国电影的民族使命感的。我想问一下,您预估一下,作为中国的编剧和好莱坞的编剧,包括美剧的编剧,中国大概有多少年的时间能达到,编剧层面能达到人家的这种水平,其实内容为王,它是一个源头的东西,它不受重视,各个方面,权利也不够,您预估,或者说咱们中国通过什么样的一个流程方式能达到?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王中磊:每天也看到很多这个行业里面聊编剧的事情。但是更多的看到都是编剧要权益的事。我觉得先别要权益,是先要能力。我觉得华谊每年要出品15部到20部中文片这样一个规模的公司,对我们来说,在整个创意环节当中,其实最难的就是编剧的稀缺。我觉得这个跟多少年完成没关系,刚才我们的合作伙伴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电影的创意逻辑性上。他们可能是借鉴了熊猫这样一个有趣的形象,借鉴了东方这样一个神秘的色彩,借鉴了功夫,但是它整个编出来的故事,其实它是一个去丰富题词跟细节之前,其实他们是做了一个逻辑性的东西,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世界上去定你的位置,最终会让观众去看完了以后,不用大道理的方式去理解的,或者被感动的。我们现在的编剧更多的是感动于一个故事,或者某一句台词,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浅层面的。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电影的编剧的逻辑性上,我喜欢的电影种类也比较多,有一种是共通的,就是美国跟中国的共通,就是剧情片。更多的层面是商业片,商业片一定有商业片逻辑的规律。我觉得中国的编剧现在是在这方面欠缺比较大。我最近做的几个合拍片的发展,全是从美国找的编剧,虽然他们可能对中国没有那么了解,因为我试图让他们编出的东西是中西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他交出来的稿,至少他的电影商业逻辑全部都成立,其实你丰富的是对他的文化的培训、人物塑造的培训。你想拍到非常多的观众想看到的电影,我觉得编剧可能要在能力上做一些调整,而且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用年来看待,这个行业有趣的就是它会像孙悟空一样,会横空出世非常多有才华的人。一个时代就会出现很多的优秀的人才,导演、编剧都会出来。希望说的可以给你有一点帮助。

  叶宁:稍微补充两句,刚才说的这个问题蛮重要的,因为编剧实际上是一剧之本,说故事的一个源头。我现在和中磊总每天看大量的剧本,真正能打动我们的好的剧本不多,如果你今天能做一个好的剧本,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什么名声,但是你可以靠那个剧本,我绝对告诉你,你来找我,或者找华谊,我就可以给你攒一个很大的局,但是现在这个东西很少。为什么?两个方面,一个不要说我学习到一个什么,首先你的内心要有这种激情,第二个,你要表达出来。所以在这个层面,我相信中国会有很多天才蕴藏于民间,没问题的。但是第二个,你要形成一个剧本,我要给你一个建议,它有它的工业逻辑在里面,在好莱坞看剧本永远是统一的,你不用那个方式写出来演员都看不懂,包括排版都是一样的。一页纸就是一个镜头,我们不用去算所有的成本,根据你的剧本我能很快算出来。但是我们很多写的都是天马行空地写,而且里面有剧本的起承转合,这就很商业化。对编剧本身,你要梳理你的语言,编剧要形成自己的文字语言体系,那你就很成熟了,当你都准备好了,你来找我们,我们给你投资,那我们要谢谢你的。

  提问:我觉得传媒行业和文化行业有一个分水岭,比如说电视来说,美国电视节目无论放在哪个平台上,它的收视率、产业带来的效益并不是很好,来源于观众对美国文化的一种不认同,这是第一个。我想在工业化来说,工业这个词,像刚才各个老总说的,它能持续创造一个盈利,中国很多电视台每年的一个栏目能创造稳定的十亿到二十亿人民币的收益,预售可能一个冠名就是五亿人民币。我想,可能观众其实很多我们接触到的二三线城市,像《阿凡达》要黄牛买票,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票房?因为你不借助那个设备是没有办法用的。德国工业用3D用在宝马汽车设计,很多年前就用到了。我想问,刚刚王总你们公司拍的《西游降魔》,是非常打动观众的,这但是有些片子观众看完索然无味。你们作为民族大公司能不能在这方面为大家开拓更好的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戢二卫:你是一个建议,不是问题?

  提问:我是很想看《西游降魔》接下来的。

  戢二卫:你就问《西游降魔》什么时候拍是吧?王总,有了消息先公布啊。

  电影应该是和观众的共谋,而不是阴谋,要和别人齐心协力

  提问:什么样的方式来衡量剧本呢?还有中国的艺术电影,从电影的本身处于,因为现在也有很多特别特别浮躁的商业片,到电影院去都没法看的。我经历过的,比如说剧本有很多人,比如说大导演看完都会觉得好,但是都觉得这个电影肯定不赚钱,您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这个剧本可以说,比如个电影监制,他很喜欢这个剧本,业内也很看好,觉得特别好,但是很多投资方会觉得不赚钱。

  王中磊:可以问一下外国思想怎么看。

  提问:这个也是关于中国观众培养的问题。

  罗伯特•西蒙斯:我觉得回答你的问题最简单的方式评价一个剧本到底是不是好的剧本,就是它会不会改变你的感受,会不会给你造成情感上的影响。就像我们到一个酒吧去,我们点了杯饮料,其实我们喝了之后感受有不同。我们买一张票去电影院看电影也是一样的,我们希望能有不同的感受。我们的电影,无论是卖点还是吸引点的地方,是要传递快乐,还是传递悲伤,或者带来恐惧,其实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你的感受。拿《速7》为例,其实它就是要给你带来激动人心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去评价一个剧本是不是一个好的剧本,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到底会不会改变你的感受。虽然说听上去比较抽象,但是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核心,也是最本质的东西。

  王中磊:所以你提的问题出再一个词上,就是标准,你说很多人看到这个剧本以后,很多大的导演或者是你认为不错的制作人看到它说:“这个剧本很好,但是不要拍,因为赚不到钱。”这是表针的问题。你这个所谓好可能只是让一些人,比较小众的人被这个剧本里面透露出来的情感所感动,但是它可能不足以支撑更多的人到电影院去体会,所以它没有机会变成一个市场化的东西在现在中国的市场情况下,变得更加举步维艰。因为我们看到每一周都会上映十几部电影,每一部电影在快拍的时候都会被一个标准确定了,就是大家都认为这个片子会赚钱,往往最后结果都是没有赚到钱。我觉得文艺片的表达也有自己的方式,至少我们在这几年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像去年的3.20的《白日焰火》,今年的3.20《失孤》,都不是以前大家认为有前途的电影,但是他们都找了一个方式,比如他们透过了独木桥的电影节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大的电影节的认可,使得它的注意力出现,再加上强有力的在档期的推广的关注度,这样的方式使它获得了比较不错的票房。但是这个电影没用这样的方式,里面体现的东西是小众的,是非常冷的东西。而《失孤》是用同样的方法,没有用电影节,是用了明星的方式,用了刘德华这样的明星提醒大家关注,也选择了非商业热门档期,来使它的媒体扩散度加大。但是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每一个都能成功?我觉得不一定,但是还是要回答你那个问题,说你这个片好的人,标准是不一样的。

  叶宁:我补充一下我的观点,因为电影本来就是一种故事的表达,非常重要,所以得把这个事说清楚了,要不然大家会造成很多困扰。你刚才说的一个概念,就是大家会评论商业片、文艺片。我觉得这个概念要澄清,特别是在现在,大家都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是有些概念是混淆的。第一个,艺术这种东西,你可以认可自我的表达方式,别违法就行。但是所谓商业和艺术表达之间,本来你知道一个电影作品就是一个艺术的创作,不存在纯以后,或者是它不艺术,它只要创作出来,无外乎要变成商业,让更多人喜欢看你这个作品,我们就称为商业片。如果回到这一块,在创作阶段,关键是这帮观众需要什么样的表达。我不知道我的事说清楚没有,你把这事说清楚,你的故事有它自己的形式、结构才去做,如果你只强调我自己的形式、结构,我才不管别人,那是你个人的表达,那你自己在家看得嗨就完了,你不能让所有人都看了嗨。这就像我认同一个艺术大师是一样的,梵高生前穷困潦倒,面包都买不起了,到后面被大家认同,他的艺术被大家理解了。你就别为钱或者为生活所困。如果我们回到电影的商业逻辑,一定有一个前提,你一定是连接观众的。你这个能打动观众,本身这个故事能不能打动他,你能打动他,同时你用技术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了,做剧本的时候,以你的剧本语言让我看得明白,让投资人看得明白、让导演看得明白,能知道你的内心、能知道其中的冲突,当你变成电影语言的时候,能走到我的内心不就挺棒的吗?

  周铁东:这个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你写这个本子无论是叶总,还是中磊总都说了,你是给自己写的还是给观众写的?你给什么样的观众写的?是多大的人群?多大的人群能支撑多大的预算。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产业结构,我们的大明星拍小众影片还是要商业片的片筹,怎么可能呢?我们的工业化不太完善。当你的定位准确了,你肯定会成功。前不久在一个论坛上我说过,电影应该是共谋,而不是阴谋,因为大家齐心协力是为了共同一个目标,而不是你一个人闷着表达。

  提问:我想问一个专业问题,做中美合拍的时候,我可以找到美国电影总业人员的任何一个人,你们在座的大佬,尤其王总提到中国总业人员不够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可能联合起来做一个横跨中美的项目。我们投资的时候,不光导演、演员缺,一线的摄影也缺。有的是制片主任说自己是制片人。你们大佬能联合建立起来中国影视从业人员的人才库的话。

  王中磊:这应该是协会完成的,其实中国有很多协会,编剧协会、导演协会,但是中国电影发展非常迅速,基本上建立这个制度是势在必行的,建立这个体系,这个库是势在必行,但是变化太快了。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中国的票房史上前十名的影片的导演名单,你看起来就会特别有意思,现在可能只剩一个是职业导演了。基本上就是以演员和电视导演为主。第二个就是我们最尊重的张艺谋导演、陈凯歌导演都不在前十名了,这个速度太快,基本上都是演员。

  戢二卫:你说的几大工种协会都有,摄影师协会也有,制片人协会也有。

  王中磊:你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名单和他们的作品的目录,是有的。

  提问:美国银行要给一个片子贷款的话,会知道这个演员是不是有不良记录等等的事情,他是否能胜任这个投资。

  戢二卫:大概回答你的问题了,谢谢。

  主题公园是一个巨大的、有待挖掘的市场

  提问:我问王总和叶总的问题。你们的主题公园,包括你们在苏州的,包括你们在海南的,包括武汉的,刚刚出来的汉秀,将来今后的主题公园这一块,因为主题公园70%以上,甚至90%是亏本的,将来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在四川打造了一个1:1的泰坦尼克号,是比较成功的,我想问问两位大佬。

  王中磊:你的泰坦尼克号已经拿到授权了吗?

  提问:已经有合约了。

  王中磊:我觉得可以赚钱的就是有强大的IP支撑,而不是一个浅层次的模仿。华谊其实是三个类型,你刚才看到的两个是已经在建设,甚至在运行,在海口可以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电影IP五的延伸,它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项目。而在苏州其实更接近于电影主题公园,是娱乐场所。但是都是强大的电影衍生产生的。我在去年看到一个全球的数据,就是全球在去年,因为中国电影票房的迅速提升,在全球第一次,就是门票这个系统里面,电影门票超过了电影主题公园的门票的收入,第一次。但是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因为他们一定只统计了中国电影票房的门票,没有统计中国主题公园的票房,因为那个没进入到那个系统里面。另外消费的方式也非常地不同,因为电影票基本上就是由电影票加苞米花组成的收入,而电影主题公园其实是有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收入进入。当你进到一个主题公园,你所需要花到的预算并不仅仅是一张门票和一杯水而已,需要更多的投入。因为汉秀我不是特别了解,应该是很大的室内的文化的一个秀,跟地产结合的。我知道我们的跑男是在那边拍过一次,但是没在现场。我知道这个其实在中国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市场只要规范所有的系统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需要挖掘的市场。

  叶宁:我想提出一个概念来,在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产业,包括电影也是其中之一,这在中国是前途无量的。我相信主题公园在中国的发展才刚起步,包括你的泰坦尼克号。还是把它变成不同的形式而已,电影有电影的语言,主题公园有主题公园的形式,秀也有秀的逻辑。任何一种不同的形式,第一个是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创意内核,故事非常非常重要。第二个,有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对主题公园,很多技术问题,很多高科技的东西需要支撑,还有安全性的考虑。第三个方面,还要形成闭环的所有的服务,让人感觉到非常好的服务和体验。所以在这一块我觉得,包括秀也是这样。后台的所有的机械设备,太太复杂了。非常地复杂,而且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掌握、能运用、能操作这些设备,同时能和故事很快地融合在一块,使观众能够真正地进入。这都是不同的故事的表达,这就是娱乐行业,这就是未来。

  戢二卫:谢谢叶总,我们还有12分钟时间左右,所以大家问问题尽量简短,这样可以多问问题。

  提问:我是学导演的,后来做编剧,我一半在美国,一半在这边,我想给周铁东老师提一个问题,包括王老师,刚才您说像迪拜三座大楼一下子穿越过去这样一个情节,这一个情节可以提供一个团队来打造。首先我是认可电影是一个商品,在这个工业体系当中,你们怎么看待编剧这一个小螺丝帽的?请周老师和王总回答。

  周铁东:奥斯卡有一个制片人的终身成就奖,那个哥们20多岁变成一个制片神童,他在30年代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编剧是电影行业最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来保守这个秘密。这个秘密一直保守到70年代编剧大罢工,编剧知道了就罢工了,罢工之后改善了编剧的待遇。后来那帮编剧老去以后,后面的编剧又被镇压了,到了90年代以后编剧又第二次罢工,编剧后来又第三次罢工,大家都知道,大家可以查一下资料,而且每一次好莱坞编剧一罢工,它的损失在当年第一次的时候损失是5个多亿,最后一次罢工,损失是500多亿,给它的整个娱乐行业,还不仅仅是电影的,包括电视。最近一次罢工连金球奖的颁奖典礼都影响了,串场词也是编剧来写,损失是500多亿。但是编剧拿出你的好作品来,用好故事来说话。不是你牛逼,是你的故事牛逼你才牛逼。

  戢二卫:不好的编剧是螺丝帽,好的编剧就是一个秘密。

  王中磊:我们每次都给最佳颁奖的时候都颁给不太好的编剧是吧?好的编剧都是秘密。

  体系不完善,更要找好自己的定位

  提问:各位老师好,我在这行也是新手,是编剧方面的。对我们新手来说,我们有时候想到一个点,不能找到制片方,不能给我们支持,我们就没有这种精力写下去。刚才说到建立工业体系,我觉得会让我心里有踏实的感觉。在中国的这种工业体系,如何在中国建立这样一个工业体系?

  戢二卫:周总转告电影局,这个问题挺大的。

  王中磊:我觉得可能作为一个电影的新人,不管是你想持续做编剧,还是有更多其他职业的想法,我觉得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你要完成一个独立的剧本,要拿这个剧本去感动你的投资人,或者是打动你的合作伙伴。这个可能需要一个桥梁,刚才提到的是,建立一个系统之外,还有就是你有一个强大的亲友团,你有这样的伯乐把你推荐出去。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华谊到现在将近拍了100部电影,100部电影当中至少有1/4的电影都是由第一次当导演的人创作的,而这些人当中又是绝大部分是拿剧本来打动华谊,而并不是他长得漂亮或者是有钱,或者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剧本。我跟你说的导演里面包括陆川导演,他就是拿来一个剧本,开启了他作为电影导演的人生。包括田羽生导演,是拿一个剧本,甚至他都没敢说自己当导演,他只是想通过朋友把剧本推荐过来。最后他因为剧本变成了导演。《失孤》的导演也是编剧出身,他拿来一个剧本,使他成为了一个电影导演,有了处女作。如果你每天都在说我的理想,而不是去付诸于你最好的表达的话,建立任何好的系统都没用。

  周铁东:说到底还是刚才那两个字——定位,你不要等着,说工业体系不完善,我没法玩,不是这样的,如果每一个从业者选取好自己的定位,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这个体系自然而然就会健全,最后完善。你想好你能做什么就可以了。

  中国电影的宣传发行,仍然差距非常远

  提问:想问一下几位,怎么看现在中国电影的相关的宣传物料发展越来越快,跟好莱坞的物料相比还差多远?咱们的预告片跟海报的制作跟好莱坞相比,现在差距还有多少?

  周铁东:还是市场的问题。

  王中磊:要看整体的水准,整体的水准其实差距非常大,因为刚才铁东说,我们可能拍了600到700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海报,没上院线自己都做了海报,但是这里够水平的素材比例其实非常小。咱们国产电影当中现在已经开始非常注重营销素材的部分,而且这个注重不是美感这一项,不是说这个漂不漂亮,而是说这个素材可以帮助到市场。而且刚才叶宁也介绍过,我们现在通过网络的部分,通过新媒体的部分进行电影营销的部分,甚至要超过了美国,更领先于美国。所以有很多美国人看不懂我们的宣传素材,开始在中国流行,在我们的市场部分叫新媒体素材,大家开始以为新媒体素材都是走比较下三路的,其实不然,更多的是对于现在观众的一种直接的电影语言的传递。像我们《失孤》这个电影,就像定位,我们没有把它作为商业片的票房预期,所以在预算上都是非常非常地谨慎。这部电影营销预算当中我们放在传统媒体上,比如说路牌,比如说大的商业广告上面,你可能不能想象我们只放了180万,而大多数的投资都放在新媒体的营销素材上,包括海报。现在我看非常多的电影已经这么做了,做倒计时海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失孤》就用了倒计时,但是用了人文关怀的方式,用了3.14的方式,圆周率的方式,跟电影主题有关系的就是温暖、回家,所有的都是围绕这两个词做宣传,所以我觉得现在市场的部分比较顶尖的影片,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的工业水准就如同我们电影所有的工业水准一样,就是距离非常非常地远。

  叶宁:我稍微补充一下,你这个话题我引申一下,也供各位借鉴,刚才大家都在讨论大师的问题,对电影工业,实际上做得非常精准和专业,实际上是非常细微的,在电影行业里面做得特别专业,你会活得非常非常好。举一个例子,就像现在的物料,现在有些做,专门是设计海报的公司也非常地好,非常地棒。为什么?实际上在这方面是有贡献度的,是有非常直接的意义的,差别是来自于我们投资预算的差别,好莱坞对一个标准的影片有可能片花的预算就够我们拍一部电影。对现在的市场,我的影片在宣传的部分有两个东西是我必须要看的,这两个东西是直接能和观众发生反应的,太重要了。所以这一块这些年来,中国的电影开始越来越注重预告片和海报,不同的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包括中国现在的新媒体,新媒体发布的又不一样,还有新媒体发的EPK,这在国外都没有。每一支素材的质量你能不能保证?另外你要表达什么东西?这完全是一个市场的概念,而且传播渠道,你要传播在什么平台上?传播给谁?如果你没有这一套逻辑,那你就是比较初期的状态。比如像海报在美国有一个重要的奖项,都是非常专业的,每年都评奖,这里面都是非常专业的人士,中国的空间太大了。

  罗伯特•西蒙斯:我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讲到投入跟成本相关,我们的一些大制作的电影在市场上面,每一部市场的费用就可以达到2.5亿。因为在美国,我们电影的市场推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王中磊:我说一个秘密,我第一次看到STX的片单,初步给我的时候,已经成熟的几个片单,有几个数字其实是颠覆中国对电影营销的概念,比如他有一部片子,整个的投资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它是针对美国市场的一个,比如说是一个惊悚片,可能它整个的投资预算是在一千万,低成本的电影,但是因为他们对市场的预期非常好,因为有在这个行业里面非常著名的演员、最好的表现的导演参与,但是在美国的市场宣传的费用是2500万,这是颠覆我们的想象力的。

  周铁东:因为低于一千万或者是两千万的电影是听不到声音的,所以刚才提到,上院线非常非常地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狮子王》,第一部非常成功的,第二部就不发了,因为他按5000万制作,按5000万制作,至少还要花5000万才能上院线,因为他有第一部的成功,他第二部就直接发录像、发下游了。我曾经有这么一个表达,美国的电影发行是有八个窗口,这八个窗口是唯一一个有可能赔钱的就是影院,而且大多数都要赔钱的窗口。电影如果是一个火车的话,影院的发行是这个火车的车头,因为车头的动力是需要燃烧陈本的,只有有足够的动力才可以拉动足够多的车厢,横可以向还爱延展,纵可以向下游挖掘。所以很多公司宁愿在影院这边赔钱,也要去培育下游市场。

  叶宁:说到成本,刚才说的费用里面,实际上很大一块是发行费用,发行费用对于制作非常大,因为你要进电视台、要进戏院,成本都是很贵的,这个要澄清。所以反过来说,刚才我说了一个观点,在中国的当下,我们在市场,真的是因为我们新媒体非常地强大,我们不用做电视广告,不用做成本很高的,包括路牌,我们可以把这笔钱放到市场上面。这个在中国反而是有很大的机会。

  提问:叶总,很高兴认识你,这个问题是问您的,因为我是1987年的女孩子,我今年创业,我在编剧和导演上可能这些不是我的强项,我们年轻人其实不要天天说自己有好作品,应该沉淀心思在自己的作品上,但是我们要去做公司,怎么占领自己的市场,一个成熟的市场有融资、有宣传、有发行、有IP,包括它的制作等等。我们公司是娱乐营销方面的公司,你打开手机看第一你可能会看中国票房,编剧,包括制片等等,会跟一些好的机构,电影学院合作。有我们的自媒体,还有我们的粉丝将近6万。

  戢二卫:你不问问题,我真的打段你。

  提问:叶总有兴趣观察我们这种没有编剧和导演优势的公司,这种细节上的合作吗?如果有,待会儿我想给你留一个名片。

  戢二卫:这个问题不算。

  提问:我问一个不是特别高大上的问题,很多年轻人有非常好的创意,但是他们没有渠道、没有机会表达出来,有没有请一些老师讲讲课,或者是搞剧本大赛,让这些年轻人有提升。

  戢二卫:是一个建议,或者是有没有举办这种活动的计划。

  王中磊:其实都在做,华谊和万达都在做。我们也跟机构有合作,确实我觉得这个只是发展的一个方式,还是需要自己认真去做的。

  戢二卫:有了网络之后,这些信息都挺多的。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嘉宾,谢谢。

  ——完——

(责编: 隐)

文章关键词: 中国好莱坞新浪潮论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