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文
新浪娱乐讯 侯孝贤新作《聂隐娘》未映先火?天了噜!还未在国内公映,刚刚在戛纳电影节放映结束的《聂隐娘》在短短24小时内就速度引发了一场口水战,话题无关舒淇[微博]无关张震[微博],引起这场纷争的是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上的一段话:“这影评写的太牛了,能强烈感受到作者隐在文字背后的呐喊,我决定不去看了。另外说一句,中国很多导演差的恰恰是把一个故事老老实实讲顺的传统叙事能力。”该评论引起不少影评、媒体工作者和影迷的不满,认为马伯庸缺乏对导演的了解和对电影的认知,言论尤其“不专业”;另一拨人觉得这未免小题大做,人是作家不是业内,说句话你都这么较劲。
马伯庸被影评人“围剿”:懂侯孝贤风格么你,滚犊子!
侯孝贤新作《聂隐娘》在戛纳上映后,收获许多好评,有观影人士看后评论:“侯孝贤的《聂隐娘》就像是一幅由沉稳镜头所展开氤氲山水画卷,一首用光影写就的唐诗。隔着帷幕唐代传奇里的人与景重现于大银幕之上。第一次,华人从光影的缝隙里寻回那遗失已久的古典雅致。它无疑已为华语古装电影锚定一个坐标,从今天起,任何关于中国古代世界的想象都要回到这部作品来。”但亦有影迷表示,“太美了!就是没看懂!”感觉导演过分化繁为简强调意境,导致影片叙事简陋,而且鉴于影片的时代背景,不少国外媒体观影时更加云里雾里,评论该片“晦涩难懂”。
然而,《聂隐娘》还未在国内公映,便已经在微博引发了不小争论。故事略繁琐,简而言之是作家马伯庸在看了新浪电影[微博]微博发出的《刺客聂隐娘》短评后(新浪戛纳前方记者所写),写了这样一段评论:“这影评写的太牛了,能强烈感受到作者隐在文字背后的呐喊,我决定不去看了。另外说一句,中国很多导演差的恰恰是把一个故事老老实实讲顺的传统叙事能力。”一条微博炸出了不少影评人、媒体工作者和影迷,大家对作家完全不了解侯孝贤风格就妄下评论表示不满。
影评人“荡科长”截取马伯庸微博,反击:“电影在中国太可怜了,艺术上没有门槛,娱乐上没有标准,于是很多人以为电影是一种用经验论就可融会贯通的东西,可以赋予TA自己的见识甚至人格,比如‘我虽然不干电影这行,但有些原理是一样的,道理是想通的嘛’, 这简直是放你妈狗屁。”某门户网站策划秦小婉转发进一步加大火力:“很多人连侯孝贤基本风格都不知道,上来就谈叙事、鄙视无情节,中国的电影教育、评价体系停留在什么阶段?”另有影评人“magasa”也跟着转发写道:“没有能力好好讲故事,是十年前国产古装大片最盛行时对中国电影的一种片汤话式的批评,看似犀利,实则一通废话,啥也没说,应用到侯孝贤身上更是牛头不对马嘴。马亲王这次的话很离谱。”以上内容基本呈现出“批马伯庸阵营”的中心观点。
也有相较之下比较温和的影评,微博“桃桃淘电影 ”没有过多针对马伯庸个人,而是直述侯孝贤的影片特色,“好多友邻都在说马伯庸的微博,还好啦,总归代表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的观点。侯孝贤从来不是把叙事放在第一位的导演嘛,即便当年的《悲情城市》,不也弱剧情、弱矛盾、留白、远景长镜头。这恰恰是另一些人喜欢他的原因嘛,喜欢侯孝贤,就是喜欢他的这种不同,各取所需吧。《就是溜溜的她》倒是很叙事。”
帮马亲王说句话:评电影非得了解导演风格?别拿“专业”刁难非专业!
马伯庸是谁?影评人?媒体工作者?还是电影业内?都不是。他是出过很多书、曾获过文学类奖项的青年作家,人称“马亲王”。若要进一步说,他是拥有27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种种身份表明,马伯庸不是电影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亦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那些“围剿”马伯庸的媒体工作者和影评,皆有些过度反应,给这样一条百分百个人感受的微博加上了过多“负担”。例如,“评价《聂隐娘》必须要了解侯孝贤风格吗,那对此没有概念的普通电影观众是不是都没有言论权?”
新浪娱乐策划梵一在微博上写道:“因为《聂隐娘》,一群电影记者、影评人围攻一位‘作家’的事真是让人莫名其妙。有人分不清啥叫文学啥叫文学史,有人分不清美术学和艺术史,有人可能不知道科学、科技哲学、科技史啥区别,当然有些专业人士也不知道电影学、电影史、电影美学的区别,就好像有的人觉得谈《聂隐娘》和谈侯孝贤风格没啥区别一样!”他认为,用“专业”去刁难普通人是件很缺德的事儿。“看电影,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看热闹的围观群众,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构架去解读、思考、把位,提出或者刻薄、或者有明显客观错误的观点,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事,但用“专业”当框架,自以为是的评价别人的知识体系,这与强暴是没什么区别。”
很多网友表现都较为镇定,微博名为Aribeth的网友留言:我得替马亲王说句话, 候孝贤的电影很好,我很喜欢,但是要作为商业片推没有一个明显的故事线对普通观众很不友好。马亲王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上预期这是一个商业片表示不喜欢可以接受,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简单的把候导演评价为“差”不是很合适,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理念是不一样的。
普通观众要如何评论一部电影才不触雷?这并不是必修教程。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以个人视角呈现观点,发表观点。围观了这场争执,媒体人“钱德勒-摩羯”不禁感叹:“看到那么多影评人“围剿”马伯庸,有点怕,原来在中国做有点倾诉欲的普通观众好难。已经成承认了影评人的专业,前方记者优先知情权,那一个外行一个普通观众发表下不想看的观点就这样了?呵呵,这种气氛也不太愉快。”(南音/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