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请您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西尔薇:《斯戴拉》讲述的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她的家庭在离巴黎比较偏远的郊区,在一个小咖啡馆,这种咖啡馆类似于咱们中国酒吧一样的,夜生活比较丰富的那种,但是她被送到了巴黎市内的一所所谓贵族学校上初一,所以她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要协调这种巨大的差异。
主持人:这部影片和另外一部影片叫《墙》,这两部片子是不是有什么共通性呢?
西尔薇:实际上在法国现在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法国的教育制度,大家都认为不是很完善,所以有些人就开始为此而工作,至少他们怀疑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在以后要改变,所以很多人拍摄这种片子,然后由此再引发人们更深一步的思考。
主持人:《斯黛拉》这部片子是聚焦于七十年代末,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整个教育的状况是不是有特别大的进步?
西尔薇: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我已经意识到我那个时代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不同了,所以我更想表现的是我那个时代,在我那个时代学校很多是各个阶层各个阶层聚集在一起,但是好像现在这种情况渐渐得到改善,这个阶级划分变的不明显了。所以拍这个片子我主要想回顾一些过去的生活。
主持人:这部片子是一个现实主义体裁的,它的拍摄方法是不是也有点类似于挺写实的纪录片式的一种做法吗?
西尔薇:这并不是一个纪录片,我是想通过这部片子来回应我童年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我那个时候人们是这样生活的,并且这部片子我们还有一个幻想成分在里面,就是可能这样一个人在生活中并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孩子太少了,不容易找到,所以还是有一种幻想的成分,并且在现实中我们把他抽离出来的一种个体。
主持人:您以前是拍音乐宣传片的,当时拍了很多音乐宣传片吗?
西尔薇:我只拍过两个音乐宣传片,之前我就转行制作电影了,因为我是做音乐起家的,但是最终我的职业还是定位在做电影,以前我是唱歌的,并且在《斯黛拉》里还唱了一首歌。
主持人:像教育这样一系列体裁的电影,您知道有一位导演叫“尼桑安德森”的吗?
西尔薇:什么时候?
主持人:1960年代。
西尔薇:我不知道。
主持人:您之前的几部片子,包括《一个兄弟》、《公主》,这些片子跟电影《丝黛拉》有电影美学延续性吗?
西尔薇:和《公主》有一定的延续性,在艺术风格上有一些延续性。
主持人:您个人对特吕弗《四百下》这部片子怎么看?
西尔薇: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出众,但是它是一部大众化的电影,我拍的人物是小众化的非常独立的电影。
主持人:就是说像特吕弗的《四百下》是更普遍的一个孩子的状态,您是一个更独立的,更有别于其他孩子的一个角色。
西尔薇:可以这么说,那个主人公也是非常自由、非常独立的一个形象,但是说到不同我觉得很难比较,四百下是一个男孩儿,丝黛拉是一个女孩儿,为什么你觉得四百下是非常特别的?
主持人:不是说特别,他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一种状态,就是他那种反叛的气质,他不是个个人,是一个孩子让大家知道他们那一批人都是那样的。
西尔薇:斯黛拉并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