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全球电影产业链论坛聚焦“互联网+”

2015年06月17日02:01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论坛嘉宾合影  论坛嘉宾合影

  奋斗乌托邦/文

  新浪娱乐讯 近日,由美国电影协会、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等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端均剧场举行。

  本届论坛以“互联网+ 时代的全球电影大视野”为主题,邀请到众多产业领军人物、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互联网+电影:IP、创新与粉丝经济”与“开放平台与生态系统”两大议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及建言献策。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事业管理局局长胡劲军介绍,去年上海市九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资金支持、金融税收、园区规划、人才培育、区县联动等7个方面对上海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给予扶持。未来上海电影将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中外合拍片的发展,并通过电影基地、集聚区的建设,集聚优质资源,升级产业链。

  于冬:粉丝不等同于真正的电影观众

  2015年,“互联网+”与电影产业无疑是最亮眼的两个时代主题词,出席第二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的十余位嘉宾们热烈探讨了粉丝经济、原创IP等现实问题,论坛现场气氛热烈、火花四射。

  于冬表示中国电影现在既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在“互联网+”大时代下,互联网在电影的投资、营销、粉丝经济转换、在线销售等四大环节上已经形成了闭环,同时以BAT为首的三大互联网的巨头都开始强势布局内容产业,这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事,“你首先不缺钱了,而且你可以有各种方式的表达,有新的电影语言,跟互联网有粘合度非常高的传递机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但同时,于冬认为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太弱、与好莱坞大片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可是,所谓的互联网经济、粉丝经济,又把中国的电影工业和电影体系,拉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突然觉得,我们的工业电影没有了,我们大片制作也不够水准了,我们的观众在哪里呢?粉丝不完全等同于电影观众,也不等同于真正的影迷”。于冬指出,中国电影缺创作人才、缺电影语言、电影产业革命,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中国电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一片红海当中,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因拍摄《利维坦》等佳片而享誉国际影坛的俄国导演、第18届上海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安德列·萨金塞夫表示,“粉丝电影”对他来说是个很新鲜的问题,但他并不看好这种电影的未来,“我想,粉丝电影可能暂时能带来巨大收益,但这种电影对人性和情感的挖掘不够深入,它离我们真正的艺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电影人来讲,原创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电影产业能够发展唯一的动力,对年轻的电影人来讲,我想提醒你们的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才华和对电影这份事业的信仰”。

  各界大佬倾情解析中国电影——这是一个迷人的时代

  第二届“全球电影产业链论坛”吸引了诸多来自电影、互联网界的大佬。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同样情怀满满,他感叹自己前几年在观察网络视频行业,“我一直很同情爱奇艺CEO龚宇,你怎么还能坚持下去呢?直到今年年初龚宇告诉我一个数字,我才对这个行业有期望。如果把这个场景理解清楚,我们处在一个希望非常伟大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成长为一片原野,但是我们阳光明媚、土地肥沃,所以我对中国的电影满怀希望和情怀。”

  爱奇艺CEO龚宇认为,对视频网站而言,最健康的商业模式是,一半左右的收入来自优质节目带来的用户付费,另一半则是通过提供海量的普通内容,吸引大量用户免费观看,获得广告收入,“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最大的负面因素是盗版,所以用户收费的方式没有发展起来,这必然影响到影视行业中占主导的电影行业,所以在线的电影发行,对电影行业过去的10年至少9年是白费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从一年半之前中国政府及主管部门、司法系统,对盗版的打击,使得大量的盗版电影从网上消失,给视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奋斗乌托邦/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全球电影产业链论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