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的胡彦斌[微博]自纽约游学归来后,频频现身各种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先是在哈林坐镇的《Hi歌》中大显身手,将一首女生创作的小清新Demo《不敢》改写得大气磅礴、层次丰富,近来又传出即将加盟《我是歌手3》的消息,但本人对此始终不置可否,令人十分期待。胡彦斌回应关于《我歌》的“哥德巴赫猜”,更从庞麦郎、《小苹果》的流行畅谈当今乐坛诸多“怪现状”,“音乐还是需要分级,否则可能会误导年轻人的价值观。”
谈音乐真人秀
“我的音乐品位不是复杂、层次多”
胡彦斌的音乐态度早就通过多首作品与音乐真人秀上的亮眼表现传达给大众,“坚持一种态度需要很多的自信,也要懂得取舍。”在《Hi歌》的录制现场,胡彦斌别出心裁地将女选手接靓创作的一首心情小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饱满的层次加上大量“胡氏唱腔”,让这首选歌时像是小女生的心情吟唱变得十分大气磅礴,开始具有一种戏剧的张力,小清新瞬间升级大气场。音乐总监哈林现场也对胡彦斌改编的这首《不敢》大为赞许,“喜欢复杂的、层次比较多的音乐,铺到后面时,像史诗一般,排山倒海”。
“我其实是会抓每一首歌的特质,”胡彦斌并不认为“复杂、层次多”是自己固定的音乐品位,“因为像接靓的那首歌,当中有一些旋律点让我有抓到这样的感受,所以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表达与分享,这也是胡彦斌自己玩音乐的理念与态度,“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你可以用一首歌帮他走完。”
至于近期最热的话题,“胡彦斌到底会不会上《我是歌手3》?”他嘻嘻一笑,与记者打起太极,“《我是歌手》?我就是歌手啊!”作为最早被爆出的可能人选之一,早在去年总决赛便担任过“帮唱嘉宾”的胡彦斌对此消息一直不置可否,“这是大家关注的一个平台,也是给歌手表现的一个地方,这样的舞台对于能唱的歌手来讲,其实是一个跟观众交流的好方式。”
—那么,别卖关子,你到底上不上《我是歌手》?
—我不是学了导演吗?以导演的方式应该说:把悬念留在最后。
游学纽约,拍电影,之后干吗?
“下一步开始玩音乐教育”
“从事一件事情很久之后,出现了一个疲劳期,然后对自己可能有一个新的要求。”于是,出道很早的胡彦斌来到纽约,开始系统学习电影导演。一年之中,他和同学们一道,跑遍全纽约拍素材,完成拍摄作业。“我们是三个人一组,一个人一年下来要交四部作品,从三分钟、五分钟到十分钟,最后毕业时完成了一部十五分钟的短片。”这部讲述一个美国摄影师从声名显赫到被人遗忘的传记短片便是胡彦斌精心完成的毕业作品,回国之后,他又进入北电的导演系进修班,完成了一年的课程。
“我觉得我是一个蛮愿意分享和表达的人,”对于这种“不务正业”,胡彦斌觉得自己对音乐和电影的热情是一种相通的情感,“不管是快乐的,还是跌过跟头的地方,我都愿意分享和表达出来,给人家一些借鉴。”
那么,除了音乐和电影,这位热情的分享和表达者下一步想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心情和态度呢?“我会成为一个创业者,目前在做音乐教育的部分,已经筹备了将近有快一年的时间。”从很久之前便想成为一个音乐老师的他决定将自己的课堂搬上网络,“希望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真正的纯粹的音乐应该怎么学和怎么玩。”
南都娱乐× 胡彦斌
“庞麦郎的流行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南都娱乐:很多大咖都变成“综艺咖”,有没有想去音乐之外的真人秀试试身手?
胡彦斌:其实真人秀还蛮有意思的,但是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没有传播给大家,当然娱乐是一方面,但作为公众人物,自己的个性、理念和一种正能量的东西都需要转达给大家,这样的话,年轻人看到你,他会感受到一些比较阳光的东西。
南都娱乐:对庞麦郎现象怎么看?
胡彦斌:像庞麦郎这种,我一直觉得是一个幕后团体在策划,它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当然,如果它是一个正常状态,那也可能是我已经被淘汰了。因为我觉得,音乐毕竟是艺术,还是给大家美感为主,如果要低俗,那就是另一种低俗的玩法,也可以称之为搞笑。低俗、搞笑的歌曲也是被需要的,但是这些东西需要被分清楚,中国电影不做分级,音乐总是要做做分级的。如果这些搞笑的“神曲”被大规模传播,或者是说被捧到一种不应该的高度,会给年轻的小孩子传达一些错误的信息,会影响他们将来的。所以我觉得,音乐分级是一个关于社会责任感的事情。
南都娱乐:最近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小苹果》在美国获奖。
胡彦斌:是,最早听说时我觉得蛮屌的,而且对于《小苹果》这首歌,我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我会觉得为什么我们又old school(返潮)到原来那种土土的音乐风格,当大妈大婶都喜欢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发现原来我可以像凤凰传奇[微博]一样接受他们。后来,我看到那些时尚人士包括苏芒在台上开始跳《小苹果》的时候,我又意识到,原来这是一种“健康”,它让大家运动起来了,这样的话,我就已经不把这首歌当成一首正常的歌曲来看了。
南都娱乐:所以你觉得《小苹果》的流行,文化意义多于音乐意义?
胡彦斌:对,我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传播的方式去看。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观念转变,并不是说我一上来就接受《小苹果》,我是不接受的,觉得挺土。但是后来我慢慢把它理解为一种另外的表现和传播方式。
采写_本刊记者 杨蓓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