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说吧,记忆
黄鸥
两年前,我的儿子6岁,为了丰富他暑期的文化生活,我特意从中影公司的音像店买了《闪闪的红星》等正版VCD给他看。放映之前,先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游说,生动地描绘了潘冬子战斗的童年,以及当年儿时的我是多么地喜爱这部电影。巧合的是,那时我也6岁,是父亲领着在北京军区大院里坐在银幕的后面看的。至今我还记得冬子妈在熊熊烈火中精神抖擞地唱歌的样子,风吹动了银幕,银幕上的火焰仿佛燃得更烈……儿子终于同意坐下来看了,我兴奋地在旁陪看,盼望着他随着故事的起伏跌宕表现出爱和恨。没料到,20分钟后儿子坚决要离席,没关系,我关上电视又找出了电影小人书,追着儿子讲完后面的剧情。说实话,当时他的反应让我失望,这曾经让我的童年浮想联翩的电影根本引不起他的兴趣,恐怕只有潘冬子杀胡汉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看得出,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杀人又放火让他大为吃惊,不管理由怎样。没过多久,儿子就学会了两个词——“暴力”和“恐怖”,并且运用得当。去年,我的父亲出于和我同样的愿望,带他到电影院看美国的大片《木乃伊归来》,顺利地买票进入影院,20分钟后,儿子对他外公说,这个电影有点恐怖、并且充满了暴力,我不想看。
从小看革命的电影长大,虽然我是个姑娘,但童年的游戏里没有美丽的娃娃,一样是扔着塑料手榴弹和男孩子们一起打打杀杀,十多岁时最舍不得丢掉的玩具是父亲送给我的一把匕首,酷似金属,其实是橡胶做的,尖儿是软的。我从来没有对我阳光灿烂的童年产生过质疑,我和父母、外公外婆、舅舅姨一样,有丰富的精神食粮——《白毛女》、《奇袭》、《东进序曲》、《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春苗》、《杜鹃山》、《红色娘子军》、《农奴》、《战洪图》、《渡江侦察记》……我的第一本电影剧照小人书是《龙江颂》,我没觉得它们不是为孩子做的,如果看不懂,我怪自己还不够成熟。
这次做书,和同龄的青松一起访谈了多位也可以说是同龄的导演,每当大家谈到童年对电影的记忆,我们都会心地笑起来,搬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几乎是共同的记忆,还有那些本不该属于我们童年的片名,永远刻在了我们的脑纹里。——随着采访的进度,逐渐,我感到有点惆怅,成日在世俗现实里奔波的我几年都没有惆怅过了,这两个月为这本书陷在电影里,心里并不舒服,一些过去没有想到、或者不愿去想的问题涌现出来——其实,我们的童年没有电影——便是其中一个自己恍然明白、又不愿接受的过去时。
年初,陪儿子看全球风靡的《哈里波特》,这可不需要动员,看后就自做主张要改姓波特,还好,说是仅限于他的英文名字,并堂而皇之地写在英文课本上。不得不说他真是幸福并且很有自己的见解,现在有适合他年龄的文化娱乐,他还敢当面拒绝成人文化。另外,顺便提一句,我也算幸运,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真不知在敌人面前,我是否有勇气像金环那样拔下尖利的发簪扎向鬼子的喉咙。
再说说我惆怅的第二个原因。
2000年,有位韩籍的世界级小提琴家郑京和来北京演出,一位年逾50的风度翩翩的女人。看她的演出颇要有自制力,她不允许现场有一点杂音,咳嗽、屁股蹭椅子的声音、更别说手机作响。相对于我们的大多数乐队毫无激情、仅保证无技术故障的演出,郑京和和她的小提琴让我震惊,一种如胶似漆的缠绵、巫山云雨般的气势,使观者卷入她和音乐共同制造的美妙漩涡。
最爱一个人,会渴望和她翻云覆雨。迷恋一种艺术,会用旺盛的生命和她磨合而渐入佳境,并且不断把造爱的成果展示给人看。郑京和已经是大师了,每年演出季到来,她都会走出伦敦的家,到世界各地演出。欧洲文化演出界良好的运转体系不会浪费掉有价值的人,给她舞台,给她空间,同时每一次演出都在培养喜欢古典音乐的观众。
说起观众,我第一次在巴黎看到人们在周末的晚上在电影院前排起长队,吃惊之余有些感动。这怎么可能呢?为了看场国产电影排上40分钟的队,如果在国内,这种现象该叫“盛况空前”了吧!可是在巴黎,每个周末繁华地段的每个影院都会盛况空前,因为国产的、也可能是因为好莱坞的、也可能是因为伊朗的、中国的……
一方倾力创作,一方萝卜白菜各得所爱。如果中国电影如是,我就是杞人忧天了。
曾经出于对电影的迷恋,在中影公司主办的杂志《中国银幕》工作了3年,本书中的大部分导演都曾采访过,我尤其喜爱到拍摄现场,虽然食宿条件颇差,但是兄弟们在创作中的状态总是会感染我更加关切着电影。谁能否认,这些年不正是他们该铆足了劲儿大干的时候!关切、喜爱、迷恋……对电影表衷心不在口头,作为铁杆影迷,最高兴的是能够看到电影,看到该在我的头脑里刻印章的电影——肯定有。看到了,估计我就不再惆怅了。
本书在采写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代表程青松和我个人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
书中的每一位导演,专门为本书提供了个人简历、影评文章和珍贵的照片、海报等资料。
徐伟,电影《秘语十七小时》和《哭泣的女人》的摄影师,和我们一起访谈了多位导演,并拍摄图片。
郝建、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的两位教师,优秀电影的忠实信徒和传播者,在做本书期间,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鼓励并提供文章;
崔子恩、吴冠平、单东炳、杜庆春、刘擎提供影评;
洪凌、李逸君翻译姜文和王小帅提供的国外影评;
严倩虹、戴莹莹、李里、周小燕、林琳、黄南风、王阳、张雅琳、谭崎、杨婉平,帮助查找资料、剧照及图片处理协助;
王小帅父母及夫人桃子、贾樟柯的夫人朱炯、孟京辉的夫人廖一梅、姜文访谈的协调人燕子、陈旭,为完成本书曾经多次麻烦过他们。
再次感谢爱电影的人们,没有热爱就没有这本书。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