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布奖典礼。上回大约是十年前吧,当时我的身份是来自台湾电影界的朋友,一到现场,看到大家簇拥着萧芳芳入场,她只能遥遥地向我招手,连句话都说不到。接着又是一团人挤着张国荣,他说:“咦,你怎么来香港了?”我来不及回答,他已被挤走了。
十年后,萧芳芳已是半退休状态,张国荣更离开人世,令人不胜唏嘘。
香港金像奖也已经有了若干改变。首先,记者不再有机会挤在明星旁边团团转,使明星寸步难行。大会学起戛纳、威尼斯电影节,用红地毯和栏杆围起长长的星光大道,记者有特别摄影及文字特区,影迷更被挡在安全距离外,No touch(不准接触)!
大会的手笔也非凡,我和易智言、陈柏霖代表入围“亚洲优秀电影”奖的台湾电影《蓝色大门》,大会派出劳斯莱斯轿车送我们入场——其实我们旅馆只在会场隔壁,走路不到五分钟。经过一大堆镁光灯和人墙后,还得在一块大墙壁签名后才能入会场。对我们这种不是明星的人而言,这套繁文缛节还真冗长。
但整个典礼都非常短暂精简,表演节目也不喧宾夺主,主持人更不是与电影毫无关联的人。但满目均是梁朝伟、刘德华、张学友、张柏芝等人走来走去时,气氛仍有点超现实!
但香港电影金像奖真正的改变,是大量地向内地靠拢!以及台湾的完完全全边缘化!
整个典礼多个大奖都有内地影人参与颁发,姜文颁发“最佳影片”、冯小刚颁发“最佳导演”,此外,徐静蕾、周迅、秦海璐个个登台,还有奥运金牌体操选手也来了。颁奖典礼在台湾却无缘得见,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此事,而内地中央电视台三台却同步转播。
内地电影在香港有这么受欢迎吗?我问周遭的香港人,他们摇摇头。事实上,许多内地电影压根儿没有在香港上映。那么,如此大张旗鼓向内地示好是为了什么?
当然还是市场!
我碰到“华谊兄弟”的王氏兄弟,他们说去年发行《手机》、《天地英雄》等片,共赚进一亿几千万人民币。《英雄》在内地市场的票房高达三千万美元,让好莱坞惊讶,也激起了香港电影圈的雄心壮志。
加上内地晚近又通过CEPA法规,使香港影片可被视为内地片上戏院,不需要再抢外片稀少的二十个片额,于是香港影人个个磨拳擦掌,盯着令人垂涎的新市场,视为香港影业绝处逢生、东山再起的机会。
于是《无间道》系列开始有了陈道明,于是《大城小事》搬到了上海;于是每部港片开始摆脱本土性,尽量向内地口味靠拢,即使本地观众抱怨节奏变慢,内容不够俗、不够劲,电影界仍努力变身,甚至派明星到内地宣传也不遗余力。
在非电影因素的冲击下,台湾自然边缘化。整个电影金像奖,如果没有《蓝色大门》获提名“亚洲优秀影片”,几乎毫无台湾的Input(输入)。我开玩笑地用阿Q的口吻说,至少舒淇来自台湾,林嘉欣、杨采妮、吴建豪、吴彦袓父母来自台湾,李心洁发迹自台湾!噢,还有曾宝仪的妈妈是台湾人,这些得算是台湾的代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