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找机会打破“我不是影评人”这个诅咒时,我曾考虑过是否要向《星岛晚报》以外的其他报刊投稿,碰一下机会,可是我马上打消了这念头。因为我想既然“影画戏”版的编辑会以“我不是正式影评人”为理由不刊登我的稿,那其他地方亦不会有多大分别。
因此,我集中精力去想的问题是,怎样能成为一个“影评人”。我跟编剧班上的同学谈过,大家都很肯定我不会从任何职业训练及课程中,拿得一个影评人的牌照或学位,因
此除了找个地方去“注销”你的稿件外,别无其他方法。
我下定了决心,既然没有地方能让我成为影评人,那我就自己让自己成为影评人好了。
我将市场上大部分的报纸杂志买了回来,然后看看哪份是发行量较少但又有影评版的。我发现市面上有一份像同人志般印制的刊物,叫《年青人双周报》,从其粗糙的印刷和排版,可看得出它不可能是一份发行量很大的报刊。而其中的影评版排得密密麻麻,令人一看就头痛,懒得再读下去的设计,正好合我心意。
我先从我近期所写的影评中,做出一个写作成绩的排名,然后抽出我认为当中排第二和第三位的最佳影评,然后拿去“植字公司”做打字,过去我学平面设计时所学的东西,现在便大派用场。我把《年青人双周报》拿去“植字公司”,吩咐他们把打字的级数和行距,弄得跟《年青人双周报》内的文章一模一样。我还弄出一个隶书字体的标题。我记得那两篇影评,一篇是比较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小飞侠》跟周润发主演的《我爱扭纹柴》。而另一篇则是探讨日本怪兽电影《哥斯拉》的正邪两面性。
我在《电影双周刊》剪下这几部电影的剧照,然后将照片跟完成的植字和标题并贴在一起,跟着拿去影印再影印,弄得模模糊糊,仿佛从报纸剪下来的剪报一样。
可能有些人会感到好奇,干吗要用认为写得第二和第三好的影评去做,而不用最好的?那是因为我在制成了这两篇“已刊登影评”的剪报影印本后,就连同那篇我认为写得最好的影评手稿,一起寄到《星岛晚报》的影画戏版,当中还附有我的一封短信。
我告诉编辑廖小姐,自从上次跟她碰面后,我对他们报社的编辑政策加深了了解,因此这几个星期以来,我不断地在其他报章杂志上争取发表影评的机会。同时间亦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写作技巧,终于在努力不倦之下,近日有两篇影评成功被《年青人双周报》采用。因此我现在已算得上有影评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正式”影评人。
所以我现在将我新写的影评投稿和早前所刊登的影评剪报寄给她,希望编辑小姐能考虑采纳我的文章。
一星期后,《星岛晚报》刊登了我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