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电影市场化之路(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11:54  三联生活周刊

  高军也说:“发行业相对比较被动,比如说一部影片就奔着贺岁档来的,发行不能不让它进贺岁档。1997年做贺岁档时,好影片只有一部《甲方乙方》,第二年有了几部影片《不见不散》、《男妇女主任》、《没事儿偷着乐》等同打擂台,结果赔得多赚得少,慢慢地大家就不敢做了。”陈国伟说:“现在电影人对档期的概念太强调,都挤在一个档期,其他季节都不供影片,人为地造成档期挤得一塌糊涂。像最近的圣诞节,前面有《集结号》、《投名状》,后来还挤进《大电影》蓝莓之夜(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电影市场化之路(6))》,到了1月初就没有影片了,人为地造成了淡旺季。2006年,《夜宴》9月份上的,《墨攻》11月份上的,票房照样也不错。我给电影局提了一个建议,能不能以后把美国大片放到淡季去。像2007年的《变形金刚》,你把它放到7月份,前面的一个《南京》,后面一个《男儿本色》就撞死了,如果把《变形金刚》放到3月份去,照样会招来观众。”

  周宝林说:“电影局正着手协调解决这个问题。电影在什么时间发片肯定是市场行为,我们所要提倡和鼓励的是,制片跟发行这块增加信息透明度,让院线、发行公司提前知道今年在什么时间可以推出什么影片。过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现在是委托中国电影发行协会来让这个市场尽可能平稳发展。政府方面肯定不希望档期过于集中,希望一个平稳的市场,给更多的影片提供空间。关键还是好影片,好影片在什么档期上映效果都会好。12月份咱们国家也没有圣诞,也没有放假,元旦也只放假一天。”

  那么为什么年底贺岁档期电影票房会这么好呢?这是跟多年来消费者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概念有关系,关键是用什么方式培养观众的消费习惯,开发新的档期取决于用一种什么样的消费概念,使之成为一种传统。

  从中国电影市场没有档期概念到档期市场的成熟,再到档期制约电影市场结构分配的不平衡,也充分说明中国电影市场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成熟,那些统计出来的各种票房数据反过来更加制约了电影制作发行人的思路。每一个档期都有一个消费极限,随着电影投资越来越大,也就越来越接近市场消费极限。最近,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虽然已经安排在今年7月和12月两个黄金档期上映,但由于已经投资7亿元,上下两部平均投资3.5亿元,在暑期和贺岁档能否赚回1/3或1/2的票房,就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容量来说风险极高。陈国伟说:“从产业角度讲,投入产出比,我们始终强调它的可计量性。”

  而造成电影档期扎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等投资影片比较少,如果投资在1000万~3000万元的影片能避开大片档期,会开辟新的票房盈利点,这样会让观众在任何时间都有电影可看。

  但是,市场起步很低的中国内地电影产业还需要时间。陈国伟说:“现在先把电影市场做大再说。不管什么电影,先把观众培养起来。过了这个阶段,国产电影才有可能出现多类型化,市场细分,对市场定位和把握会更科学准确。这时候中国电影才会真正繁荣,可能那时候会专门设立一条艺术院线。但就目前而言,我可以持一个否定的态度,这类影片在营销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像贾樟柯这种电影,要放,肯定哪一家电影院都会给他放,但最终市场到底有多大,取决于影片的本身和宣传。像千里走单骑(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电影市场化之路(6))》,如果不是张艺谋导演,这部影片可能就两三百万元的票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