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影坛享有“获奖专业户“美誉的张艺谋这回在戛纳失宠了,他呕心沥血的新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惨遭“滑铁卢”,和“金棕榈”失之交臂,只捧回了个毫不起眼的技术奖。我以为,这个技术奖只不过是人家老外给张艺谋个面子,仅仅是安慰奖而已。然而国内电影界对此奖却似如获至宝,某些权威人士甚至撰文表示:张艺谋以前虽然在国际上拿过不少大奖,但大多数都是钻在穷山沟里把中国农民的愚昧落后兜售给洋人看,这次转向都市题材描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黑帮仇杀,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可喜可贺。于是,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围绕着这部耗资四千万元的巨制大做文章,籍着张、巩分手的花边新闻,一时间搅得国人的心痒痒的,大有先睹为快之感。可是当我怀着兴奋的心情,随着人流通入电影院欣赏完这部被某些评论撑之为开创中国娱乐片新境界的《摇》片之后,那种失望心情比看张艺谋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强烈得多。
当然,对一部影片的评价,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但是在看完《摇》片之后,脑子里不禁跳出了一个很大的问号:张艺某是不是哪根神经出了毛病,放着好好的老路不走,却忽然间对旧上海的黑帮题材发生了兴趣,以至于拍出这部不伦不类的都市黑帮片。在影片中,除了那栋神秘莫测的豪华别墅、喧嚣烦杂的歌舞场给初来乍到的小水生以困惑和迷茫之外,我们看不到旧上海十里洋场那独特的世事风情,也无法洞察生存在这个魍魉世界里各色人性的扭曲与挣扎。由于环境描写的淡化处理,也造成了片中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的简单化、公式化。例如巩俐扮演的小金宝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从片中某些情节的交代可以看出,她原先是个天真无邪的农家女,但后来却如何变成了黑帮老大手中的玩物。至于她那良知与邪恶并存,冷傲与孤独共有的复杂性格的形成,影片都未作深入的刻划,从而导致小金宝最后的惨死没有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重要一条就是: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对这类题材不熟悉和不了解。
大家知道,张艺谋这个喝黄河水长大、从黄土高坡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艺术家,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他所熟悉的是那块生养过他哺育过他的黄土地,所以当他把电影的镜头对准高粱地、酝酿场、大染坊的时候,那种乡土气息就会扑鼻而来让你倍感亲切。而今,张艺谋也想学“陈奂生进城”来个“农转非”,我看这也是受了时下许多第五代导演一窝蜂赶拍城市题材的影响,妄图把摄影机扛到都市喧嚣的大街上,可是那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他熟悉吗?
听说张艺谋很欣赏美国当代电影大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拍的《教父》,可是他忘了一点,人家科波拉先生可是自小就在纽约区长大的,从小就与当地黑帮人物有来往,在拍《教父》期间还与黑手党有过密切接触,正是这种深厚的人生体验使他拍出了这样一部非同凡响的揭露黑手党内幕的史诗般作品。而张艺谋这个在黄河水中泡大的农民艺术家,有跟上海青红帮打交道的生活经历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在《摇》片中,张艺谋只能靠放几首《桃花江》之类的时代曲,露几下女人的大腿来蜻蜓点水地展示一下上海滩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根本挖掘不出骨子里的东西。
一个艺术家,无论写小说,还是拍电影,我觉得都应该创作自己熟悉的题材,这样才能感同身受,产生逼真的艺术效果,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因此我真诚希望张艺谋能从“都市梦”中醒过来,回到自己擅长的农村题材中去,这样对自己,对他熟悉的观众,相信都是公平的。 最初发表在1996年9月广州《舞台与银幕》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