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人有“耳轨”一词。如果歌曲的旋律中听,容易入耳,符合顾曲人平日听歌习惯,就是“啱耳轨”(适合耳轨);否则,就是“唔啱耳轨”(不适合)。
他们的说法,和近年外国音乐学者的研究发展,不谋而合。近二三十年,外国大学的精神病学者,发现有些音乐对精神病患者,有宁神作用。于是便想探讨其中原因。这些年研究下来,有不少发现。
例如,发现人类听觉,对音韵的组合,会形成习惯。不同的组合(Pattern),会令听者产生亲切、舒服,或不安、烦躁的种种不同效果。
这是合不合“耳轨”的缘故。合“耳轨”——接近听者平日对音韵组合形成了的习惯,听者就觉得旋律动听,悦耳。因为符合自己脑中已有的Pattern。
所以,写流行曲,旋律要“新中有旧”,也要“旧中有新”!
这是“耳轨”习惯,控制了我们的喜恶。
全部似曾相识,就旧。对旧事物生厌,是人之常情。所以歌的旋律,句句好像从前听过的不行。太没有新意了,听众不会感受到新的刺激。
太新的旋律,音符组合,完全出人意表,和听者的耳轨与Pattern绝不相类,也不行。新得令人无法接受,听众就会掉头不顾。
必须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既亲切,又有惊喜,这样,全合“耳轨”,歌就中听!就流行!黄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