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克莱德曼的钢琴秀像一场蓝色的海啸淹没了北京;而13年后的今天,克莱德曼再度来京献艺,只能在少数当年亲历者心中掀起小小一波怀旧的涟漪。
作为参照:13年前,国人心目中的时尚不过是皮尔·卡丹西服、雷达表、丰田汽车等等;而13年后的今天,当阿玛尼服饰、劳力士手表和宾利轿车等奢侈品长驱直入中国市场时,蓦然回首,克莱德曼也不过就是文化领域中的半调子“名牌”。
我们不仅在经济领域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一百年的发展道路,在文化视野和时尚品位上同样如此大踏步地追赶着潮流前沿,克莱德曼13年后的归于平淡,正是时代飞速发展的标志之一。
但是且别高兴得太早,我们用13年的时间挤掉了克莱德曼超出自身价值的“泡沫”,与此同时也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中生成了大量克莱德曼式的“泡沫”。见识了“三高”演唱会、《图兰朵》等演出盛事以及帕尔曼、阿什肯纳齐等真正的国际级大师之后,我们在对外的鉴赏品位上无疑已经具备了慧眼识珠的能力,却对内放任文化的“垃圾食品”层出不穷。看似很矛盾的现象,就这样真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如果有人问你:克莱德曼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克莱德曼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克莱德曼的艺术个性是什么?相信你很难归纳出一个子丑寅卯来。或者你要故弄玄虚的话,也可以回答说:没有特点就是克莱德曼的特点,没有风格就是克莱德曼的风格,没有个性就是克莱德曼的个性。
事实上,克莱德曼就是以放弃鲜明的个性与风格换来了中外通吃、老少咸宜的效果。
事实上,在人类文化日益浮躁、人类思维日益懒惰的今天,一切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畅销与热卖都具有克莱德曼式的潜规则。
与精选细烹的德国牛排相比,麦当劳的汉堡包没有风格;与手工打造的劳斯莱斯相比,日本汽车没有风格;与《一地鸡毛》、《无悔追踪》、《走向共和》相比,韩剧没有风格;与白先勇相比,琼瑶没有风格;与田壮壮相比,张艺谋没有风格;与朱哲琴相比,刀郎没有风格;……而不用比当世顶级成熟钢琴大师,即使与李云迪、郎朗相比,克莱德曼也是没有风格的。但是,在商业指标的较量中,往往正是这些没有风格的,打败了那些风格鲜明的。
看起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价值判断力日渐退化。由于商业追求和艺术追求的目的不同,所以二者的发展自然成反比。越是风骨奇峻,越是曲高和寡,相反越是“柔若无骨”,越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
克莱德曼由此成为一个文化寓言,折射出新世纪前后中国文化的“软骨病”。叶未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