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0》要结束了,我的第一反应跟所有人基本一致——啊!
它不算是什么热门节目,也不是红透半边天的剧集,但30年里,它是TVB和观众间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不像苟延残喘的《真情》终于跨越了1000集,也不像《奖门人》隔几年来一次隆重而感人的告别,《K100》一直以来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像一个不善言语而热心的朋友,需要她的时候她总会在身边。TVB这次大刀阔斧也太“大”
太“阔”了吧?
我们习惯了通过它追寻TVB的一周收视业绩,用自以为至高无上的标准审视着大众的品位;习惯了透过它的双眼遥控探班,偷窥演员定装前后的模样;习惯了拍成MV般的明星专辑,冷眼旁观他们的自我推销……
像翻过了最后一页,合上一本心仪的长篇小说,心底无限惆怅。无论故事的结局如何,只想到就此要和其中的角色一一道别,心中不舍。30年的《K100》,正如播了十年的《老友记》、200集的《X档案》,漫长得已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预料或无从预料的告别就像是生命中的好朋友突然硬生生地被拖走,一切往事都已成追忆。年少的时候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句“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的,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生活反反复复地演示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只是牛皮灯的我们永远也点不明。
其实对娱乐产品的不舍正是隐含了我们对过往的依恋,一个节目、一部电视剧、一首歌,见证过我们的喜怒哀乐,《老友记》里的演员从年轻少艾拍到结婚生子,与此同时,我们又走过了多少岁月?
有TVB太上皇之称的曾醒明回答得很得体:“作为一个电视台,不可以有历史包袱,应该不断向前看与时俱进……其实节目停播只代表它完成了一个历史使命。”《K100》的确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曾经每周一次的户外“自由讲”,众多观众拿起麦克风提意见,鬼马风趣或是义愤填膺,仿佛每个人都出自无线这个大家庭;它也试过被挤到深夜播放,收视低微,曾志伟立即“浮”到镜头前,滔滔分享“奖门人”高收视的经验;它曾经邀得陈启泰和陈芷菁做主持,走成熟资讯型路线,后又成为新人试验场,让初试啼声的小辈们尽显青春活力之一面。再后来,竞争随资讯的发达而日趋激烈,本来独家的无线探班、庆功、访谈不再独家;本来不太讲时效性的娱乐新闻今时不同往日,身价渐涨,把它们全部堆到周末播放非常被动。因此每天的娱乐资讯节目《娱乐新闻眼》、《娱乐大搜查》、《东张西望》应运而生,每周一次的《K100》使命就此完成。
正是“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本报娱乐评论员 何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