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对于一些民歌手来说,是凛冽的寒冬,而对于另外一些民歌手来说,则是万物复苏的初春,尽管在复苏之前不可避免要有一场料峭春寒。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所有的民歌手,包括业界,都感受到了这肃杀的寒意。
表面上看,是网络歌手和流行歌手抢了民歌的饭碗,实际上,业内人士都知道,远
不是这么回事。以往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民歌手和流行歌手是不搭界的,换句话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儿。
根本的原因是,公家的演出一下子少了,少到了让民歌手闲起来的地步。
前不久北京搞了一场大型民歌演出,几乎所有的有头有脸的民歌手都到齐了,有人激动地说,这是一场民歌的盛会,也有人不无调侃地表示,这是因为民歌手都在家闲着没事干,所以喊谁都能喊来。
的确,对于民歌手来说,生存的空间已经越来越逼仄,甚至到了“饿起来”的地步了。听说有的民歌手,上半年就一场演出也没接到——心慌啊。
不过,年轻的民歌手,尤其是歌路比较独特的民歌手,却普遍在这个寒冬中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她们的敏感和灵活,让她们善于抓住一些机会,并借此营造出更大的人生平台。
抓作品,抓一首好作品,这是每个民歌手都在考虑的一件事,抓什么样的作品,不仅是歌路问题,更是歌手本人的艺术大方向问题。不夸张地说,抓作品跟压宝差不多,压对了,没名的能一夜成名迅速窜红,有名的能锦上添花越来越好,压错了,结局就不必说了。
从民歌四小民旦之首成功变身民歌四小天后之首的祖海,就是非常善于抓作品的一个歌手。从当年的《为了谁》,到今年的《和谐中国》,可以说,她抓到的作品,都是能为她加分的作品。她喜欢动脑子,善于动脑子,这样的结果,就是使自己总能站在时代的潮头。
由此不难理解,在整个中国、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谐的契机下,身为军旅歌手、中共党员、全国青联委员的祖海推出的文艺界解构和谐社会的破题之作《和谐中国》,为何会被业界人士评价为继《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曲目。
这是祖海的聪明,不是小聪明,是大聪明。
而在四小民旦接班人——新晋四小民旦当中,年龄不大的谌蓉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脱颖而出,靠的是“特色”二字,除了撼动人心的美丽、天籁般的嗓音、绝佳的舞台感觉和充满亲和力的台风之外,她最大的特色就是亲切感和亲和力,在台上,她特别有台缘儿,特别招观众待见,可以说,这是她的独门绝技。
说一个演员有台缘儿,应该是最高褒奖了吧。
套用那句著名的话说,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一个艺人能够“出来”,绝对有她“出来”的原因,同样,一个艺人老是不能“出来”,绝对有她“出不来”的原因。
在寒冬的大气候下,民歌手“抗冻”的能力各有不同,“取暖”的方法也大不一样,所以,就有了不一样的态势和结局。
诗人早说过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除了被“冻僵”的一些民歌手之外,更多的民歌手应该听到这句话了吧? 邓鲁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