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2006年央视春节晚会专题 >正文

东南快报:有一台春晚摆在我面前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0:56 东南快报

  曾经有一个节目放在我的面前,我忙着打麻将没有去看,结果在家破坏了传统,出门不知道聊啥,想看错过了重播,买碟才发现没有……现在后悔莫及,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愿意说三个字:看到底!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时间限制的话,我希望是——4个小时!这并不夸张,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福州读者的想法。近日,本报针对春晚在福州地区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活动,共随机调查60人,20-30岁共22人,30-45岁共27人,45岁以上共11人。

  在20-30岁的受访人中,明确表示要看的有9人,占被访人数的40%,明确表示坚决不看的有6人,占被访人数的27%,相信自己一定会完整地看完全场的有3人,占被访人数的13%,更多的则徘徊在看与不看的边缘。

  30-45岁的受访人中,明确表示要看的10人,占被访人数的45%,明确表示不看的有15人,占被访人数的55%,而几乎没有人表示自己一定会完整地看完全场晚会。

  45岁以上的受访人中,明确表示要看的共有8人,占被访人数的72%,明确表示不看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9%,而表示自己一定能看完的则有6人,占被访人数的54%。

  不看春晚的理由

  理由1:时间太长

  “4个小时的节目太长了,而且现在晚会太多了,不像以前一年到头就看那么几场,而且现在的内容也都差不多,看着看着都没意思。”陈小姐对记者表示,“而且选择性太少了,每个台都是央视春节晚会,体现不出本土的东西来,没意思。”

  时间长、内容陈旧、模式单一已经成了那些不喜欢春节联欢晚会的三大罪状,在被采访的20—30岁的福州市民中,有33%希望压缩春节晚会的时间,让晚会紧凑、精粹一些,在还没有开始觉得累的时候就结束。

  理由2:过年方式的改变

  “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是大家围坐在家里,吃年糕看电视,现在就不同了,比如去年春节的时候我就出国旅游了,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没看,今年我想可能还是不在国内吧,回来的时候再看也没什么意思。”林先生的理由更加简单,春节晚会不但可有可无,甚至于没有时间看,因为对他及许多的福州人来说,连过年的定义已经只是简单的7天假期而已,而这样的观点在受访者中占到了50%。

  理由3:内容恶俗

  在小何的印象中,春节晚会最令他感兴趣的节目就是每年主持人出来报告收到了多少个电话短信的祝贺信息。“截至目前(后边报个时间),我们一共收到了多少多少个电话和短信,每年都是那个腔调,特别像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每个周一上午念处分决定的口气,只不过带点笑容而已,透着更阴险的味道。”

  对于内容的反感而放弃春晚的受访者共21个,占受访者人数的35%。

  关注春晚的理由

  理由1:传统值得保留

  “当然会了,这是一个传统。”王女士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关注从第一届到现在一场不落。“蒸年糕、吃团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啊,不管怎么说,我都会看的。”

  和王女士抱着同样观点的何先生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中国人总是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春晚够热闹,气派够大,明星够多够分量,这就是为什么它能生存下来的原因,因为它抓住了中国人的过年心理。”和传统沾边的东西都是人民群众所最喜爱的,因为习惯而看的受访者共有34人,占总人数的56.6%。

  理由2:看春晚省钱省事

  商品社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陈先生喜欢春晚的理由就是——省钱又省事。“有一年春节在北京出差,除夕晚上就跟朋友在酒吧里过的,吃饭也是在馆子里对付的,一晚上下来,没吃啥好东西,也没玩什么,一人就不见了几百元钱,后来我算了算,如果是在家里吃的,了不起100块钱吧,然后坐家里看晚会,一看看4个小时什么钱也不花,看完直接睡觉,多划算!”

  省钱乎、省事乎?能想到这个层面上也算是高手了吧,在60位受访者中,只有陈先生一位上升到了经济角度。

  理由3:另类孝顺父母的方式

  “看春晚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拍马屁的机会,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过就那么4个小时,没什么。”周小姐的看法是,老一辈的人非常注重春节的热闹,认为一定要阖家团圆,看春节晚会是过年的必备程序之一,“陪着老人家看看春晚,聊聊天,磕磕瓜子,算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吧,如果没了春晚,或是我们不陪他们看,老人家估计挺失落的。”

  虽说孝顺父母是个天天月月年年都要做的事,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繁忙,有点时间拿来谈恋爱都不够,逮着春节这个大好时机孝顺一下,一年就这么一次,4个小时也就不算什么了。这样想法的共有35个,占受访者的58%。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