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冯睿专栏专题 >正文

冯睿:千里战无极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6:10 新浪娱乐

  有贺岁档这一说法以来,今年底的电影市场可谓近年来最为有看头的一次,当然看点并非尽在电影本身,而是电影之后的那两个人:张艺谋陈凯歌。这两个同是毕业于电影学院七八班的老同学二十年来以相互之间某种隐秘而清晰的胡动形成了第五代导演甚至整个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景。而张艺谋携《千里走单骑》,陈凯歌带着《无极》(blog)在2005年底贺岁档上首次正面碰撞必然让人期待。

  贺岁狼

  在弄清两人的渊源与对峙之前,我们首先要说明贺岁档在几年来日渐成熟的趋势。这种成熟或许可以看作中国电影市场少有的由市场规律和观众选择而形成的固定档期。以好莱坞圣诞档为榜样,中国目前的贺岁档也具备容纳两部影片的空间,这一个由冯小刚导演一手促成的档期也于去年《功夫》《天下无贼》双赢的局面改变了贺岁档一片独秀的惯例,甚至可以说去年的贺岁档成功的拓展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现实,才会形成《千里》与《无极》的终极PK。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印象中的这两位导演是怎样批着艺术的羊皮,在2005年底的这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都是要吃肥肉的狼。

  张艺谋的品牌理念

  准确的讲,曾拍摄过《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而扬名海内外的“艺术片导演”张艺谋早在《我的父亲母亲》就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这样一部小品式的艺术电影和泛滥其中煽情的剧情、音乐和画面都显示出张大导演向人民群众低头的艺术妥协姿态,而在中国电影处于低谷的市场经济时代,向群众妥协就意味着向商业的靠拢,这勿庸置疑,也无可厚非。

  事实证明,由此开始改变的张艺谋非常的成功,特别是在《英雄》《十面埋伏》的宣传和商业双丰收之后,这个人甚至取代了冯小刚成为中国最据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如果说《我的父亲母亲》中,我们了解的张艺谋和他的招牌仍然隐藏在电影中的话,那么《英雄》和《十面埋伏》则已经将张艺谋本身作为品牌来运作,而这两部影片不过是“张艺谋”这个商标之下的两件商品。商业实践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牌经营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集团化,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张伟平,这个人在张艺谋电影方向的转折上无法回避,无论两人的合作方式到底是怎样一种事实。张伟平始终是站在张艺谋身前高接低挡同时摇旗呐喊最为成功的那个人。

  在集团化的思路下,“二张”合力推出的《英雄》是一个可以凭借其运作而载入中国电影史的影片,这部影片的高开高走证明电影可以不卖内容而只卖形式;电影不卖故事而只卖明星(从导演、演员、作曲到服装设计);故事和内容的空洞无法改变商业成功的巨大现实(反过来说是另外一回事);同时,《英雄》也证明了中国电影的市场潜力有多么巨大。

  “武侠是每个中国男人的梦”,张艺谋说这句话的时候距离《卧虎藏龙》捧得奥斯卡金人并且在美国大卖并不很久。当时武侠片再次走红,并且是由艺术片出身的好莱坞华裔导演李安催红武侠片的又一个春天,选择在这个时候实现自己贴了“张艺谋”品牌的“武侠梦”无疑是最恰当的时机。

  作为一个中国男人,“武侠梦”可以很单纯,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导演,这个时候的“武侠梦”根本不可能单纯。这不仅是张艺谋拍摄《英雄》的原因,也是《英雄》遭受极大争议的原因。如果人都是各有所长的话,那么张艺谋的长处绝对不是历史,更不是纵横开阖的大背景(这都是陈凯歌的长项)。张艺谋的视点始终在微小的个人身上,在中国农民式的单纯和倔强身上,他成功的影片无不是如此。失去这些长处,而只剩下张艺谋特有的色彩和镜头语言的《英雄》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它成功了,所以,《英雄》的成功不是张艺谋作为导演的成功,而是张艺谋作为品牌的成功。

  不知道关于《英雄》的批评张艺谋了解到多少,总之《十面埋伏》又来了。这个陕西汉子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劲,当然这种倔劲也是他影片中多数人物所共有的特点,也是一个导演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挑战。就电影本身而言,《十面埋伏》在创作上作出的调整无疑是积极的,张艺谋或许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一个驾驭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和故事的能力,虽然他如此痴迷于三秦大地的秦朝传奇,但是他还是要回到微小的人物身上。所以《英雄》的大时代大人物改变为《十面埋伏》中虚构的时代中的草莽和官兵,并进一步细化到一个女侠的爱情。

  遗憾的是,《十面埋伏》在故事上再次失败了,武林爱恨的正剧由于导演手法的不成熟而被解构成为搞笑的闹剧。同时,无论由于什么原因,这部影片进一步夯实了张艺谋的品牌优势。

  但是,客观的讲,谁可以就这样否定张艺谋作为成功导演的过去呢?

  至少,他非常的清醒。

  一个商人必须经营擅长的生意以保证利益,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必须保证质量。所以在两度尝试武侠片,并且获得了应有的品牌效应之后,张艺谋非常明智的回到了自己文艺片的擅长领域。在没有上映之前,暂且不去评论这个由日本老明星高仓健主演的执著故事,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商业运作的成功和成熟,已经使得《千里走单骑》轻车熟路上了品牌经营的道。

  陈凯歌的庞然大物

  在擂台的另一边,在蛰伏三年之后,陈凯歌沉稳两年用力打造的《无极》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单纯的从电影本身来回答。20005年的《无极》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机器,这个庞然大物始于陈凯歌,而到此时可能已经不在陈导演的控制之中了。

  在张艺谋两部口碑大赔但是票房大赚的武侠片之后,我们都很难弄清陈凯歌到底怎样在局外看待这一切。而且就在2000年,他根据秦王朝最为惊心动魄的传奇精心制作的《刺秦》却遭受冷遇,票房和口碑都让人痛心。勿庸置疑的是,陈凯歌一直都被公认为第五代导演中最有文化底蕴和深度的领军人物,但是在新世纪以来,他本人和张艺谋的位置对比却发生了些许变化。

  如果陈凯歌也紧随武侠风潮,拍摄武侠片,他就不是陈凯歌了。好在自《指环王》系列之后,全球银幕都被各类“魔幻”和“史诗”占据,较之武侠片,“魔幻”则更具备国际性,而作为中国最能能力掌握大场面和复杂故事情节的导演,陈凯歌跟风也就是扬长避短。

  《无极》的诞生,或许是因为以上原因。无论怎样,这部电影有可能是具有史诗情节的陈凯歌再次突围。就电影本身而言,《无极》不会失手,陈凯歌的性格决定了这部电影是被精心制作的。同样因为这种性格,在电影之外的《无极》象一副无限摊开的地图,再矫健的行者也无法走到尽头。这或许就是陈凯歌必须面对的悖论。

  与张艺谋的品牌经营意识相比,陈凯歌缺乏对自己明确的定位,而站在他身前的陈红(blog)也显然缺乏张伟平那样的商业运作手腕。

  或许《无极》会比《千里走单骑》更象一部好看的电影,但是作为贺岁档的竞争对手,两部影片的票房才是最有力发言,而且,对已经在中国影坛鏖战多年的两位导演而言,2005年底的这个票房数据无疑于人生最重要一次大考的成绩单。(冯睿/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