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爱在罗马》:写给罗马的情书

2013年02月04日11:25  信息时报
《爱在罗马》

  《爱在罗马》(To Rome with Love)

  制片国家: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语言:英语/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2012年(美国)

  从《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到《爱在罗马》,伍迪-艾伦的电影看上了欧洲这些久负盛名的城市,他的灵光就依附到那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他的奇思怪想就绽放在不同人物身上。那些浮华和瑰丽,那些忧伤和暧昧,那些戏谑和嘲笑,无不风生水起,飘荡着不同的生命气味。

  《爱在罗马》由四个故事交替铺展,起伏之间是潮起潮落。海莉是一个美国女孩,她在罗马问路邂逅律师米开朗基罗,两人迅速陷入爱河,准备闪婚。海莉的父亲母亲为此来罗马,发现亲家原来是一个浴室里的歌唱家;再说,美国设计师约翰重返罗马,重温以往的岁月,忆起年轻时的爱情生活,也遇上旅居罗马的一对情侣和他们的爱情纠纷;电影的另一个小故事是意大利小镇的新婚小夫妻安东尼奥和米莉来罗马找亲戚,想在此谋得一个职业,却阴差阳错分别被性感妓女和电影明星迷惑,遭遇离奇人生;另一个搞笑故事是,一个小中产阶级员工里奥普尔多有一天醒来,莫名其妙地成名,由此赢得耀眼光环,又在瞬间失去,不得不回到正常的生活去。伍迪-艾伦非常有控制力地把四个故事交织在一起,把罗马之城的魅力说出,它是古迹更是当代,它是宏大更是细节,它是混搭也是饱满。

  《爱在罗马》看起来更像一篇散文,而不是小说。电影轻松、自在、有趣,即便有渲染,那也是伍迪-艾伦对罗马的心思神往。影片中“浴室高歌”这一片段是神来之笔。意大利葬礼师吉安卡罗是律师米开朗基罗的父亲,他是一名“浴室歌手”,他的天资于是被杰瑞发现。伍迪-艾伦在影片中出演歌剧导演杰瑞,杰瑞是一个话痨子,他与作为心理医生的妻子菲利普斯有一搭没一搭的精神对话其实是对弗洛伊德的戏谑。他的酸腐味、他的强迫症、他孤独感,实际上就是知识分子的形象,也是他自我的形象。唠唠叨叨的杰瑞在亲家那里无意间发现吉安卡罗具有无以伦比的歌喉。他十分惊讶,喋喋不休地劝说亲家,愿意把他包装成意大利最出名的歌剧演员。被说服的吉安卡罗,在正儿八经的录音棚无法发挥。失望之时,杰瑞,这个异想天开的导演,他知道吉安卡罗需要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才能放开歌喉,他就在舞台上设计了淋浴室,这样吉安卡罗在洗澡时歌唱便有淋漓尽致的发挥。接着,杰瑞又让亲家去演歌剧《丑角》,赢得更大的轰动。这出戏充满荒诞感,把电影的想象力和观赏性推向高处。伍迪-艾伦喜欢把他的哲学命题和观念放进电影中,他常常对哲学家冷嘲热讽,他却是一位借“身”(电影)还“魂”(哲学要义)的知识分子。

  比起《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爱在罗马》更像一份情书,读来迷醉、纠结、忧伤、煽情,在欢笑之处开始,又在欢笑之处结束,留在嘴角的是一丝看得到的微笑。《爱在罗马》和《午夜巴黎》一样是梦幻之花,在我的记忆中盛开。电影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年我曾经去过巴黎和罗马。那些我走过的街道或景点都在眼前出现,电影唤醒的不仅仅是昨日的身影,还有自己穿越时间和空间进入人物世界的恍惚之感。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迷失,就像在巴黎和罗马迷失一样,总是心甘情愿的,希望在街角的拐弯之处遇见什么人。

  黄礼孩

(责编: Yuk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