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20年后,怀一场恐龙的旧

2013年08月23日10:58  新京报

  欢迎来到侏罗纪公园。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惊悚片《侏罗纪公园》风靡全球,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及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今年是本片上映20周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Stereo D公司合作将影片转制成3D后上映,又一次占据了国内票房榜首。本报观影团本周观看了IMAX3D版本,给予了76分的平均分(满分100分),大部分人赞许了影片当年逼真的特效制作,但也有人觉得该片现在看来已经过时

  重温 不枉儿时的惊叹

  当年因为制度的缘故,《侏罗纪公园》并没有正式引进内地市场上映,不过不少通过家庭录像等方式观影的观众已经大呼过瘾。毕竟影片运用特效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想象中、又“可能实现”的梦幻世界,把电影艺术作为“梦”的奇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前半部分不断通过细节来铺垫恐龙的存在,如开场不久水面涟漪、镜子震动、叶子发出的声音等。而科学家们与三角恐龙的近距离接触不仅是让恐龙这种传说里的古生物“再现”,更是通过神奇的特效将恐龙制作得栩栩如生,包括恐龙的外皮,让人感觉仿佛是从远古而来。后半部分两只肉食恐龙追逐孩子的一幕,则渲染出了惊险、悬疑的气氛。

  在我们设置的观影问卷中,几乎全部看过影片的观众表示这次再来重温3D版,主要是为了怀旧。大部分人当年都是通过录像带或VCD欣赏到该片,能够首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栩栩如生的恐龙出现,算是满足了儿时的心愿。另外,尽管与如今相隔了近20年,但是,大部分观众依然觉得当时的特效水平相当高,斯皮尔伯格把传说中的恐龙制作得如真似幻,不枉儿时的惊叹。但也有两位首次观看《侏罗纪公园》的观众集体表示出,现如今再看这种20年前主打特效的影片显得很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影片显得很粗糙,故事情节也弱,里面的恐龙简直比《环太平洋》中的怪物草图还简陋。

  3D部分失真,雨夜偏暗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去年转制成3D后上映,在中国内地市场就取得了约10亿元的票房成绩。这次《侏罗纪公园》在上映20周年之际也顺势推出了3D纪念版。

  早在当年《侏罗纪公园》上映时,以史坦·温斯顿为主的制作团队仿佛能预测未来般地制作出了惊人的3D背景。如今斯皮尔伯格与Stereo D公司(《泰坦尼克号3D》的主要转制公司)合作将全片进一步的3D化,集结了超过700位的设计师并花费了九个多月时间,力图将每一个画面的细节都抓出来加强深度,再转制成更加多面向的3D影像来延伸画面。就以影片中暴龙第一次亮出真面目的那一场戏来说,不仅是处于前景的雨滴被3D渲染得让人感觉“身临雨中”,而且科学家从树上急冲而下的速度感与危险性也被增加了不少,甚至背景处的树叶也显得很真实。

  类似的场景还有不少,包括很细节化的暴龙脚步声、杯子里水的晃动,或者是迅猛龙宝宝从蛋里孵化出来,也都在新型的3D技术的“再生”后更为震撼与让人感到淋漓尽致。有超过一半的观众对影片的3D转制效果还是感到满意的。

  不过,毕竟《侏罗纪公园3D》是后期转制而成,一部分画面里的人物显得有些失真。而3D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的地方,如开场不久时科学家们在荒山野岭探险的那幕,男主人公艾伦在3D场景里显得很细长失真。另外影片里不少戏都是在晚上甚至是雨夜里,画面相对偏暗,这些为影片减色了不少。 □阿木

  ■ 观众评语

  小时候没看过,现在看完发现相见恨晚,是我喜欢的科幻类型。1993年拍出的特效,现在看来仍然可圈可点。斯皮尔伯格非战争题材类影片之最爱。 85分

  科幻故事和故事节奏真的太棒了,斯皮尔伯格真的是才华横溢啊。Life will find a way,这句台词也印象深刻,既解释了生命也为续集留下了伏笔。 80分

  仰拍俯拍极端机位来回切换,塑造恐龙登场的视觉奇观。而霸王龙初现使用了杯中水纹波动来渲染。室内恐龙小孩追逐戏镜头处理尤为精彩。 78分

  即便在这么多年以后来看,这部电影仍然称得上是大片,当年的震撼更是无法言语,很多小孩都梦想参观这样的主题公园。 74分

  其实重温看的是纪念和情怀,故事已经很完美了,记忆也很深刻了,3D,真多余。70分

  当年没能和全球观众同步欣赏这部轰动一时的大片算是种遗憾,拖到新世纪感觉很平庸了,跟同年代的《终结者2》差得很远!而转制的3D效果也毕竟不是3D制作。 63分

  3D IMAX效果一般,配乐和剧本铺垫都太过主旋律,血腥镜头被剪更是没看头了。唯一的看点是小萝莉小正太小墨镜哥。期待许久,失望离开。 55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