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传记片“西风”强“东风”弱

2013年10月28日09:40  北京晨报
《乔布斯》 《乔布斯》
《危机解密》 《危机解密》
《极速风流》 《极速风流》
《摩纳哥王妃》 《摩纳哥王妃》

  作为当代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传记片这片“田地”容易产出经典之作,同时也是盛产电影大奖的沃土,因此,自然有大把名导演、名演员对它趋之若鹜。以好莱坞为例,传记片可是经常能横扫奥斯卡奖的主儿,多少影帝、影后、最佳导演都是从人物传记片里走出来的——上世纪40年代的《公民凯恩》,借主角凯恩映射二十年代美国传媒巨人威廉·赫斯特的生平,虽然当时票房不佳,却被后世奉为经典;

  1980年的《愤怒的公牛》,根据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前世界重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真实经历改编,一举将罗伯特·德尼罗捧上奥斯卡影帝的宝座;

  1984年的音乐传记电影《莫扎特》通过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展现莫扎特的天才、疯狂而又悲剧的一生。该片在第5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一举夺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8项大奖,当晚也被称为“莫扎特之夜”;

  2001年的《美丽心灵》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生故事,该片在次年奥斯卡奖上获得了11项提名,最终赢得5尊小金人;

  2004年,此前一直演各种配角的黑人演员杰米·福克斯凭借一部关于美国灵魂乐之父雷·查尔斯的人物传记片《雷》获封奥斯卡影帝;

  2010年的《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王乔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的毛病,并与治疗其口吃的医生保持终身友谊的故事,在第83届奥斯卡上揽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表面上看,人物传记片在好莱坞风光无限。实际上,传记片却是被市场“嫌弃”的品种。在众多狂扫奥斯卡的人物传记片中,只有《甘地传》等寥寥几部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很多奥斯卡获奖传记片绝对是赔本买卖。像《国王的演讲》那样既能大胜奥斯卡,还能在北美取得1.39亿美元票房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得靠片方高超的营销手段才行。以今年3月登陆中国内地的《铁娘子》为例,该片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角,由拿奥斯卡影后拿到手软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如此阵容也只能先在北美艺术院线小范围上映,后来在口碑助推下扩大上映,才勉强冲到当周票房榜第十的位置,远不如同期的《碟中谍4》、《大侦探福尔摩斯2》。今年3月该片登陆中国内地,上映4周之久,只收获547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

  好莱坞的传记片只赚吆喝不赚钱,看上去很美,经济收益却不高。相比之下,中国的人物传记片境况更差,钱赚不到不说,想赚声吆喝都不容易。中国的人物传记片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宣传性传记片,主要讲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另一种是商业传记片,多以名人,尤其是已故的历史名人为叙事对象,通常人物本身的故事就十分精彩,是难得的电影蓝本。只可惜这些历史人物的后人对电影创作有诸多掣肘,使得很多导演在拍片时缩手缩脚,又或者是对这类题材敬而远之。从法律角度来说,拍以名人为主角的电影并不需要得到后代的授权。只不过,近年来多部影视作品都被名人后代起诉侵犯名誉权——虽然未必都是名人后代胜诉——但也对电影业界发出明确信号:名人传记不好拍,弄不好就要吃官司。诸多因素影响之下,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上的人物传记片呈现出“西风”压倒“东风”的局面。能在观众中引发较强回响的传记片,多数为好莱坞的舶来品。

  好莱坞

  夺奖利器 前仆后继

  人物传记片虽然赚钱不易,却是电影从业者拿奖的利器。正因为如此,人物传记片在好莱坞影史上一直长盛不衰,吸引了众多实力派导演、演员前仆后继投身其中。毕竟,身处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洪流中,谁又不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同呢?近年来随着《女王》、《社交网络》、《林肯传》、《国王的演讲》、《铁娘子》等片在奥斯卡奖上屡放异彩,传记片在好莱坞变得越发炙手可热,今年更是人物传记片的高产年,已经上映或即将上映的好莱坞人物传记片数量颇多,主角都是在各领域成就显赫的欧美名人,其中既有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有维基解密的阿桑奇,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F1传奇车手尼基·达朗和詹姆斯·亨特,甚至还包括两位极负盛名的王妃——英国王妃戴安娜和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丽。当然,并非好莱坞出品的所有传记片都是佳作,今年已上映的几部传记片的表现也是有好有坏。《乔布斯》和《危机解密》的表现不如预期,而讲述两大宿敌F1车手故事的《极速风流》却口碑爆棚。

  《乔布斯》与《危机解密》:不如预期

  尽管导演找来与乔布斯长相十分相似的阿什顿·库彻担纲主演,依然没能让这部“乔帮主”的传记片《乔布斯》得到电影评论界和“果粉”的认可。《乔布斯》选取了乔布斯从1974年就读里德学院到2001年发布首款iPod期间的人生经历。片中不仅展现了年轻时乔布斯的嬉皮士岁月,也大篇幅描写了乔布斯创建苹果公司、被人赶走以及后来重回苹果的传奇故事。该片8月16日在北美上映之后,首周末三天票房仅收获670万美元,列票房榜榜尾,也成为阿什顿·库彻从影以来票房成绩最差的影片之一。另一方面,北美的影评人和“果粉”对这部片子也不买账——《乔布斯》在“烂番茄”等北美影评网站上的评分均不及格;“果粉”认为这部电影把“乔帮主”描绘得太无趣,他们更期待《社交网络》编剧艾伦·索金操刀的另一部乔布斯传记片。在北美失利后,《乔布斯》取道中国,希望借着新款苹果手机发布的东风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同,结果也未能如愿。该片于9月27日登陆内地,恰好赶上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以不到两千万元的票房收场。该片的内地发行方认为,《乔布斯》票房败北与传记片类型不受市场欢迎有关。

  10月18日在北美上映的《危机解密》根据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真人真事改编,找来“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阿桑奇,一度被认为将是明年奥斯卡的有力争夺者。影片正式上映后,却出人意料地在口碑、票房上双输,也就再也没人提起奥斯卡的事儿了。阿桑奇本人也发表观点,称自己“绝不认为这会是一部客观真实的好电影。因为剧本是根据两部‘恶意的书’改编的。其中一本的作者一向以他和维基解密为敌,因此电影肯定会有失偏颇、扭曲事实”。维基解密网站则幽默地写道:“既然维基解密从来没有跟梦工厂、迪士尼达成过任何协议,我们便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了:电影烂透了。”

  《极速风流》:表现上佳

  和《乔布斯》、《危机解密》相比,9月20日北美上映的《极速风流》的表现可以用“出色”形容。该片由朗·霍华德执导,“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丹尼尔·布鲁赫主演,讲述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赛车手詹姆斯·亨特和奥地利赛车手尼基·达朗在F1赛场内外相互比拼的故事。詹姆斯·亨特原本就是F1赛场上的一代风流车手,关于他的八卦实在比任何剧本都精彩。他的宿敌尼基·达朗是一个生活严肃、视赛车为职业的人,两人性格上的对比就已有足够的吸引力。加上朗·霍华德曾执导过《美丽人生》、《对话尼克松》,对传记片的驾驭得心应手,《极速风流》一上映就好评如潮,既得到影迷赞赏,也掳获了F1车迷的心。该片在“烂番茄”影评网上的好评度高达90%,《今日美国》、《综艺》等三家媒体甚至打出满分,还有影评人认为《极速风流》有资格成为“年度最佳剧情片”。

  《戴安娜》、《摩纳哥王妃》:有待检验

  11月1日上映的电影《戴安娜》和已经拍完、预计明年才会上映的《摩纳哥王妃》,都是备受期待的好莱坞传记片新作。这两部电影的主角本身就是一代传奇:一个是死于车祸的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一个是出身好莱坞,以演技和美貌闻名于世的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丽。两部电影的主演也同样不凡:《戴安娜》由“金刚女郎”娜奥米·沃茨主演,影片截取了戴安娜传奇人生的最后两年,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追求幸福的一面;《摩纳哥王妃》则由已有奥斯卡影后桂冠在手的妮可·基德曼主演。据悉,该片的导演——凭借《玫瑰人生》把马丽昂·歌迪亚捧上奥斯卡影后宝座的奥利维埃·达昂,费了不少口舌才说动妮可·基德曼饰演格蕾丝。虽然格蕾丝·凯丽在短暂的6年好莱坞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炫目非常,《摩纳哥王妃》却没有展现她的银幕生涯,而是如片名一样,将镜头对准格蕾丝作为摩纳哥王妃的那段时光,讲述了格蕾丝以摩洛哥王妃身份帮助国家化解一场债务危机的故事。

  国产片

  诸多掣肘 来者乏人

  传记片在好莱坞发展得如火如荼,却在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备受冷落。中国的传记片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居多,人物难免有“高大全”的路子,而中国人普遍存在“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传统思想,无形中也束缚住了电影创作者的手脚。

  近年来,已有多部影视剧的制作方被名人后人告上法庭,诉其侵犯了祖先的名誉权。例如2006年初上映的《霍元甲》,就因片中有“霍元甲好勇斗狠导致霍家被灭门”的情节引发霍氏后人不满,将制片方和主演李连杰告上法庭。自称霍元甲曾孙的霍自正认为影片极大歪曲了霍元甲的形象:“影片写霍家被灭门,事实上霍家人丁兴旺,我的很多长辈们都是高龄去世的。”2009年,胡玫执导的《孔子》也被自称孔子后人的孔键强力指责。孔键对片中孔子与南子有暧昧、孔子会武艺等情节表示不满,并发表声明要求片方按照他的意见进行删改。虽然片方表示宁愿法庭应诉也不会删改,但此事却给电影行业一个强烈的讯号:名人电影不好拍。

  那么,拍片前提前取得名人后代的授权,是否就会一切顺遂呢?答案是否定的。黄奕主演的《竞雄女侠·秋瑾》在开拍前已经得到秋瑾曾外孙女的授权,结果还是引发秋瑾侄子与秋瑾曾外孙女的真假秋瑾后人之争。另一个例子是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该片得到梅家的授权,并在梅家的监督下拍摄完成,但效果却不太好。电影中梅兰芳依然是那个“高大全”的京剧大师。虽然《梅兰芳》在中国的人物传记片中算是艺术性较强的,但评论普遍认为不如陈凯歌前作《霸王别姬》。

  有法律专家指出,中国的传记片之所以受到名人后人的各种掣肘,与缺乏相应法律的硬性标准有关。尽管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拍摄名人传记片根本不需要得到后人的授权,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侵权人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而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这相当于给了名人近亲属事后追讨的权利。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杨莲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