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录像厅时代的缘故,我们对吴宇森、林岭东们都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而当吴宇森不再枪火,林岭东不见爆破的时候,“怀念老港片”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前些年的《打擂台》横竖都是功夫,弄得豪情万丈,如今又来了《扫毒》,枪火连天,你看,香港人自己也怀起旧来了。
《扫毒》到底是部怎样的片,应该说,单从电影角度,它是不值一提的,宣传所吹嘘的“格局”、“编剧”、“演技”在这里你几乎看不见,看得出门道的顾左而言他,看不出的跟风起哄,“好片”的假象就这么产生了。但是不是好片另当别论,陈木胜的初衷或许就没往这方面去,仔细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投其所好的拼贴而已,目的只在票房。
《扫毒》最大的借鉴无疑是吴宇森,尤其是《喋血街头》,三兄弟远赴他国,结果狼狈不堪,心魔由此而生。《喋血街头》是我最欣赏的吴宇森作品,原因只在于关于“人”字刻画得入木三分,当年没好票房实在是可惜。《扫毒》的前2/3便是沿着这一程序进行的,只不过加入了“卧底”等《辣手神探》式的身份,但到了最后1/3,陈木胜又来了一次反转,三兄弟演绎了一场《放逐》甚至《喋血双雄》般的“誓要入刀山”,风格是吴宇森的、林岭东的,甚至杜琪峰的,看上去左右不搭,BUG也随之绵延不绝。
这里面的问题是,本该深入的“人”字探讨被放弃得一干二净,突如其来的反转,前大约20分钟的戏效果突然变成了零。我不反对反转,但反转是建立在整体性基础上的,而片中这样的反转只能说编剧编到此时已经极度不自信了,它需要以类似狗血的方式把观众的思维掏空到视觉上。
但因了一首《誓要入刀山》,在这个时候的怀旧忽然浓厚起来,那模仿周润发的双枪姿势原因也在于此,一干影迷脑中恐怕是要浮现出许多影子的,至于故事,完全可以抛之脑后的,这恐怕也是一些影迷感性地自以为这是一部好电影的缘故。毕竟,香港电影已经式微得找不到以前的影子了,一部看上去不太差的作品出来,理所应当地应该惊为天人。
我并不是要说这部电影如何如何不好,至少作为娱乐片,还是可以一看的,但也仅限于此,再多的夸奖就是过誉了。你说大格局,我说《喋血街头》、《圣战风云》的格局要远大于本片,你说好表演,我说张家辉比《激战》下降了一个档次,刘青云连《夺命金》的影子都没追上。古天乐?谈这个还为时过早。
大约只有一点说对了,这是一次怀旧,尽管是拼贴式的,但确实有怀旧之感,其最大的功臣不在编剧的拼凑,不在陈木胜的爆破,更不在三个中年男人的表演,而在一首歌,《誓要入刀山》。
看看,选好主题曲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