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9 年在美国尼克动画频道开播以来,动画片《海绵宝宝》便以其生动的人物造型、寓教于乐的简单情节风靡全球。主人公“海绵宝宝”性格开朗、乐天向上。平日里,“海绵宝宝”的工作是在“蟹堡王”快餐店当厨师。兢兢业业的他上班时要应付吝啬的店主“蟹老板”和懒惰的同事“章鱼哥”,下班后喜欢与好友“派大星”(一只粉红色的海星)、“珊迪”(母松鼠)在一起。过去数年间,美国保守派名嘴曾数次将《海绵宝宝》作为攻击目标,指责剧情传播“关于温室效应的错误观念”或是“将大企业恶魔化”(《海绵宝宝》创作者史蒂芬·海伦伯格是海洋生物学科班出身,因此对保护地球环境相当关心)。然而,中国“光棍节”当天播出的最新一集《海绵宝宝》,却让这些保守派名嘴态度遽变。
11 月 11 日播出的这一集名为“海绵宝宝,你被解雇了!”,说的是“蟹老板”为省下海绵宝宝每天五美分的工资,炒了他鱿鱼。他顿时变得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好友派大星告诉他失业并不可怕,相反,可以免费领取救济餐以及一大堆免费日用品。“据我所知,失业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派大星说。于是海绵宝宝跟着他去吃救济餐,发现可以随便你吃多少,分文不取。就在此时,向来积极向上的海绵宝宝忽然有了顿悟:“失业对你来说或许是件快乐的事,但我还是要自力更生。”说完这句话,原本邋遢颓唐的海绵宝宝顿时又变得精力十足、朝气蓬勃起来。之后他说到做到,找了多家单位面试,而失去得力干将的“蟹老板”最终也幡然醒悟,重新请回了海绵宝宝。这样的剧情,在不谙世事的小观众看来,或许只是要人奋发向上的说教,但在成人观众看来,短短 20 分钟却承载了社会福利、劳工法、工会等诸多美国社会的热议话题。于是,这集甫一播出,各路媒体纷纷响应。《纽约邮报》剧评人 Andrea Morabito 称赞海绵宝宝“不愿游手好闲,揩社会福利的油”的做法,表扬他“想尽一切办法都要重新再就业”的劲头。
《福克斯新闻网》名主持 Heather Nauert 也在直播节目中感叹:“严峻的经济气候已经影响到了海底世界但海绵宝宝并不愿揩社会福利的油,相反,他踏上了再就业之路。”而这一切让左翼阵营也坐不住了,著名的非营利性新闻监督网站“Media Matters for America”率先发难,在主页上贴出名为《右翼媒体利用海绵宝宝被解雇攻击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檄文,指责对方用“游手好闲”、“揩油”这样的字眼攻击吃救济的低收入群体。该文同时指出,“美国右翼媒体长期以来一贯攻击社会保障体系,前不久,福克斯新闻台就对快餐行业中因收入过低而必须依赖政府救助的那部分从业人员大肆攻击。”随后,MSNBC 电视台黑人名嘴 Al Sharpton 也在他主持的“政治国度”节目中斥责右翼媒体的借题发挥,指出有大量妇女、儿童、退伍老兵切实需要社会福利救助,不到无可奈何的地步,他们也不愿吃低保。最惊世骇俗的言论则出自文化网站 Salon.com 上一位名叫肖恩·麦可维(Sean McElwee)的年轻作者。
供职于著名智库 Demos 纽约分部的他,以《海绵宝宝是马克思主义者!》为题,提醒读者首先要把这一集《海绵宝宝》给看明白了。他指出,保守派媒体先是以偏概全,继而以讹传讹,没意识到海绵宝宝再就业过程中遇到了职业技能单一、快餐业恶性竞争等困难,而这正巧呼应了美国今年 8 月以来快餐行业大罢工的社会现实,创作者是在向低收入人群表达声援。继而,他以自己“《海绵宝宝》每集都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遍”的资历,指出这套卡通片中描绘的海底世界“比奇堡”其实像极了马克思理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阐述。“资本主义竞争最终导致垄断企业产生,一家独大,既剥削工人,又剥削顾客。”而这家垄断性企业,显然就是海绵宝宝服务的“蟹堡王”。同时他还指出,《海绵宝宝》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而非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因为根据后者,劳动者的收入取决于他为商品增添的附加值,而马克思学说则认为工人会受到老板剥削,劳动带来的附加值无法完全转化为其收入。在剧中,海绵宝宝工作勤勤恳恳,而且制作汉堡的技术一流,但身为百万富翁的“蟹老板”开给他的工资却远低于平均水平。
此外,麦可维还援引剧集中大量情节,以说明海绵宝宝是个支持工人运动(他和章鱼哥一起搞过罢工)、反对大企业(他认为光靠机器做不出好汉堡,必须要注入感情才行)、倡导环保(他一直考不出驾照,所以从来不开车出行)的嬉皮士人物。“保守派要拿他当自己的英雄,恐怕还得三思。说穿了,《海绵宝宝》遵循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马克思主义准则。”眼看双方各说各的,此时也该轮到娘家人表态了。尼克动画频道节目制作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和所有伟大的卡通片一样,《海绵宝宝》之所以长播不衰,关键就在于它能在保持情节有趣的同时,注重时代精神。这次海绵宝宝虽暂时遭遇挫折,但最终仍能凭着他永远不灭的乐观精神渡过难关。对所有观众来说,这都是个了不起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