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给《咬文嚼字》点个赞

2014年02月11日09:36  北京青年报

  ◎涵今

  关键词:春晚

  每年春晚结束后,网上总会有铺天盖地的评论出现,一些批评还说得很尖刻。不是说春晚不可以批评,关键要批评得合理、有效,有助于改进不足。那些隔靴搔痒、牢骚怪话式的批评,比起《咬文嚼字》的“较真”来,显然缺乏诚意及针对性,多少有点令人遗憾。

  冯氏“春晚”已经谢幕,但关于“春晚”的话题,还未结束。有人说:拒绝郭德纲[微博],冯小刚[微博]守住了道德底线;邀请国际大牌明星,冯小刚展示了国际视野;以小彩旗为时间轴,冯小刚表现出创新灵感。在文字使用上,《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冯氏“春晚”态度严谨,十分用心,显然也下足了工夫。不过,如果从严要求,也并非无懈可击,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从2006年起便持续关注央视春晚,为大年夜的文化盛宴把好语言关。今年,《咬文嚼字》发现春晚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主要有:张国立[微博]将“血脉偾(fèn)张”读成“血脉喷(pēn)张”;歌词中的“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开头短片里说“春晚是想你的365天”,是明显混淆了农历年与公历年,等等。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咬文嚼字》所列出的春晚语言文字错误,委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语言文字如此规范严谨,大到文史,小到字词,都是有讲究的,而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然而,作为普通观众,我们收看春晚时只顾找乐,谁在意过哪部作品用错了文史知识,哪部作品用错了字词?所以说,《咬文嚼字》考察春晚文字质量的做法很有意义,让普通观众知道了春晚的语言文字错误,掌握了更多的文史知识。同时,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对春晚的负责,更是对全国观众的负责。

  每年春晚结束后,网上总会有铺天盖地的评论出现,一些批评还说得很尖刻。不是说春晚不可以批评,关键要批评得合理、有效,有助于改进不足。那些隔靴搔痒、牢骚怪话式的批评,比起《咬文嚼字》的“较真”来,显然缺乏诚意及针对性,多少有点令人遗憾。

  每年春晚结束后,《咬文嚼字》都在第一时间对其纠错,而且从2006年起,一直坚持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当然,作为央视方面,也应因势利导,让《咬文嚼字》在对春晚纠错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每年春晚结束后,能否委托《咬文嚼字》发动全国观众进行挑错、纠错,然后在元宵晚会上进行总结,并给予适当奖励?再进一步,每年春晚筹备期间,能否提前邀请专业人士担任顾问,专门为各个节目及主持人串联词的语言文字进行把关?这样的话,春晚直播时就会少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质量上就会多一份保证。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