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电影太需要一个相对权威的镜子来审视一下“我是谁”的问题了,而柏林电影节上《白日焰火》摘得的最佳电影金熊奖与影帝这两顶桂冠,足以让中国电影又有了一种存在的安全感——原来,我们并非只能在名利场上低头梦游,我们还有感动世界的魅力。
柏林电影节的结果让大家很兴奋,因为这里面有戏剧化的“逆转”。当舆论把国际赛场上创佳绩的希望都寄托在《推拿》和《无人区》两位“球星”身上时,《白日焰火》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球员”却冷冷地踢出了一鸣惊人的“世界波”,而后,许多庆贺者涌上来说,早就看好导演刁亦男,早就料到廖凡[微博]会“不平凡”。
尽管著名导演林克莱特很反感把电影节当作是体育赛事一样论及胜负,但是,中国电影确实很想以“擒熊”的成败来检验自己是否还在英雄之列。因为在太长时间里,华语片在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上都处于低迷状态,不见主竞赛单元的关注与提名,只见各路明星借打酱油之机,扬着尖尖的锥子脸在红毯上过一把走秀瘾。
而在国内,虽然电影票房一直高速增长,但市场也陷入了“好电影不卖座,烂片却能挣大钱”的怪圈。中国电影太需要一个相对权威的镜子来审视一下“我是谁”的问题了,而柏林电影节上《白日焰火》摘得的最佳电影金熊奖与影帝这两顶桂冠,足以让中国电影又有了一种存在的安全感——原来,我们并非只能在名利场上低头梦游,我们还有感动世界的魅力。
柏林获奖让中国电影多了一分自信,而导演刁亦男和演员廖凡则提醒人们要减去一层浮夸。刁亦男曾活跃于小众的先锋戏剧界,也埋头于影视剧的创作,曾担任《爱情麻辣烫》、《将爱情进行到底》等作品的编剧,他拍摄的电影前作 《制服》和《夜车》都是小成本独立电影。有这些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作为铺垫,刁亦男敢于凭借自己的直觉来拍摄一部特色鲜明的作品。此次,《白日焰火》的剧本 前后一共酝酿了八年,刁亦男为这个侦探故事层层铺设合理的逻辑,作品终于被柏林电影节这个“雷达”发现。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在谈到《白日焰火》时,称其“体现了当今中国电影的新意,这些电影借传统的电影流派,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具有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制作方式。”
与其说刁亦男是中国电影界的“新贵”,不如说他是一名电影圈的“老伙计”,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影视作品与自己的才华之间做“嫁接”实验,深埋的导火索般的力量终于点燃“焰火”在柏林绽放。
而刚刚过了40岁生日的廖凡,之前也始终不在巨星之列,他只是完成一次次完美的“参与”——《非诚勿扰2》中的娘娘腔、《让子弹飞》中的麻匪老三、《集结 号》中的排长……廖凡在每个短暂的角色中闪闪发光,然后消失,他确实很像是“白日焰火”,有花火之美,无耀人耳目之心。所以,廖凡此次称帝,才能引发广大文艺女青年疯狂“点赞”,虽然有点“马后炮”的意味,但是,仍然稍许证明“公道自在人心”。
命运会对无名勤勉者有补偿之意吗?这实在无法证明,但是,一些成功者的胸怀中常常包含着“坚守”的力量。在看不见繁华的路途上,需要熬过漫漫寂寥,刁亦男、廖凡、中国电影都在坚守,他们一步步走下去,哪怕踏上的是一条孤偏狭路,但是,艺术冥冥之中的吸引力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前途朝向光明,直到有一天,他们与机遇交汇,那里,就是幸福的中转站。
电影的传承总是需要新的血液、新的创意,柏林电影节率先嗅到了中国电影的新意,发掘了一度被忽略的人才,这是比荣誉本身更为重要的价值,因为中国电影的艺术 手段尚不高明,一直满足于盲目的跟风、粗糙的复制,而《白色焰火》却如一个信号,宣告着总有新力量、新方式和新思维在暗中冲击着僵化的中国电影创作。也 许,逆转的时刻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