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文艺男廖凡如何逆袭影帝

2014年02月17日12:04   娱乐专栏  作者:娱乐蛋蛋   我有话说

  刚刚结束的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因为廖凡和《白日焰火》的双双获奖变成了一场中国媒体的全体狂欢,一夜间所有媒体的焦点图和头条都赫然出现廖凡的名字,连手机推送的天气预报界面都欣欣然写着一句道贺。廖凡成为华人第一个拿到柏林影帝的男演员,他经意不经意的瞬间和过往迅速被媒体挖掘放大成为传奇。而在寒冷的柏林看电影《白日焰火》绝对不是一次感官的享受,正相反,看完会多少有点添堵。孤独冷漠背叛是人生和人性的内核,可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停留在果实表面的光鲜美好,不想也不必要去触及那坚硬冰冷的内核。

  廖凡一出场就让我的心卡了一下,如同正在喝水时突然呛到一样,多少有一点小错愕的,廖凡怎么演了这么个不帅的角色?廖凡在我的印象中,长得不好看,却一直是帅的,不管是银幕和荧屏上的一个个角色,还是他面对媒体和大众时那份若即若离的游离感,他隐隐的有股子杀手的气质,温柔客气的表象里藏着一股子寒气。他从来不是亲民的,但也从来不特立独行到和媒体大众对着干。在一众明星里,他沉默到甚至不太起眼,可是一拨拨的明星沉沉浮浮,他始终在那里,靠的就是一直坚持一直认真的不张扬的帅气。可是在《白日焰火》里,他增肥、颓废、粗野甚至下流,从形象到内心,都是一个极度不帅的男人。

  《白日焰火》其实更像廖凡一个人的独角戏,即使抽离掉其他人的呼应,仅仅用旁白解说,这个故事也说得圆讲得通看得下去。不帅的廖凡在30分钟后成功让我忘记了他是廖凡,而是一个失败的,落魄的,在谷底的泥沼中挣扎的可怜可恨的中年警察。他有他的怯懦胆小,他有他的猥琐下流,他有他的心有不甘,他有他的小聪明机智,他有他微弱但仍存在的温暖光明。在这个发生在极度寒冷的北方冬天小镇充满谋杀和背叛的故事里,在这个满眼都是非职业演员本真出演的电影里,在这个略显沉闷充满象征性的犯罪爱情电影里,廖凡本身就是一个极致的符号,他不是演活了这个失意落魄警察最后一搏的挣扎,而是放大了自己内心深处被隐藏被掩盖的黑色。你不能爱上这个角色,这个银幕上的男人,但是你无法不再三的想起他,不得不承认,他触动了你,污染了你,强暴了你,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只能深深记住了他。

  廖凡演过的角色似乎都带有极致的标签,从看电视剧版《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始,一众同我一样从风华正茂成长为孩子娘的中年女性们就默默在心里给了廖凡一个位置,他绝对不是大众情人型,绝对没有让人想春宵一度的性冲动,但隐隐的会期望和这样一个男人有段没有结果的恋爱,如同纹身一样,期待他带来的不致命但疼痛的生命印记。所以他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才能如此出彩儿,因为那个角色正契合和所有女性观众对廖凡的想象。即使出演了《让子弹飞》和《十二生肖》这些商业片,廖凡的文艺标签不淡化反而更凸显出来,他似乎可以中和掉一部分商业片中那些固定套路带来的氤氲,成为雾霾中一望无际的高速路上一个闪烁的障碍灯。

  《白日焰火》的角色设定被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冻结了,廖凡在一篇采访稿中说他是依靠本能去演了这个角色。本能是比专业更强大的力量吧,在人生谷底的边缘,已经沉沦到不能更低的地步,剩下的只能是向上了,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廖凡在片中的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独舞,是终于从泥沼中拔出一只脚后的小小庆祝和释放,也是孤独人生的具象素描,看似醉后胡乱舞动四肢的廖凡,那一刻在想什么,是不是如同银幕下的我一样欲哭无泪欲笑无声,一样在感叹着人生是多么的荒诞和渺茫,人是多么的可怜可憎。在这部满眼是黑暗的电影里,不用一句话一个眼神,仅仅是模糊的背影就做到与我们心灵共振的,恐怕,只有廖凡。

  廖凡和桂纶镁似有还无的感情线,不是《白日焰火》的主线,但是暗喻着冷漠人生中那点不堪一击的温暖。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总好过一片荒芜。片中充满寓意的焰火场景,廖凡在严寒里点燃了烟花,那是他给这段不堪入目的生活送行,也是给予桂纶镁和他自己最后一点微弱的光明。他说“我只想输的慢一点”,因为这句话,我们原谅了他在电影中展示的那个真实得不忍直视的男人。银幕上的光暗下来了,电影结束了,退隐成我们内心深处一段不堪入目的记忆。廖凡的脸变成我们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一根刺,深深扎在我们或好或坏的记忆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廖凡 影帝 柏林电影节 白日焰火 华语电影 白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